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阳旦汤和竹叶汤均治产后中风,阳旦汤治产后中风持续不愈,症见头微痛,恶寒,时发热,胸脘痞闷,干呕,汗出等,里虚较轻,其功效解表祛风、调和营卫;竹叶汤治产后中风兼阳虚,症见发热头痛,面正赤,气喘,里虚较重,其功效助阳解表,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更多“阳旦汤与竹叶汤主治有何异同?”相关问题
  • 第1题:

    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在功用、主治上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均能祛湿,主治风湿在表的头身重痛。但羌活胜湿汤祛风胜湿止痛作用较强,而解表之力较弱,故主治头身重痛显著而恶寒发热等表证轻微者;九味羌活汤长于祛风解表,兼有清泄里热之功,故主治头身痛而表证较重,伴有口苦而渴者。

  • 第2题:

    真武汤证与猪苓汤证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在《伤寒论》少阴病篇,猪苓汤证与真武证皆属少阴病本证之水气内停,都可见小便不利,下利,咳嗽,呕吐或浮肿;皆用利水法治疗,药物都有茯苓。但两证病机性质、临床特征不同,治法、用药各异。辨析如下:
    ①真武汤证:见于316条。多由少阴阳虚,失于温化,水气内停,外泛周身所致。临床以身体浮肿,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腹痛下利,或头眩心悸,身目闰动,舌淡胖、苔白滑,脉沉或微细为辨证要点。属阳虚水泛证,治以真武汤温阳利水。
    ①猪苓汤证:见于319条。多由少阴阴虚有热,水热互结所致。临床以小便不利、短赤涩痛,心中烦不得眠,口渴欲饮水,或下利,或浮肿,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属阴虚水停证,治以猪苓汤滋阴清热利水。

  • 第3题:

    理中丸与厚朴温中汤的主治及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二者均可治脘腹疼痛,不欲饮食。但理中丸为脾胃虚寒而设,当见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舌淡苔白,脉沉细等症;而厚朴温中汤证由气滞寒湿困于脾胃所致,必见脘腹胀满,舌苔白腻,脉沉弦等症。

  • 第4题:

    结合方中主要药物的配伍说明定喘汤与小青龙汤在主治证方面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定喘汤与小青龙汤均有宣肺解表,祛痰平喘之功,皆可治外感风寒,内有痰浊之哮喘。但小青龙汤以麻黄、桂枝配伍干姜、半夏、细辛既解表散寒,又温肺化饮,适用于内有寒饮,且表寒较重之喘咳;而定喘汤以麻黄、白果配伍黄芩、桑白皮,既宣肺降逆兼解表,又清泄肺热而平喘咳,用治外感风寒,痰热内蕴之喘咳。

  • 第5题:

    试述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在组成、功用、主治及药物配伍方面的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点:二方皆治疗阳明气分证,临床表现都有身热,汗出,口渴,脉数,方中都以石膏清热生津为君药,粳米、甘草养胃和中。
    不同点:白虎汤主治阳阴气分热盛证,以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为证治要点。方中石膏、知母相须为用,以加强清热生津之功,其功用为清热生津。
    竹叶石膏汤主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已伤,胃气不和证,故方中以白虎汤去苦寒之知母,恐其苦燥伤阴,而加甘寒之麦冬、竹叶清热生津;人参补气,以补气生津 ,半夏降逆,同人参相伍,和胃止呕,其功用是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 第6题:

    问答题
    结合方中主要药物的配伍说明定喘汤与小青龙汤在主治证方面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定喘汤与小青龙汤均有宣肺解表,祛痰平喘之功,皆可治外感风寒,内有痰浊之哮喘。但小青龙汤以麻黄、桂枝配伍干姜、半夏、细辛既解表散寒,又温肺化饮,适用于内有寒饮,且表寒较重之喘咳;而定喘汤以麻黄、白果配伍黄芩、桑白皮,既宣肺降逆兼解表,又清泄肺热而平喘咳,用治外感风寒,痰热内蕴之喘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定喘汤与苏子降气汤均有降气平喘之功,两方在组成、功用及主治证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定喘汤与苏子降气汤虽均为肺气上逆的痰喘证而设,且均有降气平喘之功,然两方在组成、功用及主治证上均有不同。
    在组成上,两方虽均用了苏子、半夏、甘草,但定喘汤另配有麻黄解表宣肺,白果敛肺化痰,黄芩、桑皮清泻肺热,杏仁、款冬花降气平喘,融宣、降、清、敛于一方。苏子降气汤则配伍厚朴、前胡以降气化痰,下气平喘;并有当归、肉桂以温养下元,纳气定喘,诸药相合,治上顾下,标本兼治。
    在功用上,两方均具有化痰降逆平喘的作用,但定喘汤以宣开与清降并用,发散与收敛兼施,侧重于清化痰热,兼有解表散寒宣肺之用;苏子降气汤则降气祛痰,止咳平喘,治痰涎壅盛于肺的上实为主,兼有温肾纳气的作用,以顾下元之虚。
    在主治证上,两方均以痰喘为证,但定喘汤适用于风寒外束,痰热内蕴的哮喘。症见咳喘痰多气急,痰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等。苏子降气汤则适用于痰涎壅肺,肾阳不足之上实下虚的喘咳短气,胸膈满闷,兼有腰痛脚弱,肢体倦怠,舌苔白滑或白腻等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阳旦汤与竹叶汤主治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阳旦汤和竹叶汤均治产后中风,阳旦汤治产后中风持续不愈,症见头微痛,恶寒,时发热,胸脘痞闷,干呕,汗出等,里虚较轻,其功效解表祛风、调和营卫;竹叶汤治产后中风兼阳虚,症见发热头痛,面正赤,气喘,里虚较重,其功效助阳解表,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四君子汤与理中丸在组成与主治上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两方的药物组成中均有人参、白术、炙甘草三味,皆可益气补中,治疗脾虚之证。但四君子汤中三药与茯苓相伍,且人参为君药,故重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理中丸用三药与于姜相配,并以干姜为君药,故重在温中祛寒,适宜于中焦虚寒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比较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在组成、功用、主治等方面的异同。

    正确答案: 两方都有石膏、粳米、甘草,但白虎汤配伍知母,竹叶石膏汤配伍竹叶、人参、麦冬、半夏。在功用方面都可清热生津,但白虎汤亲隔热之力加强,是大寒之剂,竹叶石膏汤清热之力较弱,益气养阴作用较强,是清补之方。二者主治均可壅于阳明气分邪热伤津,但白虎汤偏于气分热盛、大热、大汗出、大渴、脉洪大之证,竹叶石膏汤偏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身热多汗、口干喜饮、气逆欲呕、舌红少苔、脉虚数等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麻黄汤与桂枝汤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麻黄汤与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之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证,两方均用桂枝与甘草。但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并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肺气失宣之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的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之表虚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主治病证、功用、主要药物配伍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两方均治少阳病,皆有和解少阳之功用,都用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不同的是:小柴胡汤治少阳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功用为和解少阳。方中用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半夏、生姜降道和胃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扶正,健脾和中。大柴胡汤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大便不解或胁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功用不仅和解少阳,且能内泻阳明热结。方中柴胡与黄芩和解少阳;大黄与枳实泻阳明热结,且行气消痞;芍药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因有阳明热结,不用参、草之甘壅留邪,而用大枣调和诸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大柴胡汤证与小柴胡汤证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两证皆以柴胡名方,在病机、证候、治法用药各方面皆有异同。辨析如下:
    ①共同点:大、小柴胡汤证皆以邪入少阳,枢机不利,正邪分争,胆火内郁为基本病机,临床都可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呕吐,脉弦等少阳病主症;治疗用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半夏、生姜、大枣和胃止呕。
    ②不同点:小柴胡汤是少阳证主方,故小柴胡汤证就是少阳证的典型证候。“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其正气略显不足,且里热未盛;临床以少阳见证为主,舌淡红苔白,脉弦细。故治以和解少阳,扶正达邪,而加人参、炙甘草益气补中。大柴胡汤证是少阳阳明合病,临床除少阳证外,尚伴见呕不止,心中痞硬,心下急、腹满痛,不大便或热利,舌红苔黄,脉弦数等阳明里热腑实证。治疗除和解少阳外,不用人参、炙甘草之扶正,而加大黄、枳实泻热祛实,通下阳明;加芍药以缓急止痛。

  • 第14题:

    吴茱萸汤与理中丸的功用、主治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两者均有温补中焦的作用,但吴茱萸汤由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组成,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尤以温降肝胃为主;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尤以温补脾胃为主。
    两者均适用于中焦虚寒病证,其中吴茱萸汤证病在肝胃,以肝胃虚寒、浊阴上道为主,症见食后泛泛欲呕,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颠顶疼痛、畏寒肢冷,甚则手足逆冷、大便溏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涎或迟;理中丸证病在脾胃,中焦脾胃虚寒所致的多种病证均可使用此方,如中焦虚寒,运化升降失常所致的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清污、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或脾阳虚失血,或脾阳虚所致的病后喜唾涎沫、小儿慢惊、胸痹等。

  • 第15题:

    麻黄汤与桂枝汤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麻黄汤与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之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证,两方均用桂枝与甘草。但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并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肺气失宣之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的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之表虚证。

  • 第16题:

    小青龙汤与定喘汤均有宣肺祛痰平喘之功,二者在用药配伍与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二方均有宣肺解表,祛痰平喘之功,皆可治疗外感风寒,内有痰浊之哮喘。小青龙汤是用麻黄、桂枝配伍干姜、细辛、半夏等,一以解表,一以温化寒饮,适宜于内有寒饮,且表寒较重之喘咳;而定喘汤是以麻黄、白果与黄芩、桑白皮配伍,一以宣肺降逆兼解表,一以清泻肺热而平喘咳,用于治疗外感风寒,痰热内蕴之喘咳。

  • 第17题:

    桂枝汤,竹叶汤皆治产后中风,两方的证治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桂枝汤,竹叶汤皆有解表作用,以治产后体虚之外感风邪表证。不同点在于:桂枝汤证为风邪在表,营卫不和,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汗出等,治用本方解表祛邪;竹叶汤证是产后中风兼阳虚,虚阳上越,症见发热头痛,面赤气喘等,是属正虚邪实之候,治用本方扶正祛邪。

  • 第18题:

    问答题
    固冲汤与归脾汤在主治、立法、用药方面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固冲汤与归脾汤均用黄芪,白术益气健脾而摄血,治疗脾气虚弱,脾不统血的崩漏,月经量多,但病机不尽相同,且病情,病势有轻重缓急之分,因而立法,选药亦随之而异。固冲汤所治血崩,月经过多由肾虚不固,脾虚不摄,冲脉滑脱所致,病势较急,病情较重,故当急治其标,固冲摄血为主,辅以健脾益气。方中重用山茱萸为君,配伍煅龙骨,煅牡蛎,棕榈炭,五味子,桑螵蛸,茜草,生白芍等众多敛涩药以涩滑脱为主,且用白术,生黄芪补气健脾药以助固缓为辅,以标本兼顾,同时合用补阳肝肾之白芍,以求肝肾脾同治本为主,以补为辅,且配伍龙眼肉,当,酸枣仁,远志等补心血,安心神之品,气血并补,心脾同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桂枝汤,竹叶汤皆治产后中风,两方的证治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桂枝汤,竹叶汤皆有解表作用,以治产后体虚之外感风邪表证。不同点在于:桂枝汤证为风邪在表,营卫不和,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汗出等,治用本方解表祛邪;竹叶汤证是产后中风兼阳虚,虚阳上越,症见发热头痛,面赤气喘等,是属正虚邪实之候,治用本方扶正祛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小青龙汤与定喘汤均有宣肺祛痰平喘之功,二者在用药配伍与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二方均有宣肺解表,祛痰平喘之功,皆可治疗外感风寒,内有痰浊之哮喘。小青龙汤是用麻黄、桂枝配伍干姜、细辛、半夏等,一以解表,一以温化寒饮,适宜于内有寒饮,且表寒较重之喘咳;而定喘汤是以麻黄、白果与黄芩、桑白皮配伍,一以宣肺降逆兼解表,一以清泻肺热而平喘咳,用于治疗外感风寒,痰热内蕴之喘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小建中汤与桂枝汤之组成、功用、主治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小建中汤与桂枝汤组成内均有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但前者芍药用量倍于桂枝,且用饴糖为君药,故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效;用治虚劳里急,腹中时痛。桂枝汤中桂枝、芍药用量对等,一散一收,相反相成,其作用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身热,汗出恶风等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吴茱萸汤与理中丸的功用、主治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两者均有温补中焦的作用,但吴茱萸汤由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组成,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尤以温降肝胃为主;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尤以温补脾胃为主。
    两者均适用于中焦虚寒病证,其中吴茱萸汤证病在肝胃,以肝胃虚寒、浊阴上道为主,症见食后泛泛欲呕,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颠顶疼痛、畏寒肢冷,甚则手足逆冷、大便溏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涎或迟;理中丸证病在脾胃,中焦脾胃虚寒所致的多种病证均可使用此方,如中焦虚寒,运化升降失常所致的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清污、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或脾阳虚失血,或脾阳虚所致的病后喜唾涎沫、小儿慢惊、胸痹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在功用、主治上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均能祛湿,主治风湿在表的头身重痛。但羌活胜湿汤祛风胜湿止痛作用较强,而解表之力较弱,故主治头身重痛显著而恶寒发热等表证轻微者;九味羌活汤长于祛风解表,兼有清泄里热之功,故主治头身痛而表证较重,伴有口苦而渴者。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