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第1题:
中国的中医学说形成与()。
第2题:
《孟子》被正式列为儒家经典的时代是()。
第3题:
“仁”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也是最高评判标准,更是()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第4题: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是在()
第5题:
《论语》中提出的被视为儒家道德节操最高境界的是()
第6题:
金观涛、刘青峰在《观念史研究》中指出:“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不仅意味着整个儒家道德哲学和伦理规范统统可以从形而上的天理推出,天理世界的建立还实现了宇宙秩序合理性标准与社会行动合理性标准的统一。”材料主要反映出()。
第7题:
儒家思想首推仁义,儒家人物中,()提出了杀身成仁,()提出了舍身取义,彰显了仁义这一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
第8题:
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较高
最高
一般
中等
第12题:
道家
佛教
法家
儒家
第13题:
士大夫的本业是什么()
第14题:
一般来说,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包含了()等传统伦理道德思想。
第15题:
赵州柏林禅寺是“畿内名刹”,始建于(),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北方建造较早的寺院之一,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如今,不仅是弘扬佛法圣地,也成为著名旅游景点。
第16题:
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有僧侣的士大夫化倾向,也有士大夫的僧侣化倾向,其中士大夫僧侣化常被称之为()。
第17题:
北宋实行文官政治,士大夫集()()()于一身,本着各自的道德学问及对现实问题的理解为政。
第18题:
文人士大夫的()在北宋中后期形成独特体系。
第19题:
“礼”被儒家视为()的道德标准之一。
第20题:
先秦
西汉中期
唐代
北宋末年
第21题:
第22题:
儒家、墨家
儒家、墨家、法家
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儒家、墨家、法家、道家、佛教
儒家、墨家、法家、道家、佛教、基督教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