一个纯粹政治化的儒家社会,领导者不仅要求行为规范,还要求态度、信仰正确。
第1题:
()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
第2题:
礼仪不仅是一个学生日常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而且是对其()的基本要求。
第3题:
利益集团是一个持有共同态度、向社会其它集团提出要求的集团。
第4题:
社会主义道德是一个复杂的由()要求构成的行为规范体系。
第5题:
金观涛、刘青峰在《观念史研究》中指出:“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不仅意味着整个儒家道德哲学和伦理规范统统可以从形而上的天理推出,天理世界的建立还实现了宇宙秩序合理性标准与社会行动合理性标准的统一。”材料主要反映出()。
第6题:
人类社会除以法律为最低要求的行为规范外,道德的约束力也不可忽视,但各不同群体的道德规范要求往往不同。比如信仰伊斯兰教的教徒和信仰基督教的教徒所遵从的道德规范就有所不同,这种现象说明道德具有()特征。
第7题:
激励原则要求:个人目标应与组织目标相结合
激励原则要求:既要设计合理的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又要领导者和管理者身体力行地贯彻执行
激励原则要求:长期激励计划和短期激励措施相结合
激励原则要求:根据组织需要和社会需要对员工进行价值观教育
第8题: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佛教
天主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第13题:
在我国,人们不论从事何种职业,不仅是为了谋生,还贯穿为社会、为人民、为集体服务这一根本要求。
第14题:
一个城管执法人员,发现几名小摊贩占道贩卖日用品,不仅影响附近商店的正常营业,还造成交通阻塞。但该城管执法人员由于同情小摊贩谋生艰难,采取了不予理睬的态度。 该城管执法人员违反了依法行政()。 ①程序正当要求 ②高效便民要求 ③合法行政要求 ④合理行政要求
第15题:
态度与社会规范的学习是学习建立对已,对人和对事的正确的态度,形成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把外在的要求转化成为自身内在和行为需要的外化过程。()
第16题:
变革性领导者要求领导者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欲望,还要超越这些欲望、超越自身的利益。
第17题:
儒家认为对待死亡要取一个“中道”的态度。
第18题:
时代性
地域性
阶级性
文化性
第19题:
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不同
知识分子与激进主义直接相关,儒家士人与守旧主义直接相关
知识分子以社会的批判者自居,儒家士人不仅批判而且致力于改进
评判中西的态度不同
第20题:
做人
学习
生活
礼仪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