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哪个观点属于孔子的音乐思想?()A、声无哀乐B、移风易俗,莫善于乐C、大音希声D、礼乐

题目

下面哪个观点属于孔子的音乐思想?()

  • A、声无哀乐
  • B、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 C、大音希声
  • D、礼乐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D
更多“下面哪个观点属于孔子的音乐思想?()A、声无哀乐B、移风易俗,莫善于乐C、大音希声D、礼乐”相关问题
  • 第1题:

    《声无哀乐论》的主要音乐思想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声无哀乐论》是由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稽康所著,文中通过“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阐述了“声无哀乐”的观点。
    关于音乐的本质,稽康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存在,哀乐之情是主观的存在,两者并无因果关系,与儒家的音乐观点——表情说相对立。即:“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感情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音乐的本体是“大小、单复、高埤(pi增加)、善恶”的总和,它只能引发人们的“躁静”(兴奋或恬静)、“专散”(精神集中或分散)。
    人们的哀乐之情来自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音乐只是诱导其表现出来。即“哀乐自以事会,先遘(gou相遇)于心,但固和声以自显发。”并且“人情不同,各施所解,则发其所怀。”
    稳康肯定了音乐的娱乐作用和美感作用。大胆地否定了儒家所一贯提倡的音乐教化作用、道德作用。反对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把音乐简单的与政治等同的观点。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美学论著,其中涉及音乐本质、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审美感受等思想与儒家所提倡的音乐思想,构成了封建社会中音乐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 第2题: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隋唐时期乐教主要由乐府组成和管理
    B.孔子发展完善了东周时期的官学乐教
    C.西周时期音乐的主要教材是《诗》,即《诗经》
    D.魏晋时期阮籍提出了“声无哀乐论”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的音乐形态。

    A项:乐府建于秦,兴于汉,罢于汉哀帝,不属于隋唐时期。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孔子生活于西周,与题目中的时期相矛盾。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时期的音乐教材。与题干相符,当选。

    D项:《声无哀乐论》是魏末嵇康所写的一部音乐美学论著。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3题:

    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感情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这一思想与下列哪种西方音乐美学观点相近?( )


    A.指涉主义
    B.批判主义
    C.形式主义
    D.极简主义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对心理学理念的认识。

    A项:指涉主义是依靠一些通过系统而相互关联的要素生产出另外一些通过系统而相互关联的要素。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批判主义在教育中叫做“批判教育学”,是指一种有意的倾向,它试图建构一种特殊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和学生能批判性地思考知识是如何产生和发生变化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形式主义其典型特征是脱离现实生活,强调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艺术形式的绝对化,认为是形式决定内容,而不是内容决定形式。与题干相符,当选。

    D项:极简主义生活及艺术的一种风格,本意在于极力追求简约,并且拒绝违反这一形态的任何事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4题:

    以下哪些属于道家关于音乐的观点()

    • A、大音希声
    • B、自然之音
    • C、礼乐
    • D、非乐

    正确答案:A,B

  • 第5题:

    “养心莫善于寡欲”这是谁的观点?()

    • A、孔子
    • B、孟子
    • C、老子
    • D、朱子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下面哪个观点属于孔子的音乐思想?()

    • A、声无哀乐
    • B、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 C、大音希声
    • D、礼乐

    正确答案:C,D

  • 第7题:

    《声无哀乐论》集中体现了魏末文人()的音乐思想。

    • A、张炎
    • B、嵇康
    • C、沈括
    • D、郭沔

    正确答案:B

  • 第8题:

    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儒家音乐思想”的论著是()。

    • A、《乐记》
    • B、《乐论》
    • C、《声无哀乐论》
    • D、《梦溪笔谈》

    正确答案:A

  • 第9题:

    下列哪个学派提出了“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政治主张()

    •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佛教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单选题
    嵆康是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思想家。其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下列哪部书中?()
    A

    《琴赋》

    B

    《声无哀乐论》

    C

    《乐书》

    D

    《声响》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孔子认为音乐有巨大的社会作用,他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安上治民,莫善于()” (《孝经》),认为音乐可以改变社会风气,礼可以给人以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国泰民安。
    A

    B


    正确答案: A,B
    解析: 孔子认为音乐有巨大的社会作用,他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安上治民,莫善于” (《孝经》),认为音乐可以改变社会风气,礼可以给人以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国泰民安。

  • 第12题:

    单选题
    《声无哀乐论》集中体现了曹魏文人()的音乐思想。
    A

    张炎

    B

    嵇康

    C

    沈括

    D

    郭沔


    正确答案: B
    解析: 嵇康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和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

  • 第13题:

    我国历史上集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之大成的著作是( )。

    A.《乐记》
    B.《声无哀乐论》
    C.《乐论》
    D.《非乐》

    答案:A
    解析:
    《乐记》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汉族音乐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因此,答案选A。
    B选项,嵇康著,理论天地产万物,音乐史万物之一。也是自然之道,由天地的元气所产生,因而它独立于天地之间,有自己的自然道理。嵇康代表作品《广陵散》。
    C选项,《乐论》阮籍,主张通过“正乐、正礼”摒弃“淫声、悲乐”是音乐即善且美,称为雅颂之乐。
    D选项,《非乐》是墨子推崇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一种狭隘功利主义的音乐美学思想。
    故正确答案选A。

  • 第14题:

    春秋时期, 音乐活动摆脱了礼乐制度的束缚, 乐教的职能开始转型。 下列选项与此描述相对应的是( )

    A. “声无哀乐”
    B. “胡乐并用”
    C. “礼崩乐坏”
    D. “立师以教”

    答案:C
    解析:
    “礼崩乐坏”指西周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这一时期的音乐活动也摆脱了礼乐制度的束缚,乐教的职能开始转型,故选C项。A项“声无哀乐”是魏晋时期提出的,指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B项“胡乐并用”中的“胡乐”指少数民族及外国风格的音乐。D项“立师以教”是指唐代宫
    廷的音乐教育。

  • 第15题:

    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的音乐思想包括(  )。

    A.音乐是客观的存在,人的哀乐是主观的存在,两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B.音乐的本质是“和”,它是形式、内容与表现手段的内在统一
    C.音乐具有审美作用,但其美与不美,与人的感情好无关系
    D.音乐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

    答案:A,B,C,D
    解析:
    ABCD选项都属于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音乐思想。

  • 第16题:

    ()一生自始至终提倡音乐。他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肯定音乐对于建立正常秩序、改造社会风气的作用。他的思想完全是从统治者的利益出发,并对其后儒家的音乐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提出“大音希声”的音乐观点的是()

    • A、孔子
    • B、墨子
    • C、庄子
    • D、老子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魏晋时期的嵇康曾提出“()”的哲学人生观,并有“内和外见”的音乐见解,其中包涵了丰富而杰出的教育思想。嵇康还著有中国历史上一篇重要的音乐美学论文,即著名的《声无哀乐论》。在这篇论著中,他首先提出“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被触动以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越名教而任自然

  • 第19题:

    嵆康是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思想家。其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下列哪部书中?()

    • A、《琴赋》
    • B、《声无哀乐论》
    • C、《乐书》
    • D、《声响》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声无哀乐论》集中体现了曹魏文人()的音乐思想。

    • A、张炎
    • B、嵇康
    • C、沈括
    • D、郭沔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问答题
    《声无哀乐论》的主要音乐思想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声无哀乐论》是由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稽康所著,文中通过“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阐述了“声无哀乐”的观点。
    关于音乐的本质,稽康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存在,哀乐之情是主观的存在,两者并无因果关系,与儒家的音乐观点——表情说相对立。即:“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感情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音乐的本体是“大小、单复、高埤(pi增加)、善恶”的总和,它只能引发人们的“躁静”(兴奋或恬静)、“专散”(精神集中或分散)。
    人们的哀乐之情来自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音乐只是诱导其表现出来。即“哀乐自以事会,先遘(gou相遇)于心,但固和声以自显发。”并且“人情不同,各施所解,则发其所怀。”
    稳康肯定了音乐的娱乐作用和美感作用。大胆地否定了儒家所一贯提倡的音乐教化作用、道德作用。反对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把音乐简单的与政治等同的观点。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美学论著,其中涉及音乐本质、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审美感受等思想与儒家所提倡的音乐思想,构成了封建社会中音乐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一生自始至终提倡音乐。他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肯定音乐对于建立正常秩序、改造社会风气的作用。他的思想完全是从统治者的利益出发,并对其后儒家的音乐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声无哀乐论》和儒家思想有哪些相对立的观点?

    正确答案: 《声无哀乐论》主要观点:
    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它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与儒家的“礼乐并举”的音乐思想相对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声无哀乐论》集中体现了魏末文人()的音乐思想。
    A

    张炎

    B

    嵇康

    C

    沈括

    D

    郭沔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