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文学言语与生活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相关问题
  • 第1题:

    非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有哪些相互关联的形式?


    正确答案:咨询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的一致性会提高来访者对咨询者能力的评价,增强对来访者的信任。尤其是在与来访者对峙或在讨论比较敏感的问题时,咨询者的言语和非言语之间的一致性尤为关键。这两方面矛盾的信息会使来访者感到困惑,降低对咨询者的信任感,拉大与咨询者在心理上的距离。

  • 第2题:

    人类言语活动的两大反映形式是:()。

    • A、书面言语和口头言语
    • B、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
    • C、对话言语和独自言语
    • D、肢体言语和口头言语
    • E、内部言语和书面言语

    正确答案:B

  • 第3题:

    言语交往的方式有()

    • A、内部言语
    • B、内部言语和书面言语
    • C、口头言语
    • D、口头言语和内部言语
    • E、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

    正确答案:E

  • 第4题:

    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正确答案: (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普通言语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且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文学言语则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要求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例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月是故乡明”,明显地违反客观现实,但它指向诗中特定的情境,因此只要符合艺术世界的诗意的逻辑就行了,不必经过现实生活的检验。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与表现功能。普通言语侧重于它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言语则把它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学言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文学言语中的词语,虽然表面上与普通言语一样,实际上已被赋予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雪莱在《西风颂》中写道:“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里的“冬天”,“春天”都已被诗人那种希望、神往、憧憬的情绪浸泡过,与普通言语中的意义大不相同,更富于心理蕴含性了。
    (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这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来的,对语言进行陌生化处理后达到的效果,它针对的是“自动化”语言,即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注意的言语。比如用“弹指间”来表示时间过得快,一开始显得很生动形象,但在被大量重复使113用后,人们只把它当作一个干巴巴的符号,而不再有新鲜感。文学言语就是要力避这种言语的“自动化”现象,设法把普通言语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这种言语可能不合语法,打破了人们理解的常规,甚至不易被人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在延长感知时间,增加感知难度的情况下,反而增强了它的审美效果,形成了文学言语的一大特色。如“表盘上的数字涂上了一种在黑夜闪光的绿色物质”显然是荧光粉。但阻拒性言语不能使用得过滥、过多。要用得恰到好处。

  • 第5题:

    按照言语的社会种属性和个性特点,言语识别的内容有()。

    • A、地域性言语识别
    • B、社会性言语识别
    • C、病态言语识别
    • D、言语的个人识别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正确答案:1、主要区别在于:⑴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系统中的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都是抽象的东西,它们潜存于人们的头脑中或者记录在词典和语法书里。言语则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人们说话就是根据具体的交际需要,将抽象的语汇材料按照抽象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表现为具体的话语。⑵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系统属于全社会,言语则是属于个人的。因为言语是个人根据特定的交际需要和个人意志对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的选择。虽然这种个人选择要受到语言系统的制约,但是,语言系统只对个人的选择的可能性有制约,具体的选择结果完全取决于个人。⑶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在人们进行言语交际之前,就已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人们头脑中如果没有某种现成的语言系统,就不可能进行言语交际。言语则是根据特定的交际需要临时构成的。⑷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一种语言的语汇材料虽然很多,但毕竟是有限的,语法规则更是有限的,而言语则是无限的。⑸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语言系统的元素都是相对稳定的,其中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都非常稳定,几十年都看不出明显的变化,语汇系统虽然不如语音和语法那么稳定,但与言语相比,仍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言语的形式和意义都是随时变化的。
    2、语言和言语又有密切联系,二者互相依存。一方面,语言来自于言语,依存于言语。语言系统是从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个人头脑中所掌握的语言系统,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认识或理论知识。这种理论知识也是来自对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的观察和概括。因此,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就像没有具体的苹果、梨、香蕉等等,就没有抽象的水果一样。另一方面,语言又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行言语实践。语言系统一旦形成,就成为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一句。因为语言系统是一套社会惯例,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必须符合这种社会惯例。违反这种社会惯例,说出来的话就有可能不成话。如“我看电影”、“我吃苹果”都成话,而“电影看我”、“我吃梦想”就都不成话。

  • 第7题:

    单选题
    戏剧类文学的基本言语是()
    A

    动作

    B

    舞台提示

    C

    叙述言语

    D

    人物言语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文学言语与生活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1、文学言语是作家选择一定的语言材料,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独特话语系统,
    2、区别:
    (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它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符合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而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生活言语和科学言语是外指性的,它要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经得起现实生活的检验,遵守形式逻辑的法则;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强调言语的表现功能,而生活言语和科学言语侧重于它的指称功能,越来越抽象化;
    (3)文学言语有陌生阻拒性的特点,生活言语和科学言语则有自动化的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言语活动的形式有()
    A

    人工言语与自然言语

    B

    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C

    方言和普通话

    D

    身体言语和口头言语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言语交往的方式有()
    A

    内部言语

    B

    内部言语和书面言语

    C

    口头言语

    D

    口头言语和内部言语

    E

    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语言义与言语义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语言义: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抽象概括的反映,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体系固有的,不受任何语境的影响,因此具有抽象概括性、规定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言语义:语言符号意义的个别体现和具体运用,受语境的强烈制约,不能脱离具体语境而存在;它是渗透主观意愿而产生的临时意义,因此具有具体性、临时性、不稳定性的特点。二者的区别:
    二者的联系:
    (1)语言义来自言语义。前者是从后者中概括出来的,语言义总是存在于具体、个别的言语义之中。
    (2)语言义是言语义的基础。言语义是具体体现和运用,是语言义在动态使用中产生的无数变体。
    (3)言语义可以转化为语言义。某些具体个别用法不断重复使用,经过社会认可后,就会固定为语言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非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有哪些相互关联的形式?

    正确答案: 咨询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的一致性会提高来访者对咨询者能力的评价,增强对来访者的信任。尤其是在与来访者对峙或在讨论比较敏感的问题时,咨询者的言语和非言语之间的一致性尤为关键。这两方面矛盾的信息会使来访者感到困惑,降低对咨询者的信任感,拉大与咨询者在心理上的距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语言义与言语义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语言义: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抽象概括的反映,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体系固有的,不受任何语境的影响,因此具有抽象概括性、规定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言语义:语言符号意义的个别体现和具体运用,受语境的强烈制约,不能脱离具体语境而存在;它是渗透主观意愿而产生的临时意义,因此具有具体性、临时性、不稳定性的特点。二者的区别:
    二者的联系:
    (1)语言义来自言语义。前者是从后者中概括出来的,语言义总是存在于具体、个别的言语义之中。
    (2)语言义是言语义的基础。言语义是具体体现和运用,是语言义在动态使用中产生的无数变体。
    (3)言语义可以转化为语言义。某些具体个别用法不断重复使用,经过社会认可后,就会固定为语言义。

  • 第14题:

    文学言语与生活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1、文学言语是作家选择一定的语言材料,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独特话语系统,
    2、区别:
    (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它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符合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而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生活言语和科学言语是外指性的,它要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经得起现实生活的检验,遵守形式逻辑的法则;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强调言语的表现功能,而生活言语和科学言语侧重于它的指称功能,越来越抽象化;
    (3)文学言语有陌生阻拒性的特点,生活言语和科学言语则有自动化的特点。

  • 第15题:

    戏剧类文学的基本言语是()

    • A、动作
    • B、舞台提示
    • C、叙述言语
    • D、人物言语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文学言语层面


    正确答案: 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这个系统中的言语与一般的言语有明显不同:作为文学言语,它不但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还具有内指性、心理蕴含性和阻拒性。因而它是一种审美性的语言。

  • 第17题:

    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关系?语言和说话有什么区别或联系?语言和思维有什么区别或联系?


    正确答案:语言和言语既有区别的关系,也有统一的关系。
    ①区别: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约定俗称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部分,是一个匀质的、抽象的实体,在言语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言语是言语活动中去除语言所剩余的部分,是言语活动中个别的特殊部分,具有个人特色,在言语活动中出于从属地位;语言是由词和语法规则组成的符号系统,言语则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
    ②统一:语言体现在言语中,没有言语就无法体会语言;言语中包含着语言,没有语言就无法产生相互明白的句子。
    语言和说话的区别:
    ①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说话是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行为,说出来的话语则是使用这种交际工具所产生的结果;
    ②语言就是一般的事物,说话就是特殊的、个别的事物;
    ③语言是一套规则系统,说话是对规则的具体运用,所说的话是根据规则系统的要求使用组织材料的结果;
    ④语言是社会的,说话是个人的;
    ⑤说话推动语言的发展。
    语言和思维的区别:
    ①概念不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②职能不同。思维用来认识世界、反映规律,语言的最重要职能和目的是沟通思维、传递信息;
    ③构成不同。思维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语言由语言、词汇、语法和语义构成;
    ④语言单位与思维形式不完全对应,语言规律不等于思维规律;
    ⑤思维是全人类共有的,而语言具有民族性。

  • 第18题:

    《世说新语》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各门类共()篇。


    正确答案:三十八

  • 第19题:

    问答题
    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正确答案: 1、主要区别在于:⑴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系统中的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都是抽象的东西,它们潜存于人们的头脑中或者记录在词典和语法书里。言语则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人们说话就是根据具体的交际需要,将抽象的语汇材料按照抽象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表现为具体的话语。⑵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系统属于全社会,言语则是属于个人的。因为言语是个人根据特定的交际需要和个人意志对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的选择。虽然这种个人选择要受到语言系统的制约,但是,语言系统只对个人的选择的可能性有制约,具体的选择结果完全取决于个人。⑶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在人们进行言语交际之前,就已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人们头脑中如果没有某种现成的语言系统,就不可能进行言语交际。言语则是根据特定的交际需要临时构成的。⑷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一种语言的语汇材料虽然很多,但毕竟是有限的,语法规则更是有限的,而言语则是无限的。⑸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语言系统的元素都是相对稳定的,其中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都非常稳定,几十年都看不出明显的变化,语汇系统虽然不如语音和语法那么稳定,但与言语相比,仍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言语的形式和意义都是随时变化的。
    2、语言和言语又有密切联系,二者互相依存。一方面,语言来自于言语,依存于言语。语言系统是从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个人头脑中所掌握的语言系统,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认识或理论知识。这种理论知识也是来自对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的观察和概括。因此,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就像没有具体的苹果、梨、香蕉等等,就没有抽象的水果一样。另一方面,语言又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行言语实践。语言系统一旦形成,就成为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一句。因为语言系统是一套社会惯例,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必须符合这种社会惯例。违反这种社会惯例,说出来的话就有可能不成话。如“我看电影”、“我吃苹果”都成话,而“电影看我”、“我吃梦想”就都不成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文学言语层面

    正确答案: 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这个系统中的言语与一般的言语有明显不同:作为文学言语,它不但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还具有内指性、心理蕴含性和阻拒性。因而它是一种审美性的语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科学言语、日常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正确答案: 文学以语言为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中的“言语”,即作者个人的言语行为,其中包括人物具体的独白、对话等,是文学审美价值的重要构成要素。文学创造就是以言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文学言语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言语和日常言语,例如科学论文、研究报告、技术资料等采用的语言,强调严谨的逻辑和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素材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文学言语则往往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录,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明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甚至刻意追求使用阻拒性言语,因此,文学作品中言语的指涉意义往往不是一眼看穿的。例如,杜甫的“恶竹应须斩万竿”中的“竹”,李商隐的“寒梅最堪恨”中的“梅”,都不能理解为实际的竹、梅;闻一多的《死水》、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大甲壳虫,都蕴含着独特的意象,必须通过联想或者想象才能领悟理解。很明显,文学言语与科学言语有较大差别,比日常言语也更富于艺术性、技艺性、个体风格,同时也更含蓄、多义、模糊,有限的言语中往往包含着无限的意蕴。同一种民族语言在不同的作家手里,在不同语境中,其运用都是千变万化的,不断创新的。所以,文学创造不止以言语为材料,而且旨在创造新的言语系统,通过创造性言语系统塑造文学形象。可见,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在下列言语中,可以用来直接交流的言语有(  )。
    A

    对话言语

    B

    书面言语

    C

    独白言语

    D

    内部言语


    正确答案: B,A
    解析:
    用来直接交流的言语即外部言语,包括书面言语和口头言语,口头言语又包括独白言语和对话言语。D项,内部言语是一种自问自答以及自己思考时的言语活动,是言语的一种特殊形式,与外部言语不同,它是一种不出声的默语。显然,这种言语无法用来直接与别人交流,但它积极地参与和调节外部言语活动,与外部言语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 第23题:

    问答题
    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关系?语言和说话有什么区别或联系?语言和思维有什么区别或联系?

    正确答案: 语言和言语既有区别的关系,也有统一的关系。
    ①区别: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约定俗称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部分,是一个匀质的、抽象的实体,在言语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言语是言语活动中去除语言所剩余的部分,是言语活动中个别的特殊部分,具有个人特色,在言语活动中出于从属地位;语言是由词和语法规则组成的符号系统,言语则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
    ②统一:语言体现在言语中,没有言语就无法体会语言;言语中包含着语言,没有语言就无法产生相互明白的句子。
    语言和说话的区别:
    ①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说话是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行为,说出来的话语则是使用这种交际工具所产生的结果;
    ②语言就是一般的事物,说话就是特殊的、个别的事物;
    ③语言是一套规则系统,说话是对规则的具体运用,所说的话是根据规则系统的要求使用组织材料的结果;
    ④语言是社会的,说话是个人的;
    ⑤说话推动语言的发展。
    语言和思维的区别:
    ①概念不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②职能不同。思维用来认识世界、反映规律,语言的最重要职能和目的是沟通思维、传递信息;
    ③构成不同。思维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语言由语言、词汇、语法和语义构成;
    ④语言单位与思维形式不完全对应,语言规律不等于思维规律;
    ⑤思维是全人类共有的,而语言具有民族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正确答案: (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普通言语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且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文学言语则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要求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例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月是故乡明”,明显地违反客观现实,但它指向诗中特定的情境,因此只要符合艺术世界的诗意的逻辑就行了,不必经过现实生活的检验。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与表现功能。普通言语侧重于它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言语则把它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学言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文学言语中的词语,虽然表面上与普通言语一样,实际上已被赋予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雪莱在《西风颂》中写道:“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里的“冬天”,“春天”都已被诗人那种希望、神往、憧憬的情绪浸泡过,与普通言语中的意义大不相同,更富于心理蕴含性了。
    (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这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来的,对语言进行陌生化处理后达到的效果,它针对的是“自动化”语言,即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注意的言语。比如用“弹指间”来表示时间过得快,一开始显得很生动形象,但在被大量重复使113用后,人们只把它当作一个干巴巴的符号,而不再有新鲜感。文学言语就是要力避这种言语的“自动化”现象,设法把普通言语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这种言语可能不合语法,打破了人们理解的常规,甚至不易被人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在延长感知时间,增加感知难度的情况下,反而增强了它的审美效果,形成了文学言语的一大特色。如“表盘上的数字涂上了一种在黑夜闪光的绿色物质”显然是荧光粉。但阻拒性言语不能使用得过滥、过多。要用得恰到好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