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落在符号的门槛上,因为()。
第1题:
物性与符号性可以共居一物之中,从而同一物携带的意义会发生变化,是因为()。
第2题:
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信息的因素()
第3题:
“符号、意义”不是“纸上谈兵”的同义语,因为()。
第4题:
没有发送者的符号依然可以是符号,因为()。
第5题:
译码的过程是()
第6题:
简述符号和信号的联系。
第7题:
串行通信接口中常用的符号有RX表示()
第8题:
串行通信接口中常用的符号有CD表示()。
第9题:
符号的目的就是携带意义
意义是符号的存在方式
如果没有被解释出意义,符号就不能成为符号
解释者必然能找出符号的意义
第10题:
信号不是符号,因为没有意义
信号不是符号,因为没有被解释
信号的解释固定,因此是一种特殊的符号
信号不需要接收者做出反应
第11题:
信息转换为符号
信息转换为信号
符号转换为信号
信号转换为符号
第12题:
潜在符号的意义没有实现
潜在符号没有达到表达意义的目的
潜在符号只有发出,没有到达
所有的符号都必须由解释者解释出意义来
第13题:
频分多路信号的符号是()时分多路信号的符号是()。
第14题:
潜在符号不是完整的符号,因为()。
第15题:
所有的符号必然有意义,因为()。
第16题:
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信号的过程称为(),信息编码包括信源编码(信息转换为符号)和信道编码(符号转换为信号)。
第17题:
符号与信号的区别何在?符号种类怎样划分?
第18题:
LTE信号传输中,通过在符号中加入()来消除符号间的干扰。
第19题:
串行通信接口中常用的符号TX表示()
第20题:
串行通信接口中常用的符号有CD表示()。
第21题:
第22题:
因为它有意义
因为是不是符号,取决于解释者是否能解出一个意义
因为解释者总是构筑出一个发送者
因为它总是能够被感知
第23题:
把一定形式的符号变换为另一种形式的符号序列
把一定形式的符号变换为另一种形式的信号序列
把一定形式的信号变换为另一种形式的符号序列
把一定形式的信号变换为另一种形式的信号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