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睡眠的作用。

题目

简述睡眠的作用。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睡眠的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在睡眠周期的相互作用模型中,蓝斑和脑桥大细胞区对于睡眠周期的控制。
    在睡眠周期的控制中,蓝斑和脑桥大细胞区功能相互拮抗,彼此制约。蓝斑在觉醒和慢波睡眠时比较活跃,进入异相睡眠时停止。而脑桥大细胞区正相反,在异相睡眠活跃。这就是控制睡眠周期的相互作用模型。

  • 第2题:

    简述问睡眠.


    正确答案:1.失眠
    主要由于阴阳平衡失调,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所致。失眠多梦,兼见头晕眼花、面色淡白,为心血亏虚,心神失养。失眠多梦,兼见心悸心烦、潮热盗汗,为阴虚火旺,心神受扰。失眠多梦,兼见惊悸不宁、胆怯易惊,为胆郁失宣,痰热内扰心神。
    2.嗜睡
    亦称多寐、多睡眠。多因阴阳平衡失调,阳虚阴盛或痰湿内盛所致。困倦嗜睡,神识蒙眈,兼见精神疲惫、肢冷脉微,为心肾阳虚,神失温养。困倦嗜睡,兼见头目昏沉、胸脘痞闷,为痰湿困脾,清阳不升。饭后困倦嗜睡,兼见纳呆腹胀、少气懒言,为脾失健运,脑失所养。嗜睡与昏睡、昏迷不同,后者难以唤醒,强行唤醒而仍神志模糊,甚至呼之不醒。

  • 第3题:

    简述如何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正确答案: (1)根据人体生物节律性调整作息时间,合理安排日间活动,白天应适当锻炼,避免在非睡眠时间卧床,晚间固定就寝时间和卧室,保证人体需要的睡眠时间,不要熬夜。
    (2)睡前可以进食少量易消化的食物或热饮料,防止饥饿影响睡眠,但应避免饮用咖啡、浓茶、可乐以及含酒精的刺激性饮料,或摄人大量不易消化的食物。
    (3)睡前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选择短时间的阅读、听音乐或做放松操等方式促进睡眠,视听内容要轻松、柔和,避免由于身心的强烈刺激而影响睡眠。

  • 第4题:

    简述获得更多睡眠的有效建议。


    正确答案: 如果从事的按班轮换的工作,或者经常值夜班,人们可以按照下述建议去做,就能获得充足的睡眠。
    (1)要确保卧室漆黑一片,非常安静。拉上厚厚的窗帘,以免光线射入房间。
    (2)要确保房间很凉爽,室内温度大约保持在20℃左右。
    (3)要确保床垫柔软舒适并且要有很强的支撑力。床垫要有足够大的空间,能让你自由变换睡觉的姿势,早点入睡。

  • 第5题:

    酒精对睡眠的影响是()

    • A、促进作用;
    • B、对快波睡眠具有强烈抑制作用;
    • C、延长睡眠时间,加深睡眠深度

    正确答案:B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睡眠的作用

    正确答案: 有二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人经过白天的活动,消耗了精力和体力,需要通过晚间睡眠来恢复。另一种则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认为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睡眠起着一种保护作用,保护个体也保护种族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睡眠的含义及睡眠阶段。

    正确答案: (1)睡眠是与觉醒相对的意识状态,是指人所具有的一种半意识状态。
    (2)人类睡眠分为五个阶段:
    ①入睡期。这一阶段是轻度睡眠,在这个阶段主要为混合的、频率和振幅都较低的脑电波,人的意识逐渐失去,开始进入睡眠状态,容易被刺激惊醒。这段时间约持续10分钟。
    ②浅睡期。这一阶段睡眠加深,出现短暂爆发的、高频率、波幅大的脑电波,称为“纺锤波”。此时较难唤醒。持续时间约20分钟。
    ③中度睡眠期。这一阶段是出现δ波,开始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持续时间约40分钟。
    ④深睡期。这一阶段是深度睡眠,脑电波几乎都是δ波,此时唤醒睡眠者时会什么也不知道,身体的各项指标变慢,会出现梦游和梦呓等。第三、四阶段睡眠为“慢波睡眠”,每个人都要经历这四个阶段。
    前四个阶段又被统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期、慢波睡眠期。
    ⑤快速眼动睡眠(REM)。在这一阶段,脑电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分离,因此又称为异相睡眠。脑电活动以α波和极不规律的低幅快波交替出现,类似清醒期和慢波睡眠初期的脑电变化。脑血流量、脑温度、脑耗氧量增加,呼吸、心率也时而突然加快。与脑电变化相反,以肌张力为代表的行为变化比慢波睡眠期还深,肌肉完全松弛,甚至肌电活动完全消失,对外部刺激的感觉功能进一步降低。此时难以被立即唤醒,最有特征的行为变化是眼球快速运动。
    前四个阶段睡眠约经过1个小时到90分钟。然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并伴有做梦状态。
    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持续5分钟至10分钟,再经过约90分钟,会出现第二次快速眼动睡眠。持续时间一般要长于第一次。总之,睡眠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外加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每个周期持续90分钟,每晚交替循环3~5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以下哪一项陈述是正确的().

    • A、酒精对睡眠具有促进作用
    • B、酒精对快波睡眠具有强烈抑制作用
    • C、酒精可延长睡眠时间,加深睡眠深度。

    正确答案:B

  • 第9题:

    简述睡眠各期脑电图特点。


    正确答案:困倦期脑电图特点为:α解体,α节律消失,频率变慢,频谱变宽,波幅下降;散布不规律的低中波幅的θ波增多,唤醒后可立即恢复至清醒状态下的脑电图。Ⅰ期:从困倦逐渐过渡进入睡眠,α解体,α波逐渐进一步减少直至消失;θ波占优势,此期出现顶尖波为特征。Ⅱ期:睡眠进一步加深,同期可见睡眠纺锤出现,分布于双额、中央区,多为中波幅。中央区波幅最高。Ⅲ期:睡眠更深,脑电图特点以不规则高波幅慢波为主,为75μV以上的2Hz或更慢的δ波。此期δ波占20%~50%。Ⅳ期(SWS,深睡期):脑电图的特点为2Hz或更慢的δ波进一步增多,达50%以上。

  • 第10题:

    简述睡眠护理措施


    正确答案: 1)正常生活节律的建立
    2)适量的活动
    3)避免精神刺激
    4)限制夜间饮水量
    5)安静、舒适、安全、温暖的睡眠环境
    6)舒适的衣物
    7)合适的姿势

  • 第11题:

    简述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的诊断标准。


    正确答案: ①睡眠—觉醒节律与所要求的不符,导致对睡眠质量的持续不满状况,使病人产生严重忧虑或恐惧心理,并引起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
    ②病人明显感到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
    ③症状几乎每天发生,并至少持续了1个月
    ④本症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 第12题:

    酒精对睡眠的影响是?()

    • A、具有促进作用;
    • B、对快波睡眠具有强烈抑制作用
    • C、延长睡眠时间,加深睡眠深度。

    正确答案:B

  • 第13题:

    问答题
    简述在睡眠周期的相互作用模型中,蓝斑和脑桥大细胞区对于睡眠周期的控制。

    正确答案: 在睡眠周期的控制中,蓝斑和脑桥大细胞区功能相互拮抗,彼此制约。蓝斑在觉醒和慢波睡眠时比较活跃,进入异相睡眠时停止。而脑桥大细胞区正相反,在异相睡眠活跃。这就是控制睡眠周期的相互作用模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简述问睡眠.

    正确答案: 1.失眠
    主要由于阴阳平衡失调,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所致。失眠多梦,兼见头晕眼花、面色淡白,为心血亏虚,心神失养。失眠多梦,兼见心悸心烦、潮热盗汗,为阴虚火旺,心神受扰。失眠多梦,兼见惊悸不宁、胆怯易惊,为胆郁失宣,痰热内扰心神。
    2.嗜睡
    亦称多寐、多睡眠。多因阴阳平衡失调,阳虚阴盛或痰湿内盛所致。困倦嗜睡,神识蒙眈,兼见精神疲惫、肢冷脉微,为心肾阳虚,神失温养。困倦嗜睡,兼见头目昏沉、胸脘痞闷,为痰湿困脾,清阳不升。饭后困倦嗜睡,兼见纳呆腹胀、少气懒言,为脾失健运,脑失所养。嗜睡与昏睡、昏迷不同,后者难以唤醒,强行唤醒而仍神志模糊,甚至呼之不醒。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