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磺胺类药物
B、喹诺酮类药物
C、青霉素类药物
D、头孢类药物
E、氨基苷类药物
第2题:
对钝化酶稳定的氨基糖苷类药物是
A、阿米卡星
B、庆大霉素
C、链霉素
D、青霉素
E、头孢菌素
第3题:
青霉素类药物降解的主要途径是( )。
第4题:
治疗梅毒药物首选
A.红霉素类药物
B.氯霉素类药物
C.金霉素类药物
D.青霉素类药物
E.链霉素类药物
第5题:
氨苄西林
A:抗菌谱较窄,对酸稳定,对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不稳定
B:抗菌谱较窄,对酸稳定,对葡萄球菌青霉素酶稳定
C:抗菌谱较宽,对酸稳定,对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不稳定
D:抗菌谱较宽,对酸不稳定,对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不稳定
E:抗菌谱较窄,对酸不稳定,对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不稳定
第6题:
治疗葡萄球菌肺炎最有效的药物为
A.青霉素G
B.磺胺类药物
C.大环内酯类药物
D.头孢菌素类药物
E.万古霉素
第7题:
第8题:
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抗生素,首选()
第9题:
治疗淋菌性尿道炎的抗生素,首选()
第10题:
简述青霉素类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第11题:
红霉素类药物
氯霉素类药物
金霉素类药物
青霉素类药物
链霉素类药物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存在不稳定的β一内酰胺环,在酸碱催化下,极易开环失效。(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4题:
治疗支原体肺炎应选用
A.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
B.磺胺类药物
C.大环内酯类药物
D.头孢菌素类药物
E.万古霉素
第15题:
铜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青霉素族抗生素类药物的依据(原理)为
A.本类药物降解为青霉烯酸,在320nm~360nm处有强烈吸收
B.本类药物于弱酸性介质中降解为青霉烯酸,因其稳定性差,故加铜盐使成稳定的螯合物
C.本类药物于弱酸性介质中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盐
D.本类药物的溶液和硫酸铜-枸橼酸试液反应,生成稳定的铜螯合物
E.本类药物溶液加硫酸铜-枸橼酸试液,加热75℃30min,则生成稳定螯合物,其为λmax320nm
第16题:
羧苄青霉素
A:抗菌谱较窄,对酸稳定,对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不稳定
B:抗菌谱较宽,对酸稳定,对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不稳定
C:抗菌谱较窄,对酸不稳定,对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不稳定
D:抗菌谱较窄,对酸稳定,对葡萄球菌青霉素酶稳定
E:抗菌谱较宽,对酸不稳定,对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不稳定
第17题:
青霉素G
A:抗菌谱较窄,对酸稳定,对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不稳定
B:抗菌谱较窄,对酸不稳定,对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不稳定
C:抗菌谱较宽,对酸不稳定,对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不稳定
D:抗菌谱较宽,对酸稳定,对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不稳定
E:抗菌谱较窄,对酸稳定,对葡萄球菌青霉素酶稳定
第18题:
哪种药物治疗支原体肺炎常选用
A.青霉素G
B.磺胺类药物
C.大环内酯类药物
D.头孢菌素类药物
E.万古霉素
第19题:
青霉素的结构通性为().
A本类药物吸湿或溶于水后性质不稳定
B本类药物溶于水后,β-内酰胺破裂而失效
C各种青霉素的结构主要区别是R基的不同
D氨苄青霉素口服吸收好,其脂化物降低吸收率
E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具有旋光性
第20题:
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首选()
第21题:
治疗梅毒药物首选()
第22题:
临床上,既有可以使稳定的斑块变小,又可以使不稳定的斑块变得稳定的药物是()
第23题:
羟基
苷键
内酯键
β-内酰胺环
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