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题目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Watson-Crick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正确答案: (1)主链(backbone):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酯键交替连接而成。主链有二条,它们似“麻花状”绕一共同轴心以右手方向盘旋,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双螺旋构型。
    (2)碱基对(base pair):碱基位于螺旋的内则,它们以垂直于螺旋轴的取向通过糖苷键与主链糖基相连。同一平面的碱基在二条主链间形成碱基对。配对碱基总是A与T和G与C。碱基对以氢键维系,A与T间形成两个氢键。
    (3)大沟和小沟:大沟和小沟分别指双螺旋表面凹下去的较大沟槽和较小沟槽。小沟位于双螺旋的互补链之间,而大沟位于相毗邻的双股之间。这是由于连接于两条主链糖基上的配对碱基并非直接相对,从而使得在主链间沿螺旋形成空隙不等的大沟和小沟。在大沟和小沟内的碱基对中的N和O原子朝向分子表面。
    (4)结构参数:螺旋直径2nm;螺旋周期包含10对碱基;螺距3.4nm;相邻碱基对平面的间距0.34nm。

  • 第2题: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于()年提出的。


    正确答案:Watson-Crick;1953

  • 第3题:

    简述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正确答案:DNA由两条平行的脱氧多核苷酸链组成,绕一假想中心轴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且两条链走向相反;其骨架是由交替出现的脱氧核糖基和磷酸基构成,位于双螺旋外侧;碱基平面位于双螺旋中央,并垂直于戊糖环;两条链同一水平上的一对碱基按“碱基配对原则”以氢键配对连接;10个碱基对上旋一圈。维持该结构的作用力为氢键和碱基堆积力。

  • 第4题:

    列述DNA双螺旋结构要点,并说明该螺旋模型提出的意义。


    正确答案: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有:
    (1)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相缠绕形成右手螺旋;
    (2)每圈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苷酸之间的夹角是36°;
    (3)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戊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
    键相连,形成螺旋的骨架;
    (4)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沟,一大
    一小;
    (5)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
    该螺旋提出的意义:直接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引发了人类对生物遗传性了解的一场革命。

  • 第5题:

    DNA的一级结构是什么?双螺旋结构的要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核酸是由很多单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多聚核苷酸,DNA的一级结构即是指四种核苷酸(dAMP、dCMP、dGMP、dTMP)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多核苷酸,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是: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方向相反的平行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构成的双螺旋结构。
    ②在两条链中,辛水的磷酸与脱氧核糖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而成的骨架位于螺旋外侧。脱氧核糖平面与碱基平面垂直,碱基位于螺旋的内侧③双螺旋的直径为2nn,碱基平面与螺旋的纵轴垂直
    ④两条多核苷酸链通过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联系在一起。

  • 第6题: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


    正确答案: (1)双螺旋的每一条链是一条核苷酸长链。每个核苷酸之间由磷酸二酯键相连接。两条链之间由氢键相连。配对原则:A-T,G-C。
    (2)两条链的走向方向相反,它们是反向平行的,一条是5’→3’,另一条是3’→5’。
    (3)由于G-C对有三个氢键,A-T对只有两个氢键,因此富含G-C对的DNA比富含A-T对的DNA更加稳定。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的划时代意义。

    正确答案: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20世纪生物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克里克与沃森等人的发现揭示了生物遗传基因密码的构成,为分子生物学开辟了的新的研究领域,从而使人类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认识了生命的发生、遗传、发育、衰老、进化过程和本质,并为生物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NA双螺旋结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在他们之前,生物化学与生化遗传学在一定程度上致力于从分子水平上来理解生命活动以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但这些研究并没有明确的理论脉络。
    于是,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生物化学研究、生化遗传学研究、细菌遗传学的研究等等是脱节的,取得的成果也是零散的;同时,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之间也不能够形成密切的交流。沃森与克里克的工作使得这些研究在新的理论基础上得以重新整合。这个模型出色地说明了遗传物质的结构、生化特征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尽管当时对很多细节问题并不清楚,但关于生物学乃至生命科学以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发展前景已经展现出来:运用物理化学原理,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充满了诱人的前景,生命科学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已经到来。它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理论的成熟。DNA双螺旋发现的最深刻意义在于:确立了核酸作为信息分子的结构基础;提出了硷基配对是核酸复制、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从而最后确定了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为认识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及其在生命中的作用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Watson-Crick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正确答案: (1)主链(backbone):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酯键交替连接而成。主链有二条,它们似“麻花状”绕一共同轴心以右手方向盘旋,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双螺旋构型。
    (2)碱基对(base pair):碱基位于螺旋的内则,它们以垂直于螺旋轴的取向通过糖苷键与主链糖基相连。同一平面的碱基在二条主链间形成碱基对。配对碱基总是A与T和G与C。碱基对以氢键维系,A与T间形成两个氢键。
    (3)大沟和小沟:大沟和小沟分别指双螺旋表面凹下去的较大沟槽和较小沟槽。小沟位于双螺旋的互补链之间,而大沟位于相毗邻的双股之间。这是由于连接于两条主链糖基上的配对碱基并非直接相对,从而使得在主链间沿螺旋形成空隙不等的大沟和小沟。在大沟和小沟内的碱基对中的N和O原子朝向分子表面。
    (4)结构参数:螺旋直径2nm;螺旋周期包含10对碱基;螺距3.4nm;相邻碱基对平面的间距0.34nm。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DNA双螺旋模型的要点。

    正确答案: 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糖核酸长链互以碱基配对相连而成的螺旋状双链分子。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质中,线绿体和叶绿体中也有,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1.两条反向平行的核苷酸链共同盘绕形成双螺旋,糖-磷酸-糖构成螺旋主链
    2.两条链的碱基都位于中间,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垂直
    3.两条链对应碱基呈配对关系:A=T;G≡C
    4.螺旋直径20A,螺距34A,每一螺距中含10bpDNA双螺旋可以看作是DNA的二级结构DNA的三级结构的形成需要蛋白质帮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

    正确答案: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是:
    (1)DNA是一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脱氧核糖基和磷酸基骨架位于双链的外侧,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连。腺嘌呤始终与胸腺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两个氢键(A=T),鸟嘌呤始终与胞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三个氢键(C≡G)。碱基平面与线性分子结构的长轴相垂直。一条链的走向是5’→3’,另一条链的走向就一定是3’→5’。
    (2)DNA是一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10对碱基,每个碱基的旋转角度为36°。螺距为3.4nm,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DNA螺旋分子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
    (3)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横向靠两条链间互补碱基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列述DNA双螺旋结构要点,并说明该螺旋模型提出的意义。

    正确答案: 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有:
    (1)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相缠绕形成右手螺旋;
    (2)每圈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苷酸之间的夹角是36°;
    (3)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戊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
    键相连,形成螺旋的骨架;
    (4)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沟,一大
    一小;
    (5)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
    该螺旋提出的意义:直接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引发了人类对生物遗传性了解的一场革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

    正确答案: (1)两条平行的多核甘酸链,以相反的方向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以右手旋转方式构成一个双螺旋。
    (2)疏水的嘌呤和嘧啶碱基平面层叠于螺旋的内侧,亲水的磷酸基和脱氧核糖以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的骨架位于螺旋的外侧。
    (3)内侧碱基鸣呈平面状,碱基平面与中心腊梅花相垂直,脱氧核糖的平面与碱基平面几乎成直角。
    (4)两条链被碱基对之间形成的氢键稳定地维系在一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DNA的双螺旋结构。


    正确答案: 在自然条件下,DNA分子以双螺旋方式(二级结构)存在,二个带状互相缠绕在一起,通过像梯子档一样的横杠紧紧地连在一起,每一横杠由二个碱基组成,这二个碱基间通过氢键连接,每一横杠互相配对的二个碱基称为碱基对,四个碱基按A与T,G与C互补配对,这种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叫碱基互补原则。

  • 第14题:

    Watson-CrickDNA结构模型中:()

    • A、DNA为双螺旋结构
    • B、碱基在双螺旋结构的外部
    • C、A与G、C与T之间有配对关系
    • D、碱基、戊糖骨架位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外侧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阐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示:本题目为阐述题,请先从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的外部到内部,再到一些细节进行详细描述。


    正确答案:DNA由两条平行的脱氧多核苷酸链组成,绕一假想中心轴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两条链走向相反,一条为5’→3’,另一条3’→5’;其骨架是由交替出现的脱氧核糖基和磷酸基构成,位于双螺旋外侧;碱基平面位于双螺旋中央,并垂直于戊糖环;两条链同一水平上的一对碱基按“碱基配对原则”(即A=T,G≡C),以氢键配对连接;同一DNA分子中的两条链,称为互补链;同一水平上的两个碱基,称为互补碱基;10个碱基对上旋一圈,螺距3.4nm,直径2nm,上下相邻的碱基对板样堆积。维持该结构的作用力为氢键和碱基堆积力。

  • 第16题:

    试叙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正确答案:DNA双螺旋模型:
    A、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相互平行,方向相反,呈右手双螺旋结构
    B、磷酸和核糖交替排列于双螺旋外侧,形成DNA分子的骨架与螺旋的纵轴平行。碱基位于内侧A-T、G-C配对,碱基对平面与纵轴垂直。
    C、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nm;每一圈螺旋的螺距为3.4nm,包括10对碱基
    D、双螺旋表面有一条大沟和一个小沟。

  • 第17题:

    简述DNA双螺旋模型的要点


    正确答案:DNA双螺旋模型的要点:
    1 ) 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多核苷酸链构成,两链都是右手螺旋,两链反向平行。
    2 ) 磷酸基和脱氧核糖在外侧,彼此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形成DNA的骨架,碱基在糖环的内侧,糖环平面与碱基平面 互相垂直。
    3 ) DNA双螺旋的直径为2nm。每隔0.34nm有一个核苷酸,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每一圈双螺旋有10对核苷酸,每圈高度3.4nm。
    4 ) DNA两条链之间由碱基之间的氢键相连,A和T之间两条氢键,G和C之间三条氢键
    5 ) 双螺旋表面存在大沟和小沟。

  • 第18题: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


    正确答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是:
    (1)DNA是一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脱氧核糖基和磷酸基骨架位于双链的外侧,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连。腺嘌呤始终与胸腺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两个氢键(A=T),鸟嘌呤始终与胞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三个氢键(C≡G)。碱基平面与线性分子结构的长轴相垂直。一条链的走向是5’→3’,另一条链的走向就一定是3’→5’。
    (2)DNA是一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10对碱基,每个碱基的旋转角度为36°。螺距为3.4nm,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DNA螺旋分子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
    (3)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横向靠两条链间互补碱基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

  • 第19题:

    问答题
    阐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示:本题目为阐述题,请先从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的外部到内部,再到一些细节进行详细描述。

    正确答案: DNA由两条平行的脱氧多核苷酸链组成,绕一假想中心轴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两条链走向相反,一条为5’→3’,另一条3’→5’;其骨架是由交替出现的脱氧核糖基和磷酸基构成,位于双螺旋外侧;碱基平面位于双螺旋中央,并垂直于戊糖环;两条链同一水平上的一对碱基按“碱基配对原则”(即A=T,G≡C),以氢键配对连接;同一DNA分子中的两条链,称为互补链;同一水平上的两个碱基,称为互补碱基;10个碱基对上旋一圈,螺距3.4nm,直径2nm,上下相邻的碱基对板样堆积。维持该结构的作用力为氢键和碱基堆积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正确答案: DNA由两条平行的脱氧多核苷酸链组成,绕一假想中心轴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且两条链走向相反;其骨架是由交替出现的脱氧核糖基和磷酸基构成,位于双螺旋外侧;碱基平面位于双螺旋中央,并垂直于戊糖环;两条链同一水平上的一对碱基按“碱基配对原则”以氢键配对连接;10个碱基对上旋一圈。维持该结构的作用力为氢键和碱基堆积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正确答案: 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盘绕,呈右手螺旋;碱基位于螺旋内部,磷酸与糖在外侧,核苷酸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DNA分子骨架;分子表面有两条螺旋凹槽,根据宽窄深浅分称大沟和小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叙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正确答案: DNA双螺旋模型:
    A、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相互平行,方向相反,呈右手双螺旋结构
    B、磷酸和核糖交替排列于双螺旋外侧,形成DNA分子的骨架与螺旋的纵轴平行。碱基位于内侧A-T、G-C配对,碱基对平面与纵轴垂直。
    C、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nm;每一圈螺旋的螺距为3.4nm,包括10对碱基
    D、双螺旋表面有一条大沟和一个小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正确答案: 两条DNA链反向平行;亲水骨架在外侧,疏水碱基在内侧,形成右手螺旋;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垂直;螺旋分子表面有大沟和小沟;两条DNA链靠氢键结合;A=T,G=C配对;碱基堆集力协同氢键一起使DNA双螺旋更稳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