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废名的短篇小说。作品以爱和美为主题,描写了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阿毛短暂。悲哀却又充满着对美的追求与渴望的一生。作品情景交融,成功地运用了意识流等艺术手法,语言凝重含蓄,风格清新淡雅,具有作者浓郁的主观情感。
更多“《桃园》”相关问题
  • 第1题:

    ()桃园三结义时,在桃园中痛饮有多少人?

    • A、一百余人
    • B、三百余人
    • C、五百余人
    • D、三人

    正确答案:B

  • 第2题:

    桃园三结义的桃园是在谁的土地上?


    正确答案:是在张飞的土地上。

  • 第3题:

    密植丰产核桃园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1早期结果:一般定植或改接后1~3年开花结实。
    2早期丰产:分枝力强;结果枝率高;座果率高。
    3定植密度大:密植丰产园每亩核桃株数为22~56株,较一般园株数多2.2~5.6倍。密植丰产园产量的提高,主要是依靠群体产量,而不过分追求个体单产。应选择树冠矮小、短枝类型、树体紧凑的品种。
    4集约化管理程度高:密植丰产园必须实行集约化管理,包括细致的整形修剪,精细的土壤管理,连年的疏花疏果,及时、足量的施肥、浇水,适时病虫害防治等。

  • 第4题:

    对20—30年衰退的核桃园如何进行复壮?


    正确答案:20~30年生核桃园,因品种、密度选择不当,修剪、肥水措施跟不上,导致产量不高,大小年现象严重,病虫害严重,树体衰退,需进行复壮。
    1、间伐过密株:株行距过密园,采用隔行隔株间伐,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2、回缩:对结果部位外移,内膛空虚、枝干“光腿”的树,进行回缩,培养立体结果树形。
    3、肥水管理:加强肥水管理。

  • 第5题:

    问答题
    密植丰产核桃园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早期结果:一般定植或改接后1~3年开花结实。
    2早期丰产:分枝力强;结果枝率高;座果率高。
    3定植密度大:密植丰产园每亩核桃株数为22~56株,较一般园株数多2.2~5.6倍。密植丰产园产量的提高,主要是依靠群体产量,而不过分追求个体单产。应选择树冠矮小、短枝类型、树体紧凑的品种。
    4集约化管理程度高:密植丰产园必须实行集约化管理,包括细致的整形修剪,精细的土壤管理,连年的疏花疏果,及时、足量的施肥、浇水,适时病虫害防治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单选题
    ()桃园三结义时,在桃园中痛饮有多少人?
    A

    一百余人

    B

    三百余人

    C

    五百余人

    D

    三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桃园公司为一工业设备制造厂商,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17%的增值税率。2007年1月份发生以下业务:13日,桃园公司与顺杭公司签订代销协议,约定顺杭公司委托桃园公司销售商品30件,桃园公司按每件3000元的价格对外销售,顺杭公司按售价的15%支付桃园公司手续费。桃园公司当日收到商品。要求:编制桃园公司收到代销商品时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8题:

    《桃园》


    正确答案: 废名的短篇小说。作品以爱和美为主题,描写了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阿毛短暂。悲哀却又充满着对美的追求与渴望的一生。作品情景交融,成功地运用了意识流等艺术手法,语言凝重含蓄,风格清新淡雅,具有作者浓郁的主观情感。

  • 第9题:

    试分析《樱桃园》的多层内涵。


    正确答案:理解《樱桃园》的丰富内涵,必须认识到“樱桃园”形象丰富的象征意义。戏剧的基本情节围绕“樱桃园”而展开。女主人公朗涅夫斯卡娅从巴黎回到家乡处理自己的庄园樱桃园,她不想采纳商人罗巴辛的建议将之改成别墅出租,但其拍卖后买下樱桃园的正是罗巴辛,可想而知它最后的命运。戏剧结束的时候,远处隐约传来的,正是砍伐樱桃树的斧头声。“樱桃园的易主与消失”成为这一戏剧仁富内涵生成的核心。
    首先,酝酿于19世纪末期问世于20世纪初期的《樱桃园》,以“樱桃园”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革命前夕贵族阶级的失落与忧伤。其次,在平民知识分子特罗菲莫夫和安尼雅看来,从伐树的斧头声中传达出新生活的脚步。再次,在普遍的意义上,主人公童年生活的“樱桃园”具有精神家园的意义,它的消失象征着一个熟悉、温馨的世界的失去,在人们心中勾起的是面对新时代那种喜忧参半的复杂情感。

  • 第10题:

    “于”字的意义:赵穿攻灵公于桃园()以示于朝()


    正确答案:在;向

  • 第11题:

    请简述桃园三结义


    正确答案: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国家不安,想干一番大事业,可惜力量不足。一天他正在看官府的招兵告示,遇上路过的张飞,听说了刘备的宏图大志,决定与刘一起做番大事。于是,二人相约到酒店相商,巧遇关羽。三人志向相同,惺惺相惜,在张飞家后的桃园义结金兰,共图大志。(要交代出三个主人公,概述情节)

  • 第12题:

    判断题
    刘备与关羽、诸葛亮“桃园三结义”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问答题
    请简述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

    正确答案: 汉朝末年,黄巾倡乱,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军,榜至涿县,为刘备所见,叹息之余,偶遇屠户张飞,张飞见刘备出生不俗,便约其至村店饮酒,期间又遇因杀恶霸而逃难的关羽,三人志趣相投,次日便于桃园处结义,相约共谋大事(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117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刘、关、张桃园的结义,向来为民间津津乐道。一个“义”字成了影响民风民俗、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的焦点之一,与“桃园三结义”的深入人心,不无干系。结合《三国演义》和现实生活本身,谈谈你对桃园之“义”的看法。

    正确答案: (1)一个“义”字成了影响民风民俗、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的焦点之一,与“桃园三结义”的深入人心,不无干系。“桃园”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仁义的代名词,结义三兄弟尤其是老二关羽,可称之为“仁绝”、“义绝”的化身。这从全国大小城市的“关帝庙”之多和京剧舞台上“红生戏”为关公而设可见一斑。
    (2)在《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之义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评价。一方面,刘备称雄,资本有三:一是皇室后裔的身份,二是诸葛亮的英明,三便是这桃园之义的坚固核心。桃园之义对刘备称雄的作用不可小觑,例如关羽面对曹操的胁迫利诱表现出来的不为所动和雍容大度,以及对刘备的情深义切都是桃园之义正面作用的表现。另一方面,桃园之义有其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刘蜀之败,原因之一也在于桃园之“义”。如张飞酗酒打人以致丢了徐州,只因桃园之义而无丝毫惩戒,刘备如此统军治政,难以服人;关羽兵败麦城,并以身殉,刘备出于桃园之义出兵讨吴,经诸葛亮、赵云等人苦谏仍然不从,一意孤行招来了全军覆没的惨败,元气大丧。刘备将所谓兄弟情义放在了高于一切的位置,目无大局,不能审时度势,采纳忠言,桃园之义对刘蜀之败自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桃园之义流行多年,潜移默化,正反面影响都有,客观说来,反面影响远大于正面影响。现实生活中种种形式的拉帮结伙,“哥儿们”义气成了一种精神寄托,“为朋友两肋插刀”,比起刘关张三结义多了许多行帮色彩和野蛮习气。这种行为无论对个人成长、完善,还是对国家社会稳定、持续发展都是有害无利。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