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关于“无限衍义”的讨论,哪一项是错误的?()
第1题:
物性与符号性可以共居一物之中,从而同一物携带的意义会发生变化,是因为()。
第2题:
下面关于位图和矢量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3题:
符号要有意义,其前提是()。
第4题:
对于产生符号感知的物,符号携带的意义必然是“片面的”,因为()。
第5题:
下面关于“解释项”的理解,错误的是()。
第6题:
接打电话吐字要清楚,中途被急事打断,要立即挂断。
第7题:
在“链接(Links)”调板中出现“黄色圆形中带一个感叹号”的符号表明?()
第8题:
接收者能力不够
解释意愿不够
解释时间不够
以上三项都是
第9题:
及时打断,并当面指出,以避免其他人犯同样的错误。
婉转地打断,请下一个人发言。
在其谈论与主题无关的话题时打断。
会议就是要畅所欲言,不予干扰。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频繁打断对方
被对方打断
讲话声音大
说话语速快
第12题:
被积区域可以无限
被积函数可以无界
被积函数必须连续
在有限的被积区域上被积函数有界
第13题:
下面不能反映“无限衍义”这一概念含义的是()。
第14题:
哪些是西方善于互动的交流方式()。
第15题:
符号有意义的前提是()。
第16题:
所有的符号必然有意义,因为()。
第17题: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我们讨论的重积分()。
第18题:
在“链接(Links)”调板中出现“红色圆形中带一个问号”的符号表明?()
第19题:
解释项是符号
解释项是对符号的翻译
解释项是符号的对象
解释项是意义
第20题:
符号的目的就是携带意义
意义是符号的存在方式
如果没有被解释出意义,符号就不能成为符号
解释者必然能找出符号的意义
第21题:
无限衍义表明符号学本质上是动力性的
要解释意义,就必须要用另一个符号
符号表意在实践中也不会被打断
在实践中,表意能被打断,却不可能被终结
第22题:
符号只需要某些感知来承载,而物能提供的感知是无限的
符号的目的不是理解承载符号感知的物
符号不可能携带关于此物的全部知识
符号意义的解释者,不可能了解物的全部意义
第23题:
flash 绘图工具绘制的图形都是矢量图
矢量图无限放大看也不会出现“马赛克”
位图无限放大看也不会出现“马赛克”
位图在flash中可以被转换为矢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