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火焰光度法测定水泥碱含量的原理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的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在中性条件下用过硫酸钾(或硝酸-高氯酸)使试样消解,将所含磷全部氧化为正磷酸盐,在酸性介质中,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在锑盐存在下生成磷钼杂多酸后,立即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络合物。

  • 第2题:

    提取酸碱滴定法测定生物碱含量是利用了生物碱的什么性质?说明测定原理。


    正确答案:生物碱盐类药物溶于水而生物碱不容于水可以溶于有机溶剂的一般通性进行的。
    常用的测定方法为:将供试品溶于水或稀矿酸的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碱性试剂使药物游离后用适当的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蒸干,残渣加中性乙醇溶解,用标准酸滴定液直接滴定;或在提取液中加过量的标准酸滴定液,蒸去有机溶剂后,再用标准碱滴定液回滴。

  • 第3题:

    钾、钠的测定广泛采用火焰光度法,样品多以()分解并借以除去(),然后用()分离除去大部分(),再用火焰光度法测定钾、钠的含量。


    正确答案:氢氟酸-硫酸;二氧化硅;碳酸铵和氨水;钙及铁、铝

  • 第4题:

    简述火焰光度法测定钾、钠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误差来源及消除误差的方法?


    正确答案: 简介如下:
    (1)基本原理:当试液经雾化装置化为细雾送入火焰中燃烧时,由于原子被火焰的热能所激发,发射出副射线。当外层电子吸收一定能量,由基态跃遇至高能级的轨道上时,此电子处于激发态,而被激发的电子很不稳定,当它们由较高的能级再返回到较低的能级时,就放出一定的能量而产生各种具有固定波长的谱线,通过光电系统对辐射光能的测量,就可求得钾、钠的含量。
    (2)火焰光度计的构造:主要有
    ①燃气、助燃气。②喷雾器。③喷灯。④滤光片。⑤检测器。
    (3)误差来源及消除办法:
    ①激发条件不稳定:由于燃料气体,助燃气体压力不稳定而引起时,应力求测定时两液体压力恒定;由于喷雾器不清洁,造成试液雾化不良而引起时,在测定时一定要求试液清亮,并随时用水或乙醇清洗喷雾器。同时注意液面高度变化,会引起激发后的元素浓度有变化因而测定时一定保持试验高度一致。
    ②试液组成改变:试液的物理性能应尽量与标准溶液的组成一致;干扰离子,常用有机萃取消除之,或绘制标准曲线。
    (4)仪器误差:如应用的滤光片选择性差,周围环境对仪器的影响,光电池使用过久产生疲劳等。消除办法:应注意掌握仪器的性能和控制适当的操作条件、保持仪器有良好状态。

  • 第5题:

    三点校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的依据(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加和性;杂质的无关吸收在310nm~340nm范围内几乎呈一条直线,且随波长的增大吸收度下降。

  • 第6题: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砷含量的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食品样品经湿消解或干灰化后,加入硫脲使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再加入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是还原生成砷化氢,由氩气载入石英原子化器中分解为原子态砷,在特制砷空心阴极灯的发射光激发下产生原子荧光,其荧光强度在固定条件下与被测液中的砷浓度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乙酸钠—火焰光度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原理和使用范围。

    正确答案: (1)方法原理:用1mol/LNaOAc(pH8.2)处理土壤,使土壤为Na+饱和。用95%乙醇或99%异丙醇洗去多余NaOAc后,用NH4+将土壤上的交换性钠交换下来。火焰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Na+,即可计算CEC。
    (2)适用范围:作为常规方法,适用于石灰性土壤和盐碱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碱片-铬酸钡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盐化速率的方法原理。

    正确答案: 在弱酸性溶液中,碱片样品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与铬酸钡悬浊液发生交换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在氨-乙醇溶液中,分离除去硫酸钡及过量的铬酸钡,反应释放出的黄色铬酸根离子与硫酸根浓度成正比,根据颜色深浅比色测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三点校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的依据(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加和性;杂质的无关吸收在310nm~340nm范围内几乎呈一条直线,且随波长的增大吸收度下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pNa电极法测定Na+含量的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当钠离子选择性电极—pNa电极与甘汞参比电极同时浸入水溶液后,即组成测量电池对,其中pNa电极的电位随溶液中钠离子的活度而变化。用一台高阻抗输入的毫伏计测量,即可获得同水溶液中钠离子活度相对应的电极电位,仪器的电计部分可以将测得的电动势值直接用pNa刻度值表示出来。因此,从pNa计表头上可以直接读出溶液的pNa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火焰光度法测定钾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 将样品经化学处理,制备成待测液。用压缩空气使溶液喷成雾状,与乙炔等其他可燃气体混合燃烧,溶液中的K离子则发出其特有的发射明线光谱,用滤光片分离选择后,由光电池把光能转换成光电流,再由检流计量出光电流的大小。若激发条件保持一定,则光电流的大小与待测液中该元素含量成正相关。然后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浓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及特点。

    正确答案: 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脲、胨、肽和氨基酸)的芳香环残基在紫外区内对一定波长的光具有选择吸收作用。在波长(280nm)下,光吸收程度与蛋白质浓度( 3~8mg/ml)成直线关系,因此,通过测定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度,并参照事先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样所做的标准曲线,即可求出样品蛋白质含量。本法操作简便迅速,常用于生物化学研究工作;但由于许多非蛋白质成分在紫外光区也有吸收作用,加之光散射作用的于扰,故在食品分析领域中的应用并不广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火焰光度法测定钾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将样品经化学处理,制备成待测液。用压缩空气使溶液喷成雾状,与乙炔等其他可燃气体混合燃烧,溶液中的K离子则发出其特有的发射明线光谱,用滤光片分离选择后,由光电池把光能转换成光电流,再由检流计量出光电流的大小。若激发条件保持一定,则光电流的大小与待测液中该元素含量成正相关。然后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浓度。

  • 第14题:

    说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


    正确答案: 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脲、胨、肽和氨基酸)的芳香环残基在紫外区内对一定波长的光具有选择吸收作用。在波长280nm下,光吸收程度与蛋白质浓度(3~8mg/ml)呈直线关系,因此,通过测定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度,并参照事先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样所作的标准曲线,即可求出样品蛋白质含量。

  • 第15题:

    简述乙酸钠—火焰光度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原理和使用范围。


    正确答案: (1)方法原理:用1mol/LNaOAc(pH8.2)处理土壤,使土壤为Na+饱和。用95%乙醇或99%异丙醇洗去多余NaOAc后,用NH4+将土壤上的交换性钠交换下来。火焰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Na+,即可计算CEC。
    (2)适用范围:作为常规方法,适用于石灰性土壤和盐碱土。

  • 第16题:

    根据下面药物结构,按规定方法测定其含量,并写出测定方法的原理、主要条件。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硫喷妥钠的含量。


    正确答案:原理:硫喷妥钠在0.4%NaOH溶液中,于304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因此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的对照品对照法测定其含量。
    主要条件:
    ①需要硫喷妥钠或硫喷妥对照品。
    ②在0.4%NaOH溶液中测定吸收度。

  • 第17题:

    膨胀剂中的总碱含量可以采用GB8077中火焰光度计法检测。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简述碱片-铬酸钡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盐化速率的方法原理。


    正确答案: 在弱酸性溶液中,碱片样品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与铬酸钡悬浊液发生交换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在氨-乙醇溶液中,分离除去硫酸钡及过量的铬酸钡,反应释放出的黄色铬酸根离子与硫酸根浓度成正比,根据颜色深浅比色测定。

  • 第19题:

    填空题
    钾、钠的测定广泛采用火焰光度法,样品多以()分解并借以除去(),然后用()分离除去大部分(),再用火焰光度法测定钾、钠的含量。

    正确答案: 氢氟酸-硫酸,二氧化硅,碳酸铵和氨水,钙及铁、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根据下面药物结构,按规定方法测定其含量,并写出测定方法的原理、主要条件。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硫喷妥钠的含量。

    正确答案: 原理:硫喷妥钠在0.4%NaOH溶液中,于304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因此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的对照品对照法测定其含量。
    主要条件:
    ①需要硫喷妥钠或硫喷妥对照品。
    ②在0.4%NaOH溶液中测定吸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火焰光度分析法测定钾、钠的原理。

    正确答案: 火焰光度分析法是一种发射光谱分析。样品中的钾、钠原子受火焰的热能而被激发,处于激发态。激发态的原子不稳定,迅速回到基态,放出能量,发射出元素特有的波长辐射谱线,利用此原理进行光谱分析。血清、尿液等标本用去离子水适当稀释后,由压缩空气喷成气雾,再与可燃气体混合,点燃成火焰。钾的火焰呈深红色,波长为767nm;钠的火焰呈黄色,波长为589nm。用相应波长的滤色片将谱线分离,然后通过光电管或光电池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进行测量。样品溶液中钾、钠的浓度越大,所发射的光谱也愈强。用已知含量的标准液与待测标本液对比,即可计算出血清、尿液等标本中的钾、钠浓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火焰光度法测定钾、钠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误差来源及消除误差的方法?

    正确答案: 简介如下:
    (1)基本原理:当试液经雾化装置化为细雾送入火焰中燃烧时,由于原子被火焰的热能所激发,发射出副射线。当外层电子吸收一定能量,由基态跃遇至高能级的轨道上时,此电子处于激发态,而被激发的电子很不稳定,当它们由较高的能级再返回到较低的能级时,就放出一定的能量而产生各种具有固定波长的谱线,通过光电系统对辐射光能的测量,就可求得钾、钠的含量。
    (2)火焰光度计的构造:主要有
    ①燃气、助燃气。②喷雾器。③喷灯。④滤光片。⑤检测器。
    (3)误差来源及消除办法:
    ①激发条件不稳定:由于燃料气体,助燃气体压力不稳定而引起时,应力求测定时两液体压力恒定;由于喷雾器不清洁,造成试液雾化不良而引起时,在测定时一定要求试液清亮,并随时用水或乙醇清洗喷雾器。同时注意液面高度变化,会引起激发后的元素浓度有变化因而测定时一定保持试验高度一致。
    ②试液组成改变:试液的物理性能应尽量与标准溶液的组成一致;干扰离子,常用有机萃取消除之,或绘制标准曲线。
    (4)仪器误差:如应用的滤光片选择性差,周围环境对仪器的影响,光电池使用过久产生疲劳等。消除办法:应注意掌握仪器的性能和控制适当的操作条件、保持仪器有良好状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火焰光度法测定水泥碱含量的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依靠火焰(1800-2500℃)的热效应和化学作用将试样蒸发、离子化、原子化和激发发光。根据特征谱线的发射强度I与样品中该元素浓度之间c之间的关系式I=acb(a、b为常数),将未知试样待测元素分析谱线的发射强度与一系列已知浓度标准样的测量强度相比较,进行元素的火焰光谱定量分析。测定所用的装置为火焰光度计。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