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相关问题
  • 第1题:

    抗战初期,提出”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是好的“,由此引发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的是()

    A.沈从文
    B.朱光潜
    C.梁实秋
    D.萧乾

    答案:C
    解析:

  • 第2题:

    1936年左翼文学界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两个口号指的是()。

    A抗战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

    B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C国防文学和抗日战争的大众文学

    D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


    B

  • 第3题:

    新文学内部出现的第一场著名的论争,即“()”的论争,论争双方是胡适与李大钊。


    正确答案:问题与主义

  • 第4题:

    抗战初期关于文艺与抗战关系以及抗战文艺公式化、概念化问题的论争。


    正确答案: ①面对抗战初全民性的抗战题材创作,当时主持国民党《中央日报》副刊的梁实秋表达了不满情绪,希望文学能够表达更丰富多样的生活和主题。这种“与抗战无关”的观点得到了沈从文的应和,他认为作家也不必工具化地服务于战争现实,可以从更长远的思想建设角度为民族未来服务。
    ②左翼作家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明确的批评。孔罗荪批评梁实秋的言论“抹杀了今日全国文艺界的一个共同目标:抗战的文艺”;张天翼指出,文艺创作中的“差不多”、“八股”要反对,但目的恰恰在于更紧、更深入地把握时代和现实。其他人的文章多数对“与抗战无关”的观点进行了批驳。

  • 第5题:

    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论争发生于()

    • A、抗战初期
    • B、抗战中期
    • C、抗战后期
    • D、30年代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抗战初期,提出"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是好的",由此引发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的是()

    • A、沈从文
    • B、朱光潜
    • C、梁实秋
    • D、萧乾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文学与抗战关系的论争


    正确答案:1938年12月,梁实秋在他主编的副刊上发表《编者的话》:“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载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也没有益处的。”虽不能说他在宣传文学“与抗战无关”,但他对抗战文学的态度,却不无偏颇之处。罗荪、宋之的、张天翼等撰文批判。郁达夫的《关于抗战八股的问题》既充分肯定文学为抗战服务,也批评分析了八股病的原因。

  • 第8题:

    填空题
    围绕着张天翼的小说《华威先生》,发生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场文学论争:关于“()”的论争。

    正确答案: 暴露与讽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抗战初期,提出"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是好的",由此引发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的是()
    A

    沈从文

    B

    朱光潜

    C

    梁实秋

    D

    萧乾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文学与抗战关系的论争

    正确答案: 1938年12月,梁实秋在他主编的副刊上发表《编者的话》:“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载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也没有益处的。”虽不能说他在宣传文学“与抗战无关”,但他对抗战文学的态度,却不无偏颇之处。罗荪、宋之的、张天翼等撰文批判。郁达夫的《关于抗战八股的问题》既充分肯定文学为抗战服务,也批评分析了八股病的原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新文学内部出现的第一场著名的论争,即“()”的论争,论争双方是胡适与李大钊。

    正确答案: 问题与主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1936年左翼文学界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两个口号指的是()。
    A

    抗战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

    B

    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C

    国防文学和抗日战争的大众文学

    D

    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论争发生于()

    A.抗战初期
    B.抗战中期
    C.抗战后期
    D.30年代

    答案:B
    解析:

  • 第14题:

    围绕着张天翼的小说《华威先生》,发生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场文学论争:关于“()”的论争。


    正确答案:暴露与讽刺

  • 第15题:

    围绕着()的小说《华威先生》,发生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场文学论争:关于“暴露与讽刺”的论争。


    正确答案:张天翼

  • 第16题:

    “两个口号”的论争是怎样产生的?论争对抗战爆发后的文艺界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935年底,周扬等人提出了“国防文学”口号,但在这口号的阐释中暴露出一些错误观点,提出“国防文学的联合战线”,甚至否定无产阶级对联合战线的领导权。
    为纠正“国防文学”口号中的错误,鲁迅、茅盾、冯雪峰、胡风等人依照瓦窑堡会议精神,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却遭到提倡“国防文学”口号作家的反对,于是爆发了激烈论争。
    论争促进了文艺界统一战线的形成。

  • 第17题:

    1919年至1927年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和胡适的论争有()

    • A、"问题与主义"之争
    • B、"整理国故"的论争
    • C、文学与革命的论争
    • D、文学的阶级性的论争
    • E、与以胡适为首的现代评论派的论争

    正确答案:A,B,E

  • 第18题:

    1928年鲁迅、茅盾和创造社、太阳社的革命文学论争,其性质是()

    • A、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的论争
    • B、革命文学和为艺术派的论争
    • C、革命文学内部的思想论争
    • D、革命文学和反对派的论争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多选题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艺论争,重要的有()
    A

    抗战初期关于文艺与抗战关系以及抗战文艺公式化、概念化的论争;

    B

    对“战国策”派的批判;

    C

    关于文艺“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D

    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讨论;

    E

    关于“国防文学”的论争。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围绕着()的小说《华威先生》,发生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场文学论争:关于“暴露与讽刺”的论争。

    正确答案: 张天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抗战初期关于文艺与抗战关系以及抗战文艺公式化、概念化问题的论争。

    正确答案: ①面对抗战初全民性的抗战题材创作,当时主持国民党《中央日报》副刊的梁实秋表达了不满情绪,希望文学能够表达更丰富多样的生活和主题。这种“与抗战无关”的观点得到了沈从文的应和,他认为作家也不必工具化地服务于战争现实,可以从更长远的思想建设角度为民族未来服务。
    ②左翼作家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明确的批评。孔罗荪批评梁实秋的言论“抹杀了今日全国文艺界的一个共同目标:抗战的文艺”;张天翼指出,文艺创作中的“差不多”、“八股”要反对,但目的恰恰在于更紧、更深入地把握时代和现实。其他人的文章多数对“与抗战无关”的观点进行了批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中国现代文学自诞生以后,就一直伴随着各种的文艺论争。30年代的文艺论争更多也更有影响,其中比较著名的主要有()。
    A

    抗战作家与梁实秋之间关于“与抗战无关”的论争

    B

    南方与北方作家之间关于“京派”与“海派”之争

    C

    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D

    左联作家与“自由人”、“第三种人”之间的“文艺自由论辩”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

    正确答案: 文学与抗战关系的论争发生于抗战初期,是针对梁实秋的“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都没有益处的”言论而发生的。罗荪、宋之的、张天翼等撰文批评梁实秋的观点。郁达夫的文章很中肯,既充分肯定文学为抗战服务,也批评分析了八股病的原因。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