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火焰光度法测定钾的工作原理。”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火焰光度法测定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测定碱金属的燃料是煤气或液化石油气或质量较好的溶剂汽油,助燃气是空气。测定时一定要保持燃料和助燃气压的稳定,这样才能保证火焰温度的稳定。空气压力的稳定,能保证吹入火焰中的试样溶液细雾或标准溶液细雾的流量恒定。可增设缓冲瓶来使燃气和助燃气的压力恒定。
    测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仪器工作条件。例如:狭缝宽度,调节适合的空气压,燃料气压以及空气与燃料的比例等等。
    (2)待测溶液必须是澄清透明的,否则,存在的微小颗粒都会堵塞喷雾器上的喷嘴,从而影响测定结果。在完成一系列测定之后,必须用蒸馏水喷洗干净,每隔一段时间还需用有机溶剂进行清洗。
    (3)影响钠测定的主要元素是钙。在铂金皿中,用碳酸铵分离钙后的滤液中,氧化钙一般不超过100ppm,对钠测定基本无影响。倘若在分离钙时条件控制不严格,有时氧化钙量超过100ppm引起钠的测定结果偏高,这时只需在试样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磷酸(300ppm,此量对钾基本无影响),再在标准溶液中加入同量的磷酸,这样即使有3000ppm的氧化钙存在,对钠的测定结果也无显著影响。
    (4)有时实测试样组成复杂,基体效应大(也就是溶液的全部组成对于某个特定元素的发射强度影响大),这时可重新配制标准溶液使其与待测溶液中含有相同的基体组成,以消除基体效应的影响。
    (5)当待测元素自身浓度过高,会产生自吸现象,影响测定的灵敏度。这时可将试样溶液进行适当稀释。
    (6)标准溶液的含量应由低到高测定,并须以空白溶液来校正电流计的零点。
    (7)光电池会产生“疲劳”现象,所以久用之后,应停一段时间再用,以使其恢复效能。

  • 第2题:

    简述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钠、铵、钾、镁和钙离子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各离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流动相将样品带到分离柱时,由于各种离子对离子交换树脂的相对亲和力不同,样品中的各离子被分离。再流经电导池,由电导检测器检测,并绘出各离子的色谱图,以保留时间定性,以峰面积或峰高定量,测出离子含量。

  • 第3题:

    简述火焰光度法测定钾、钠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误差来源及消除误差的方法?


    正确答案: 简介如下:
    (1)基本原理:当试液经雾化装置化为细雾送入火焰中燃烧时,由于原子被火焰的热能所激发,发射出副射线。当外层电子吸收一定能量,由基态跃遇至高能级的轨道上时,此电子处于激发态,而被激发的电子很不稳定,当它们由较高的能级再返回到较低的能级时,就放出一定的能量而产生各种具有固定波长的谱线,通过光电系统对辐射光能的测量,就可求得钾、钠的含量。
    (2)火焰光度计的构造:主要有
    ①燃气、助燃气。②喷雾器。③喷灯。④滤光片。⑤检测器。
    (3)误差来源及消除办法:
    ①激发条件不稳定:由于燃料气体,助燃气体压力不稳定而引起时,应力求测定时两液体压力恒定;由于喷雾器不清洁,造成试液雾化不良而引起时,在测定时一定要求试液清亮,并随时用水或乙醇清洗喷雾器。同时注意液面高度变化,会引起激发后的元素浓度有变化因而测定时一定保持试验高度一致。
    ②试液组成改变:试液的物理性能应尽量与标准溶液的组成一致;干扰离子,常用有机萃取消除之,或绘制标准曲线。
    (4)仪器误差:如应用的滤光片选择性差,周围环境对仪器的影响,光电池使用过久产生疲劳等。消除办法:应注意掌握仪器的性能和控制适当的操作条件、保持仪器有良好状态。

  • 第4题:

    简述火焰光度测定钠、钾原理:。


    正确答案:样品处理后,导入火焰光度计中,经火焰原子化后,分别测定钾、钠的发射强度,其发射强度与它们的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操作步骤:样品处理;测定钠589nm;钾766.5nm。

  • 第5题: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水中钾、钠时,通常加入()消除钾、钠产生的电离干扰。


    正确答案:铯盐

  • 第6题: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水中钾时,其灵敏度随试样溶液中硝酸浓度变化。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火焰光度法测定钾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 将样品经化学处理,制备成待测液。用压缩空气使溶液喷成雾状,与乙炔等其他可燃气体混合燃烧,溶液中的K离子则发出其特有的发射明线光谱,用滤光片分离选择后,由光电池把光能转换成光电流,再由检流计量出光电流的大小。若激发条件保持一定,则光电流的大小与待测液中该元素含量成正相关。然后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浓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火焰光度法测定水泥碱含量的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依靠火焰(1800-2500℃)的热效应和化学作用将试样蒸发、离子化、原子化和激发发光。根据特征谱线的发射强度I与样品中该元素浓度之间c之间的关系式I=acb(a、b为常数),将未知试样待测元素分析谱线的发射强度与一系列已知浓度标准样的测量强度相比较,进行元素的火焰光谱定量分析。测定所用的装置为火焰光度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1mol/L NH4OAc是土壤交换性钾的标准浸提剂,并简述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土壤速效钾的原理。

    正确答案: (1)原因:1mol/L NH4OAc能将土壤交换性钾离子与粘土矿物固定的钾分开;与作物吸收量相关性也较好;重现性好。
    (2)原理:NH4OAc作为浸提剂,NH4+与土壤胶体上的阳离子起交换作用,被交换下来而进入溶液中的K+用火焰光度计测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火焰光度法测定钾、钠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误差来源及消除误差的方法?

    正确答案: 简介如下:
    (1)基本原理:当试液经雾化装置化为细雾送入火焰中燃烧时,由于原子被火焰的热能所激发,发射出副射线。当外层电子吸收一定能量,由基态跃遇至高能级的轨道上时,此电子处于激发态,而被激发的电子很不稳定,当它们由较高的能级再返回到较低的能级时,就放出一定的能量而产生各种具有固定波长的谱线,通过光电系统对辐射光能的测量,就可求得钾、钠的含量。
    (2)火焰光度计的构造:主要有
    ①燃气、助燃气。②喷雾器。③喷灯。④滤光片。⑤检测器。
    (3)误差来源及消除办法:
    ①激发条件不稳定:由于燃料气体,助燃气体压力不稳定而引起时,应力求测定时两液体压力恒定;由于喷雾器不清洁,造成试液雾化不良而引起时,在测定时一定要求试液清亮,并随时用水或乙醇清洗喷雾器。同时注意液面高度变化,会引起激发后的元素浓度有变化因而测定时一定保持试验高度一致。
    ②试液组成改变:试液的物理性能应尽量与标准溶液的组成一致;干扰离子,常用有机萃取消除之,或绘制标准曲线。
    (4)仪器误差:如应用的滤光片选择性差,周围环境对仪器的影响,光电池使用过久产生疲劳等。消除办法:应注意掌握仪器的性能和控制适当的操作条件、保持仪器有良好状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火焰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农化分析中的应用。

    正确答案: (1)工作原理:待测液在火焰高温激发下辐射出钾元素的特征光谱,通过钾滤光片,经光电池或光电倍增管,把光能转化为电能,放大后用微电流表指示其强度。激发条件(燃气:助燃气比例、供给速度、样品溶液的流速、溶液中其它物质的含量)保持一定时,则光电流的强度与被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从钾标准溶液浓度和检流计读数作工作曲线,即可查出待测液的钾浓度,然后计算样品的钾含量。
    (2)应用:钾、钠等离子的测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火焰光度法测定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测定碱金属的燃料是煤气或液化石油气或质量较好的溶剂汽油,助燃气是空气。测定时一定要保持燃料和助燃气压的稳定,这样才能保证火焰温度的稳定。空气压力的稳定,能保证吹入火焰中的试样溶液细雾或标准溶液细雾的流量恒定。可增设缓冲瓶来使燃气和助燃气的压力恒定。
    测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仪器工作条件。例如:狭缝宽度,调节适合的空气压,燃料气压以及空气与燃料的比例等等。
    (2)待测溶液必须是澄清透明的,否则,存在的微小颗粒都会堵塞喷雾器上的喷嘴,从而影响测定结果。在完成一系列测定之后,必须用蒸馏水喷洗干净,每隔一段时间还需用有机溶剂进行清洗。
    (3)影响钠测定的主要元素是钙。在铂金皿中,用碳酸铵分离钙后的滤液中,氧化钙一般不超过100ppm,对钠测定基本无影响。倘若在分离钙时条件控制不严格,有时氧化钙量超过100ppm引起钠的测定结果偏高,这时只需在试样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磷酸(300ppm,此量对钾基本无影响),再在标准溶液中加入同量的磷酸,这样即使有3000ppm的氧化钙存在,对钠的测定结果也无显著影响。
    (4)有时实测试样组成复杂,基体效应大(也就是溶液的全部组成对于某个特定元素的发射强度影响大),这时可重新配制标准溶液使其与待测溶液中含有相同的基体组成,以消除基体效应的影响。
    (5)当待测元素自身浓度过高,会产生自吸现象,影响测定的灵敏度。这时可将试样溶液进行适当稀释。
    (6)标准溶液的含量应由低到高测定,并须以空白溶液来校正电流计的零点。
    (7)光电池会产生“疲劳”现象,所以久用之后,应停一段时间再用,以使其恢复效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钾、钠的测定广泛采用火焰光度法,样品多以()分解并借以除去(),然后用()分离除去大部分(),再用火焰光度法测定钾、钠的含量。


    正确答案:氢氟酸-硫酸;二氧化硅;碳酸铵和氨水;钙及铁、铝

  • 第14题:

    简述乙酸钠—火焰光度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原理和使用范围。


    正确答案: (1)方法原理:用1mol/LNaOAc(pH8.2)处理土壤,使土壤为Na+饱和。用95%乙醇或99%异丙醇洗去多余NaOAc后,用NH4+将土壤上的交换性钠交换下来。火焰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Na+,即可计算CEC。
    (2)适用范围:作为常规方法,适用于石灰性土壤和盐碱土。

  • 第15题:

    简述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


    正确答案:鱼体中组胺用正戊醇提取后,在弱碱性溶液中与偶氮试剂进行偶氮反应,生成橙色化合物,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 第16题:

    简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硝盐氮的原理?


    正确答案: 利用硝酸根离子在220nm波长处的吸收而定量测定硝酸盐氮。溶解的有机物在220nm处也会有吸收,而硝酸根离大275nm处没有吸收。因此。在275nm处作另一次测量,以校正硝酸盐氮值。

  • 第17题:

    论述火焰光度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 火焰光度检测器是利用富氢火焰使含硫、磷杂原子的有机物分解,形成激发态分子,当它们回到基态时,发射出一定波长的光。此光强度与被测组分量成正比。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乙酸钠—火焰光度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原理和使用范围。

    正确答案: (1)方法原理:用1mol/LNaOAc(pH8.2)处理土壤,使土壤为Na+饱和。用95%乙醇或99%异丙醇洗去多余NaOAc后,用NH4+将土壤上的交换性钠交换下来。火焰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Na+,即可计算CEC。
    (2)适用范围:作为常规方法,适用于石灰性土壤和盐碱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填空题
    钾、钠的测定广泛采用火焰光度法,样品多以()分解并借以除去(),然后用()分离除去大部分(),再用火焰光度法测定钾、钠的含量。

    正确答案: 氢氟酸-硫酸,二氧化硅,碳酸铵和氨水,钙及铁、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

    正确答案: 鱼体中组胺用正戊醇提取后,在弱碱性溶液中与偶氮试剂进行偶氮反应,生成橙色化合物,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火焰光度分析法测定钾、钠的原理。

    正确答案: 火焰光度分析法是一种发射光谱分析。样品中的钾、钠原子受火焰的热能而被激发,处于激发态。激发态的原子不稳定,迅速回到基态,放出能量,发射出元素特有的波长辐射谱线,利用此原理进行光谱分析。血清、尿液等标本用去离子水适当稀释后,由压缩空气喷成气雾,再与可燃气体混合,点燃成火焰。钾的火焰呈深红色,波长为767nm;钠的火焰呈黄色,波长为589nm。用相应波长的滤色片将谱线分离,然后通过光电管或光电池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进行测量。样品溶液中钾、钠的浓度越大,所发射的光谱也愈强。用已知含量的标准液与待测标本液对比,即可计算出血清、尿液等标本中的钾、钠浓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水中钾、钠时,通常加入()消除钾、钠产生的电离干扰。

    正确答案: 铯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火焰光度测定钠、钾原理:。

    正确答案: 样品处理后,导入火焰光度计中,经火焰原子化后,分别测定钾、钠的发射强度,其发射强度与它们的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操作步骤:样品处理;测定钠589nm;钾766.5nm。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