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人参6g炒白术12g茯苓1炙甘草3g藿香叶12g木香6g葛根10”相关问题
  • 第1题:

    柴胡12g,黄芩9g,人参6g,生姜9g,大枣3枚,炙甘草6g,以上处方的功效是()。

    • A、和解少阳
    • B、清热燥湿
    • C、解表散寒
    • D、祛风解表

    正确答案:A

  • 第2题:

    人参12g干姜9g白术9g炙甘草6g茯苓9g炮附子9g水煎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正确答案:此处方系附子理中丸加茯苓。附子理中丸是理中丸加附子而成。本方附子、干姜温中祛寒,人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茯苓助白术健脾渗湿。诸药合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主治中焦虚寒较甚的病证。其临床表现为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溏泻,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 第3题:

    简要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防己12g、白术10g、甘草6g、黄芪15g、水煎服。


    正确答案:此系防己黄芪汤。方中防己祛风利水,黄芪益气固表行水,二者相配,祛风不伤表,固表不留邪。白术健脾燥湿以消内湿之源;甘草培土和中,调和诸药。功用为益气祛风,健脾行水。主治表虚不固,外受风邪的风水或风湿。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 第4题:

    半夏12g、生姜15g、厚朴9g、茯苓12g、苏叶6g、香附6g、郁金9g,水煎温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正确答案: 本方为半夏厚朴汤加味。其中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之功;茯苓渗湿健脾;生姜散结和胃,又制半夏之毒;苏叶行气理肺疏肝;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诸药合用则行气解郁、降逆化痰,用于痰气郁结于咽喉的梅核气。其症为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不舒,苔白滑,脉弦滑。

  • 第5题:

    处方组成:银花12g连翘12g桔梗9g竹叶6g薄荷6g荆芥穗6g淡豆鼓6g牛蒡子9g生甘草5g芦根6g该处方的君药是哪些()。

    • A、连翘
    • B、银花
    • C、桔梗
    • D、牛蒡子
    • E、芦根

    正确答案:A,B

  • 第6题:

    问答题
    半夏12g、生姜15g、厚朴9g、茯苓12g、苏叶6g、香附6g、郁金9g,水煎温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正确答案: 本方为半夏厚朴汤加味。其中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之功;茯苓渗湿健脾;生姜散结和胃,又制半夏之毒;苏叶行气理肺疏肝;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诸药合用则行气解郁、降逆化痰,用于痰气郁结于咽喉的梅核气。其症为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不舒,苔白滑,脉弦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要分析下列临床处方的配伍意义,说明其有何功效,针对何病机,可用于何病证。半夏12g、生姜15g、厚朴9g、茯苓12g、苏叶6g、香附6g、郁金9g、水煎温服,日3次

    正确答案: 本方为半夏厚朴汤加味。其中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之功;茯苓渗湿健脾,生姜散结和胃又制半夏之毒;苏叶行气理肺疏肝,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诸药合用,行气解郁,降逆化痰,用于痰气郁结于咽喉的梅核气。其症为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不舒,苔白滑,脉弦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川芎18g、荆芥12g、薄荷24g、防风6g、白芷6g、羌活6g、细辛3g、甘草6g、红花5g、全蝎3g、绿茶1g(以药汁泡)水煎服;简要分析处方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证候。

    正确答案: 此方系川芎茶调散加红花、全蝎而成。方中川芎祛风活血止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尤善治头风头痛,故重用为君药。荆芥、薄荷疏风止痛,并清利头目,共为臣药。羌活、白芷疏风止痛,其中羌活长于治太阳经头痛,白芷长于治阳明经头痛,细辛祛风止痛,防风辛散上部风邪,红花、全蝎搜风活血通络,俱为佐药。甘草和中调药,为使。清茶清利头目,并防诸风药过于温燥与升散,亦为佐药。诸药相伍,具有疏风活血止痛之功。主治外感风邪,久病人络之头风。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反复发作,休止无时,目眩鼻塞,或微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秦艽9g、独活6g、羌活3g、防风3g、白芷3g、细辛3g、当归6g、白芍6g、川芎6g、生地黄3g、熟地黄3g、白术3g、茯苓3g、甘草6g;水煎服;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证候。

    正确答案: 此方为大秦艽汤去石膏、黄芩。方中以秦艽为君,以祛风通络。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以助君药疏风散邪,共为臣药。生地、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并制诸风药之温燥;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生血,以上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合而用之,共成疏风养血、活血通络之剂,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症见口眼喁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微恶风寒、舌淡苔白、脉浮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肥儿丸的药物组成为()
    A

    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B

    麦芽、胡黄连、人参、白术、茯苓、黄连、使君子、神曲、炒山楂、炙甘草、芦荟

    C

    麦芽、胡黄连、半夏、白术、茯苓、黄连、使君子、神曲、炒山楂、炙甘草、莱菔子

    D

    麦芽、黄芩、人参、白术、茯苓、黄连、陈皮、神曲、炒山楂、炙甘草、芦荟

    E

    麦芽、黄芩、半夏、白术、茯苓、黄连、使君子、神曲、炒山楂、炙甘草、莱菔子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治疗消渴的常用方剂七昧白术散中()
    A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B

    藿香

    C

    葛根

    D

    木香

    E

    沙参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人参12g干姜9g白术9g炙甘草6g茯苓9g炮附子9g水煎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正确答案: 此处方系附子理中丸加茯苓。附子理中丸是理中丸加附子而成。本方附子、干姜温中祛寒,人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茯苓助白术健脾渗湿。诸药合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主治中焦虚寒较甚的病证。其临床表现为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溏泻,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鸡子黄2枚(后入)、阿胶9g(烊化)、生地黄18g、麦冬18g、生白芍18g、生牡蛎12g(先煎)、生龟板12g(先煎)、生鳖甲12g(先煎)、胡麻仁6g、五味子6g、炙甘草12g、水煎服;简要分析处方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证候。


    正确答案:本方为大定风珠。方中以鸡子黄、阿胶滋阴养液以熄虚风,为君。白芍、生地、麦冬滋阴柔肝,壮水涵木,以助滋阴之力,共为臣药。麻仁滋阴润燥,五味子收敛真阴,合甘草酸甘化阴;龟板、鳖甲、牡蛎滋阴潜阳,以助熄风,以上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合用共收滋阴熄风之功,主治阴虚风动证,症见手足瘼疚、形消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

  • 第14题:

    川芎18g、荆芥12g、薄荷24g、防风6g、白芷6g、羌活6g、细辛3g、甘草6g、红花5g、全蝎3g、绿茶1g(以药汁泡)水煎服;简要分析处方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证候。


    正确答案:此方系川芎茶调散加红花、全蝎而成。方中川芎祛风活血止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尤善治头风头痛,故重用为君药。荆芥、薄荷疏风止痛,并清利头目,共为臣药。羌活、白芷疏风止痛,其中羌活长于治太阳经头痛,白芷长于治阳明经头痛,细辛祛风止痛,防风辛散上部风邪,红花、全蝎搜风活血通络,俱为佐药。甘草和中调药,为使。清茶清利头目,并防诸风药过于温燥与升散,亦为佐药。诸药相伍,具有疏风活血止痛之功。主治外感风邪,久病人络之头风。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反复发作,休止无时,目眩鼻塞,或微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

  • 第15题:

    简要分析下列临床处方的配伍意义,说明其有何功效,针对何病机,可用于何病证。半夏12g、生姜15g、厚朴9g、茯苓12g、苏叶6g、香附6g、郁金9g、水煎温服,日3次


    正确答案:本方为半夏厚朴汤加味。其中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之功;茯苓渗湿健脾,生姜散结和胃又制半夏之毒;苏叶行气理肺疏肝,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诸药合用,行气解郁,降逆化痰,用于痰气郁结于咽喉的梅核气。其症为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不舒,苔白滑,脉弦滑。

  • 第16题:

    治疗消渴的常用方剂七昧白术散中()

    • A、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 B、藿香
    • C、葛根
    • D、木香
    • E、沙参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处方组成:银花12g连翘12g桔梗9g竹叶6g薄荷6g荆芥穗6g淡豆鼓6g牛蒡子9g生甘草5g芦根6g该处方是以下哪个方()

    • A、大青龙汤
    • B、银翘散
    • C、牛蒡解肌汤
    • D、败毒散
    • E、再造散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问答题
    人参6g炒白术12g茯苓1炙甘草3g藿香叶12g木香6g葛根10g水煎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正确答案: 本方系四君子汤加藿香、木香、葛根,即七味白术散。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茯苓,甘淡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加藿香化湿止呕;木香行气使补而不滞;葛根升阳止泻。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除湿止泻之效。主治脾虚夹湿,升降失调证。其证候表现为呕吐,腹泻,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证治要点。生白芍18g、阿胶9g、生龟版12g、五味子6g、麦冬18g、炙甘草12g、鸡子黄2个、鳖甲12g、干地黄18g、麻仁6g

    正确答案: 本方为大定风珠。方中以鸡子黄、阿胶为君,滋养阴液以熄内风,臣以白芍、地黄、麦冬以滋阴柔肝,壮水涵木;龟版、鳖甲滋阴潜阳。佐以麻子仁养阴润燥;牡蛎平肝潜阳;五味子配伍滋阴药,收敛真阴;配伍炙甘草,又具酸甘化阴之功。全方共奏滋阴熄风之功。主治阴虚动风证。以真阴大亏,虚风内动,而见神倦瘈疭,脉虚弱,舌绛苔少为证治要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鸡子黄2枚(后入)、阿胶9g(烊化)、生地黄18g、麦冬18g、生白芍18g、生牡蛎12g(先煎)、生龟板12g(先煎)、生鳖甲12g(先煎)、胡麻仁6g、五味子6g、炙甘草12g、水煎服;简要分析处方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证候。

    正确答案: 本方为大定风珠。方中以鸡子黄、阿胶滋阴养液以熄虚风,为君。白芍、生地、麦冬滋阴柔肝,壮水涵木,以助滋阴之力,共为臣药。麻仁滋阴润燥,五味子收敛真阴,合甘草酸甘化阴;龟板、鳖甲、牡蛎滋阴潜阳,以助熄风,以上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合用共收滋阴熄风之功,主治阴虚风动证,症见手足瘼疚、形消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柴胡12g,黄芩9g,人参6g,生姜9g,大枣3枚,炙甘草6g,以上处方的功效是()。
    A

    和解少阳

    B

    清热燥湿

    C

    解表散寒

    D

    祛风解表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患者,女,52岁,乏力困重,不欲饮食,纳食量减少,食后腹胀便溏,晨起口干口苦,口渴饮水甚少,无发热恶寒,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睡眠尚可,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弦滑。开处方:黄芪25g,生地12g,炒白术15g,川楝子12g,茯苓12g,泽泻12g,芡实9g,砂仁12g,薏苡仁20g,藿香9g,佩兰9g,甘草6g。其中需后下的中药是()
    A

    黄芪

    B

    生地

    C

    砂仁

    D

    泽泻

    E

    茯苓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处方组成:银花12g连翘12g桔梗9g竹叶6g薄荷6g荆芥穗6g淡豆鼓6g牛蒡子9g生甘草5g芦根6g该处方的君药是哪些()
    A

    连翘

    B

    银花

    C

    桔梗

    D

    牛蒡子

    E

    芦根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