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实践中,如果记者拟定的采访计划不符合客观情况,那就应当()A、能够采访到什么就写什么B、仍然按原定的计划行事C、及时调整原定计划,争取获得最多的一手素材D、只是寻找自己需要的例证

题目

在采访实践中,如果记者拟定的采访计划不符合客观情况,那就应当()

  • A、能够采访到什么就写什么
  • B、仍然按原定的计划行事
  • C、及时调整原定计划,争取获得最多的一手素材
  • D、只是寻找自己需要的例证

相似考题
更多“在采访实践中,如果记者拟定的采访计划不符合客观情况,那就应当()A、能够采访到什么就写什么B、仍然按原定的计划行事C、及时调整原定计划,争取获得最多的一手素材D、只是寻找自己需要的例证”相关问题
  • 第1题:

    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的方式是( )

    A.异地采访
    B.易地采访
    C.机动采访
    D.满天飞采访

    答案:B
    解析:

  • 第2题:

    下列采访中需要记者做好采访准备的有

    A.采访重大典型
    B.采访特殊事件
    C.国外采访
    D.采访重要会议
    E.采访不熟不懂的问题

    答案:A,B,C,D,E
    解析:

  • 第3题:

    记者在拟定采访计划时,主要考虑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的重点,设计采访的主要方式,以及()

    • A、选择采访的时机
    • B、选择采访的突破口
    • C、选择采访的场所
    • D、选择采访的基本点

    正确答案:B

  • 第4题:

    媒体在加强采访环节管理时应注意()。

    • A、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可不与其沟通
    • B、保护记者采访权的实现和约束记者滥用采访权
    • C、培养和协助记者提高采访能力
    • D、媒体要求记者采访必须遵守现场原则、采访作风扎实原则、平衡原则

    正确答案:B,C,D

  • 第5题:

    营业厅遇到媒体来访,以下应对方式错误的是()

    • A、及时上报
    • B、未知晓来意,看到记者直接拒绝
    • C、不擅自接受采访
    • D、对自己知晓的内容适当接受采访
    • E、记录频道,栏目,记者姓名,记者联系方式,采访内容等。

    正确答案:B,D

  • 第6题:

    为什么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第一手材料?


    正确答案: 第一手资料,是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获得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等。|
    记者发出的报道中,有没有必要和足够的第一手资料,是一个记者是否进行独立的、不可替代的、卓有成效的采访的重要标志。
    ①第一手资料具有很强的实证性。记者亲自耳闻目睹的事实与别人转述的事实,其分量和价值量是大一样的。它直接关系到事实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②第一手资料是记者认识客观事实和检验间接材料的依据。
    ③第一手材料,往往是形象生动的、富有吸引力的。中外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

  • 第7题:

    临时性准备工作包括的内容有()

    • A、制定采访计划
    • B、明确采访目的
    • C、熟悉采访对象
    • D、物资准备
    • E、充实新知识

    正确答案:B,C,D,E

  • 第8题:

    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的采访方式是()


    正确答案:易地采访

  • 第9题:

    隐性采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需要隐性采访?有哪些类型?怎样正确处理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的关系?运用隐性采访这种方式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隐性采访又称为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像机或照相机等工具,秘密地采获新闻事实的方法。
    为什么:
    1、媒介的竞争促进了隐性采访的发展。隐性采访可以相对快地抓到生动有力的新闻
    2、“纪实”风格成为新闻人追求的目标
    3、舆论监督难度加大
    类型:
    1、隐瞒身份
    2、隐瞒目的
    3、隐蔽手段
    1、隐性采访应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应尽量以社会公共事务为内容;
    2、隐性采访的地点应安排在公共场所,一般不得在采访对象的私人居所进行,以免侵犯对方的隐私权;
    3、隐性采访一般应以公共人物为对象,或者以身负公共性职务的人为对象。注意不侵犯采访对象的肖像权;
    4、隐性采访时切忌人为导演、人为制造事件。坚持让报道的事实自然出现,自然演进。
    5、隐性采访的目的是为了正义,正义的事业须采用正义的手段。
    6、我国法律明文禁止非公安机关采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因此,在隐性采访偷拍偷录时一定不能采用间谍器材。

  • 第10题:

    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个最基本环节是()。

    • A、明确采访目的
    • B、拟定采访提纲
    • C、访问
    • D、充实新知识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填空题
    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的采访方式是()

    正确答案: 易地采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媒体在加强采访环节管理时应注意()。
    A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可不与其沟通

    B

    保护记者采访权的实现和约束记者滥用采访权

    C

    培养和协助记者提高采访能力

    D

    媒体要求记者采访必须遵守现场原则、采访作风扎实原则、平衡原则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个最基本环节是

    A.明确采访目的
    B.拟定采访提纲
    C.访问
    D.充实新知识

    答案:C
    解析:

  • 第14题:

    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的方式是()

    A异地采访

    B易地采访

    C机动采访

    D满天飞采访


    B

  • 第15题:

    在采访实践中,如果记者拟定的采访计划不符合客观情况,那就应当()

    • A、能够采访到什么就写什么
    • B、仍然按原定的计划行事
    • C、及时调整原定计划,争取获得最多的一手素材
    • D、只是寻找自己需要的例证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在采访中记者要抓什么样的问题?


    正确答案: ⑴抓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⑵抓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是上级领导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⑶抓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倾向性问题往往是被众多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掩盖着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问题。⑷抓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世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记者要善于慧眼识珠,当新事物刚露出地平线时,就能及时发现,为之鸣锣开道;有害的事物刚冒头时,就能明察秋毫,敲起警钟。

  • 第17题:

    怎样拟写采访计划?


    正确答案: ⑴明确采写的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从而规定总的采访要求和各单向采访的要求。⑵确定采访重点对象、一般对象以及应该涉及的领域、部门和现场。⑶设计采访的方式是个别访问、开座谈会,还是现场观察,选择什么场合和采访对象谈话,现场观察哪些方面,采访的顺序和时间怎样安排等等,都要进行周密的设计。⑷选择采访的突破口。

  • 第18题:

    采访计划


    正确答案: 指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时间,以及找什么人,提什么问题,阅读什么资料,还有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的方法等。

  • 第19题:

    下列情况中可以使用书面采访方式的有()

    • A、采访对象没有时间接受记者面访
    • B、采访对象在外地
    • C、记者无法接近采访对象
    • D、在同一时间内采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许多人
    • E、面访获得资料不足

    正确答案:A,B,C,D,E

  • 第20题:

    下列采访中需要记者做好采访准备的有()

    • A、采访重大典型
    • B、采访特殊事件
    • C、国外采访
    • D、采访重要会议
    • E、采访不熟不懂的问题

    正确答案:A,B,C,D,E

  • 第21题:

    记者为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采访方式叫()

    • A、显性采访
    • B、隐性采访
    • C、旅行采访
    • D、定点采访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多选题
    下列采访中需要记者做好采访准备的有()
    A

    采访重大典型

    B

    采访特殊事件

    C

    国外采访

    D

    采访重要会议

    E

    采访不熟不懂的问题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上午10:30至下午5:30之中,报社派2个文字记者外出到某商店采访,包括路上所花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从报社到某商店往返各需半小时,采访从整点开始,每采访一个顾客至少需要5分钟。如果从商店出来的顾客中愿意接受采访的人数(如下表所示),那么,能采访到的顾客人数最多为(  )人。
    A

    35

    B

    43

    C

    45

    D

    24


    正确答案: C
    解析:
    去掉两人在路上的时间,实际采访时间最多为2小时;又因采访从整点开始,故实际采访时间可以为11:00~13:00,12:00~14:00,13:00~15:00,14:00~16:00,15:00~17:00中的某一段。还因每采访一个顾客至少需要5分钟,所以每段时间中最多采访24人。而上面每段时间最多采访人数为11:00~13:00,24十19=43人;12:00~14:00,19+21=40人;13:00~15:00,21+24=45人;14:00~16:00,24+19=43人;15:00~17:00,19+16=35人。因此能采访到的顾客人数最多为45人。

  • 第24题:

    问答题
    隐性采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需要隐性采访?有哪些类型?怎样正确处理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的关系?运用隐性采访这种方式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隐性采访又称为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像机或照相机等工具,秘密地采获新闻事实的方法。
    为什么:
    1、媒介的竞争促进了隐性采访的发展。隐性采访可以相对快地抓到生动有力的新闻
    2、“纪实”风格成为新闻人追求的目标
    3、舆论监督难度加大
    类型:
    1、隐瞒身份
    2、隐瞒目的
    3、隐蔽手段
    1、隐性采访应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应尽量以社会公共事务为内容;
    2、隐性采访的地点应安排在公共场所,一般不得在采访对象的私人居所进行,以免侵犯对方的隐私权;
    3、隐性采访一般应以公共人物为对象,或者以身负公共性职务的人为对象。注意不侵犯采访对象的肖像权;
    4、隐性采访时切忌人为导演、人为制造事件。坚持让报道的事实自然出现,自然演进。
    5、隐性采访的目的是为了正义,正义的事业须采用正义的手段。
    6、我国法律明文禁止非公安机关采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因此,在隐性采访偷拍偷录时一定不能采用间谍器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