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在《兰陵王》里写“梨花榆火催寒食”,说明寒食节是可以点火的。
第1题: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节日当天,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寒食节是在每年冬至后()日。
第2题:
周邦彦的《兰陵王·柳阴直》体现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
第3题:
《寒食帖》是苏辙被贬黄州遇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的遣兴之作.
第4题:
杨万里在《寒食上冢》中写道“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描述了节日的景象和诗人的愁绪,请问这是哪个传统节日
第5题:
周邦彦是南宋时期的词人,他的《兰陵王·柳阴直》押的是入声韵。
第6题:
寒食节曾经是我国最大的祭祀节,后来被清明节取代。下列哪个国家的祭祀节仍然在寒食节()
第7题:
寒食节曾是我国最大的祭祀节,后来被清明节所取代。下列哪个国家的祭祀节仍然在寒食节()
第8题:
清明节前两天为寒食节。相传约在春秋时期,人们为纪念介子推而禁火寒食,因此有了寒食节。由于两者只相差一天,至()两节日合并称为清明寒食节。
第9题:
第10题:
102
103
104
105
第11题:
日本
越南
新加坡
韩国
第12题:
火
风
水
雷
第13题:
周邦彦的《兰陵王·柳阴直》中故国指代()
第14题:
试析周邦彦《兰陵王·柳》词的艺术手法。
第15题:
中国的“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介之推的故事,大约到了唐代,寒食节就与()合二为一了。
第16题:
寒食节是春秋时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的节日,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寒食节也由以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下列对寒食节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体现古代的社会伦理准则②体现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③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④可以成为研究古代社会的线索
第17题:
以《兰陵王•柳》为例,分析周邦彦词章法结构的特点。
第18题:
寒食节的起源与下列哪个自然事物的崇拜()
第19题:
寒食节被清明节所取代是在()
第20题:
第21题:
汉代
秦代
唐代
宋代
第22题:
日本
越南
新加坡
韩国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