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用残余法测定菜籽中粗脂肪的原理。”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重量法测定食品中粗纤维的原理?


    正确答案: 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使淀粉、糖、果胶质、色素和半纤维素水解而除去,再用NaOH溶液皂化脂肪酸,溶解蛋白质而除去,最后残渣减去灰分即得粗纤维素。

  • 第2题:

    试述残余法测定饲料粗脂肪的原理及步骤?


    正确答案:实验原理:饲料的油脂均可溶解于乙醚中,用乙醚反复浸提饲料中的脂肪,并使溶有脂肪的乙醚流集于盛醚瓶,而后将乙醚蒸发,瓶中所剩残渣的重量为饲料的脂肪量。此为索氏测定脂肪法的原理。
    实验步骤:将称量瓶编号洗净烘干,将滤纸包折好,准确称取风干样本2克左右(准至0.0001克)于滤纸包中,折好,编号(与称量瓶同号),滤纸包长度不能高于虹吸管高度的2/3为宜,将称量瓶及样本滤纸包放入105℃烘箱中烘6小时除去水分,将称量瓶及滤纸包放入干燥中冷却30分钟,在电子分析天平上称重,再放入105℃烘箱中烘1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再称重,直至恒重。恒重后,将滤纸包放入索氏抽脂器中,倒入乙醚,浸泡2小时左右、抽脂4小时(乙醚冷却速度5-6滴/秒)至16小时(2-3滴/秒),加热水浴锅,使水温保持60℃左右,乙醚在盛醚瓶中蒸发,乙醚蒸气至冷凝管处冷凝为液体,仍流回浸提管中,再经虹吸管回流到盛醚瓶中,如此反复循环,直至将脂肪浸提干净。提取完毕后,移去上部的冷凝管,取出样本包,放入称量瓶中,将称量瓶及样本包移入105℃烘箱中,瓶盖、半开以免醚气燃烧起火。初烘时烘箱门半开,烘3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称重、记录,直至恒重(小于0.002克),称量瓶及样本包抽脂后失去的重即为脂肪重。

  • 第3题:

    简述重量法测定食物中粗纤维原理。


    正确答案:在硫酸作用下,样品中的糖、淀粉、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经水解除去后,再用碱处理,除去蛋白质及脂肪酸,剩余的残渣为粗纤维。

  • 第4题:

    简述用玻璃纤维滤膜重量法测定苯可溶物的原理。


    正确答案: 使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恒重的玻璃纤维滤膜,空气中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将滤膜置于索氏抽提取器中,用苯作溶剂进行提取,根据提取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可计算出苯可溶物的浓度。

  • 第5题:

    简述用碘量法测定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的原理。


    正确答案: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游离甲醛与过量碘反应生成次碘酸钠和碘化钠,利用碘酸钠与碘化钠在酸性溶液中又生成碘的性质,分别用硫代硫酸钠滴定与甲醛反应的碘量和剩余碘量,进而求得游离甲醛含量。

  • 第6题:

    简述用重量法测定水矿化度的方法原理


    正确答案: 取一定量水样经过滤去除漂浮物及沉降性固体物,放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内蒸干,并用过氧化氢除去有机物,然后在105~110℃下烘干至恒重,将称得重量减去蒸发皿重量之差与取样体积之比即为矿化度。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用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SiO2原理?

    正确答案: 硅酸根离子在有过量的氟离子和钾离子存在下的强酸性溶液中,能与氟离子作用,生成氟硅酸根离子(SiF62-),并进而与钾离子作用,生成氟硅酸钾沉淀。SiO23-+6F-+6H+≒SiF62-+3H2O;SiF62-+2K-≒K2SiF6经过滤洗涤及中和沉淀物中与滤纸上的残余酸后,加沸水使氟硅酸钾水解,生成等物质量的氢氟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根据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消耗的体积计算出二氧化硅的含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用残余法测定菜籽中粗脂肪的原理。

    正确答案: 脂肪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将样品反复经乙醚提取,使脂肪全部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加热除去有机溶剂,根据所剩余的量即可算出样品中粗脂肪的含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用双相测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正确答案: (1)原理:因苯甲酸钠易溶于水,而苯甲酸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利用此性质,在水相中加入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置分液漏斗中进行滴定。
    (2)方法:取本品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乙醚及甲基橙指示液,用盐酸滴定液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橙红色。分取水层、乙醚层用水洗涤,洗液并入锥形瓶中继续用HCl滴定液滴定至水层显持续的橙红色,即达终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用重量法测定水矿化度的方法原理

    正确答案: 取一定量水样经过滤去除漂浮物及沉降性固体物,放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内蒸干,并用过氧化氢除去有机物,然后在105~110℃下烘干至恒重,将称得重量减去蒸发皿重量之差与取样体积之比即为矿化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X光方法测应力的特点并说明能够用X光方法测定构件的宏观残余应力的原理。

    正确答案: X射线法测定应力的特点:
    1.它是一种无损的应力测试方法。它丈量的仅仅是弹性应变而不包含塑性应变(由于工件塑性变形时晶面间距并不改变,不会引起衍射线的位移)。
    2.被测面直径可以小到1—2mm。因此可以用于研究一点的应力和梯度变化较大的应力分布。
    3.由于穿透能力的限制,一般只能测深度在10um左右的应力,所以只是表面应力。
    4.对于能给出清楚衍射峰的材料,例如退火后细晶粒材料,本方法可达10MPa的精度,但对于淬火硬化或冷加工材料,其丈量误差将增大很多倍。
    X射线应力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利用X射线穿透晶粒时产生的衍射现象,在弹性应变作用下,引起晶格间距变化,使衍射条纹产生位移,根据位移的变化即可计算出应力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重量法测定食物中粗纤维原理。

    正确答案: 在硫酸作用下,样品中的糖、淀粉、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经水解除去后,再用碱处理,除去蛋白质及脂肪酸,剩余的残渣为粗纤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用甲醛肟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锰的方法原理。


    正确答案: 在PH9.0-10.0的碱性溶液中,Mn2+被溶解氧氧化为Mn(IV),与甲醛肟生成棕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锰浓度在4.0mg/L以内,浓度和吸江度呈线性关系。

  • 第14题:

    试述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实验原理:饲料中含氮物质包括纯蛋白质和氨化物(氨化物有氨基酸、酰胺、硝酸盐及铵盐等),两者总称为粗蛋白质。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是用硫酸分试样中蛋白质与氨化物,使它们含氮物都转变成氨气,氨气被浓硫酸吸收变为硫酸铵。硫酸铵在浓碱的作用下放出氨气。通过蒸馏,氨气随汽水顺着冷凝流入硼酸溶液,与之结合成为四硼酸铵,后者用盐酸标准液滴定,即可测定放出的氨氮量。根据氮量,乘以特定系数,一般为6.25,即可得出样本中粗蛋白质含量。
    上述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如下:
    2CH3CHNH2COOH+13H2SO4→(NH4)2SO4+6CO2↑+12SO2↑+16H2O
    (NH4)2SO4+2NaOH→2NH3↑+2H2O+Na2SO4
    4H3BO3+NH3→NH4HB4O7+5H2O
    NH4HB4O7+HCl+5H2O→NH4Cl+4H3BO3
    实验步骤:分为消化、蒸馏、滴定三个方面,写出测定步骤。

  • 第15题:

    重量法测定食品中粗纤维含量时,使用稀酸洗涤();用稀碱洗涤();最后()减去()得粗纤维含量。


    正确答案:蛋白质,氨基三可溶性糖等;果胶,脂肪等;干物质;灰分

  • 第16题:

    简述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和废气中有机磷农药的方法原理。


    正确答案: 空气和废气中有机磷农药被XAD-2或石英纤维滤膜和XAD-2吸附剂吸附后,用甲苯-丙酮溶剂解吸,用毛细柱气相色谱分离,用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或氮磷检测器(NPD.检测。

  • 第17题:

    简述用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测定新风量的原理


    正确答案: 在待测室内通入适量示踪气体,由于室内、外空气交换,示踪气体的浓度呈指数衰减,根据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值,计算出室内的新风量。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酸水解法测定脂肪及特点和巴布科克氏法测定乳脂肪的原理

    正确答案: (1)酸水解法测定脂肪原理:将试样于盐酸溶液一同加热进行水解,使结合或包藏在组织里的脂肪游离出来,再用乙醚和石油醚提取脂肪,回收溶剂,干燥后称量,提取物的重量即为脂肪含量。
    特点:酸水解法测定的是食品中的总脂肪,包括游离脂肪和结合脂肪,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脂肪的测定,不适于含糖高的食品。
    (2)巴布科克氏法测定乳脂肪的原理:利用浓硫酸溶解乳中的蛋白质和乳糖,将牛奶中的酪蛋白钙盐转变为可溶解性重硫酸酪蛋白,使脂肪球膜被破坏,脂肪游离出来,再通过加热离心,使脂肪能充分分离,直接读取脂肪层,即可得被测乳的含脂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残余法测定饲料粗脂肪的原理及步骤?

    正确答案: 实验原理:饲料的油脂均可溶解于乙醚中,用乙醚反复浸提饲料中的脂肪,并使溶有脂肪的乙醚流集于盛醚瓶,而后将乙醚蒸发,瓶中所剩残渣的重量为饲料的脂肪量。此为索氏测定脂肪法的原理。
    实验步骤:将称量瓶编号洗净烘干,将滤纸包折好,准确称取风干样本2克左右(准至0.0001克)于滤纸包中,折好,编号(与称量瓶同号),滤纸包长度不能高于虹吸管高度的2/3为宜,将称量瓶及样本滤纸包放入105℃烘箱中烘6小时除去水分,将称量瓶及滤纸包放入干燥中冷却30分钟,在电子分析天平上称重,再放入105℃烘箱中烘1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再称重,直至恒重。恒重后,将滤纸包放入索氏抽脂器中,倒入乙醚,浸泡2小时左右、抽脂4小时(乙醚冷却速度5-6滴/秒)至16小时(2-3滴/秒),加热水浴锅,使水温保持60℃左右,乙醚在盛醚瓶中蒸发,乙醚蒸气至冷凝管处冷凝为液体,仍流回浸提管中,再经虹吸管回流到盛醚瓶中,如此反复循环,直至将脂肪浸提干净。提取完毕后,移去上部的冷凝管,取出样本包,放入称量瓶中,将称量瓶及样本包移入105℃烘箱中,瓶盖、半开以免醚气燃烧起火。初烘时烘箱门半开,烘3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称重、记录,直至恒重(小于0.002克),称量瓶及样本包抽脂后失去的重即为脂肪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和废气中有机磷农药的方法原理。

    正确答案: 空气和废气中有机磷农药被XAD-2或石英纤维滤膜和XAD-2吸附剂吸附后,用甲苯-丙酮溶剂解吸,用毛细柱气相色谱分离,用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或氮磷检测器(NPD.检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 实验原理:饲料中含氮物质包括纯蛋白质和氨化物(氨化物有氨基酸、酰胺、硝酸盐及铵盐等),两者总称为粗蛋白质。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是用硫酸分试样中蛋白质与氨化物,使它们含氮物都转变成氨气,氨气被浓硫酸吸收变为硫酸铵。硫酸铵在浓碱的作用下放出氨气。通过蒸馏,氨气随汽水顺着冷凝流入硼酸溶液,与之结合成为四硼酸铵,后者用盐酸标准液滴定,即可测定放出的氨氮量。根据氮量,乘以特定系数,一般为6.25,即可得出样本中粗蛋白质含量。
    上述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如下:
    2CH3CHNH2COOH+13H2SO4→(NH4)2SO4+6CO2↑+12SO2↑+16H2O
    (NH4)2SO4+2NaOH→2NH3↑+2H2O+Na2SO4
    4H3BO3+NH3→NH4HB4O7+5H2O
    NH4HB4O7+HCl+5H2O→NH4Cl+4H3BO3
    实验步骤:分为消化、蒸馏、滴定三个方面,写出测定步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植株中全磷的原理。

    正确答案: 待测液中的正磷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与偏钒酸盐、钼酸铵作用生成黄色的三元聚合物,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条件下与磷含量成正相关,用比色法测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用玻璃纤维滤膜重量法测定苯可溶物的原理。

    正确答案: 使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恒重的玻璃纤维滤膜,空气中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将滤膜置于索氏抽提取器中,用苯作溶剂进行提取,根据提取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可计算出苯可溶物的浓度。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