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和协调能力训练的目标是形成感觉印象和运动程序,二者存储于大脑中,进而产生动作。
第1题:
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的区别是( )。
A.前者产生机器语言形式的目标程序,而后者不产生
B.后者产生机器语言形式的目标程序,而前者不产生
C.二者都产生机器语言形式的目标程序
D.二者都不产生机器语言形式的目标程序
第2题:
人脑中控制人体平衡和协调能力的是?
第3题:
关于平衡训练和协调训练,叙述错误的是()。
第4题:
根据GSSC体能训练体系金字塔,人体运动能力的“基石”为()
第5题:
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提高唤醒水平,实现技能迁移,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第6题:
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产生对侧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可伴有小便不易控制。
第7题:
Brunnstrom技术目的不包括()
第8题:
进行动作分解,分别进行练习
集中注意力,进行反复正确的练习
完成具体的练习任务
形成感觉印象和运动程序并存储于大脑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协调训练侧重身体重心的控制
协调训练侧重动作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协调训练以粗大运动、整体动作训练为主
协调训练以肢体远端关节的精细动作、多关节共同运动的控制为主
协调运动强调动作完成过程的质量
第11题:
第12题:
许多运动程序是遗传赋予的
运动训练本身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感知觉
本体感觉和触觉缺陷是卒中预后不良的指征
动机、意志等在动作技巧的形成和改善中起主导作用
通过明确目标,视听反馈和指导,患者将学到有效的运动
第13题:
第14题:
关于协调训练描述正确的是()。
第15题:
有益于1岁以内婴儿期心理卫生的三大训练是( )
第16题:
协调性训练的目标是()
第17题:
()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
第18题:
运动再学习治疗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19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抽象语言的危险是()
第20题:
放松训练
表象训练
生物反馈
模拟训练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两者完全不同
平衡训练侧重身体重心的控制
协调训练侧重动作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平衡训练以粗大运动、整体动作训练为主
协调训练以肢体远端关节的精细动作、多关节共同运动的控制为主
第23题:
基础动作模式
关节功能与核心控制
五大运动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