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奴儿干都司”相关问题
  • 第1题:

    永乐时期,朱棣下诏在黑龙江地区设置( ),统辖该地区

    A.建州三卫
    B.乌斯藏卫
    C.奴尔干都司
    D.黑龙江将军

    答案: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明初期对于黑龙江地区的管辖方式。永乐七年,朱棣下诏设立奴尔干都司,统辖黑龙江下游地区,在特林建造了永宁寺,并先后建立了两块《永宁寺记》石碑,记录了明朝管理和经营奴尔干都司的事实。

  • 第2题:

    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指的是①承宣布政使司②提刑按察使司③奴儿干都司④都指挥使司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正确答案:B

  • 第3题:

    明朝时,管辖东北女真的是()

    • A、乌思藏都司
    • B、奴儿于都司
    • C、朵甘都司
    • D、宣慰司

    正确答案:B

  • 第4题:

    都司卫所


    正确答案: 明代的军事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国家的武装力量,创立了都司卫所制度。明初在各省设都卫,管理地方军事。洪武八年(1375)改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又设行都指挥使司,简称行都司。共计有16个都司,5个行都司。其长官为都指挥使,乃地方最高军事长官,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并称三司。都司分隶于京师的五军都督府。在京师和各省皆设卫所,京卫有上直卫,南、北京卫。上直卫北京26个,南京17个。京卫北京48个,南京49个。各省在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设卫,次要的地方设所,大抵5600人为1卫,1120人为1千户所,112人为1百户所,卫所设有指挥使,千户、百户、总旗、小旗等官。洪武二十六年定天下卫所,“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守御千户所二十五”(《明史》卷90《兵志》二)。全国军兵约计180万。永乐中为了巩固东北边疆曾设奴儿干都司及132个卫。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明朗军士皆别立户籍,叫做军户,军户是世袭的,一旦入籍为兵就不能随意脱籍。军户皆由国家分给土地,令其屯田自养,平时军士由卫所军官负责操练、屯田,一遇国家有事,则拨归兵部派遣的总兵官统领作战。战事结束,总兵交还将印,军士归还卫所。五军都督府无调兵之权,兵部无统兵之权,兵权操于皇帝一人之手。明代中叶以后,屯田破坏,军士缺乏训练,仅供役使,完全失去了战斗力,也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 第5题:

    努尔干都司


    正确答案: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一作奴尔干都指挥使司,明官署名。成祖永乐七年(1409)置,是中国明朝明成祖时在东北黑龙江出海口一带(今俄罗斯境内)所设立的一个军事统治机构。治所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有卫、所四百余,屯驻军队,为当地军政机构。辖区东至海,东北包有库页岛,西至斡难河(鄂嫩河),南接图们江,北抵外兴安岭。永乐十一年与宣宗宣德八年曾二次在特林修建永宁寺,并立有二碑。奴儿干都司为地方最高一级的军政合一建制,直隶于明朝中央政府。明廷经常派遣钦差大臣到奴儿干地区巡视。

  • 第6题:

    明朝地方官学中按军队编制设立的学校有()

    • A、都司儒学
    • B、行都司儒学
    • C、卫儒学
    • D、都转运司儒学
    • E、宣慰司儒学

    正确答案:A,B,C

  • 第7题:

    丑奴儿


    正确答案: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 第8题:

    单选题
    宋廷废除了过去统领禁军大权的殿前都点检,把禁军的领兵机构析为(),分掌禁军,合称“三衙”。
    A

    殿前司、侍卫马军司、都指挥司

    B

    侍卫马军司、都指挥司、侍卫步军司

    C

    都指挥司、侍卫步军司、殿前司

    D

    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美国废奴文学的主要作品有()
    A

    《白奴》

    B

    《汤姆大伯的小屋》

    C

    《竞选州长》

    D

    《汤姆.索亚历险记》

    E

    《王子与贫儿》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明朝还在奴儿干都“司辖境内”修了两条较大的交通干线,一条是“()”另一条是“()”,这两条道路同“辽东都司境内”的驿道、城镇相同,直达京师。
    A

    海西东陆路站

    B

    海西西陆路站

    C

    海西东水陆站

    D

    海西西水陆站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明朝时,管辖东北女真军政称为()。
    A

    乌思藏都司

    B

    奴儿于都司

    C

    朵甘都司

    D

    宣慰司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努尔干都司

    正确答案: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一作奴尔干都指挥使司,明官署名。成祖永乐七年(1409)置,是中国明朝明成祖时在东北黑龙江出海口一带(今俄罗斯境内)所设立的一个军事统治机构。治所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有卫、所四百余,屯驻军队,为当地军政机构。辖区东至海,东北包有库页岛,西至斡难河(鄂嫩河),南接图们江,北抵外兴安岭。永乐十一年与宣宗宣德八年曾二次在特林修建永宁寺,并立有二碑。奴儿干都司为地方最高一级的军政合一建制,直隶于明朝中央政府。明廷经常派遣钦差大臣到奴儿干地区巡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写出《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原文及释义。


    正确答案: 【原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释义】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 第14题:

    清朝的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在明朝时基本上属于奴儿千都司。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奴儿干都司


    正确答案: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明朝于东北地区所设军事行政机构。永乐七年(1409年)始置。治所在今俄罗斯境内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明初,太祖、成祖曾遣行人邢枢等三至奴儿干,招抚当地各女真部落。永乐二年(1404),始设奴儿干卫。七年,奴儿干首领忽剌冬奴来朝,请设元帅府。随置奴耳干都指挥使司,以康旺、王肇舟、佟答剌哈任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等职,有钦差内官亦失哈率同前往。九年,亦失哈等抵奴儿干,设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同知、佥事等由朝廷任命。都司下分置卫、所,选各部族首领分掌其事。下属各卫所由朝廷来朝各部落首领量授以官,允准世袭,不改其俗。驿站传递、官兵轮戍等事,均有定制。辖境西北至斡难河卫(今俄罗斯境内鄂嫩河),西至兀良合三卫(今嫩江中下游南至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北至北山女真境(今外兴安岭一带),东至自兀的河卫(今俄罗斯境内乌第河),以南包括奴儿干、苦兀(今库页岛);东濒海,南邻朝鲜,以徒门河(今图们江)为界。未置都司前,其地已置有一百一十五卫。永乐七年至正统十二年(1447)间,增设六十九卫,共一百八十四卫。另置二十,地面、城、站五十八。至万历时,奴儿干都司属下共有卫三百八十四、所二十四、地面七、站七、寨一。史称“羁縻卫所”。

  • 第16题:

    下列各机构所辖范围包括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有() ①黑水都督府②黑龙江将军③辽阳行省④岭北行省⑤奴儿干都司⑥吉林将军

    • A、①③⑤⑥
    • B、①②⑤⑥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⑤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美国废奴文学的主要作品有()

    • A、《白奴》
    • B、《汤姆大伯的小屋》
    • C、《竞选州长》
    • D、《汤姆.索亚历险记》
    • E、《王子与贫儿》

    正确答案:A,B

  • 第18题:

    宋廷废除了过去统领禁军大权的殿前都点检,把禁军的领兵机构析为(),分掌禁军,合称“三衙”。

    • A、殿前司、侍卫马军司、都指挥司
    • B、侍卫马军司、都指挥司、侍卫步军司
    • C、都指挥司、侍卫步军司、殿前司
    • D、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单选题
    明朝于永乐四年在西北地区设立的,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指挥,统治今新疆地区的机构是()
    A

    伊犁将军

    B

    哈密卫

    C

    奴儿干都指挥司

    D

    土司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明朝地方官学中按军队编制设立的学校有()
    A

    都司儒学

    B

    行都司儒学

    C

    卫儒学

    D

    都转运司儒学

    E

    宣慰司儒学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写出《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原文及释义。

    正确答案: 【原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释义】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奴儿干都司

    正确答案: 明官署名。成祖永乐七年(1409)置,是中国明朝明成祖时在东北黑龙江出海口一带(今俄罗斯境内)所设立的一个军事统治机构。治所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有卫、所四百余,屯驻军队,为当地军政机构。辖区东至海,东北包有库页岛,西至斡难河(鄂嫩河),南接图们江,北抵外兴安岭。永乐十一年(1413)与宣宗宣德八年(1433)曾二次在特林修建永宁寺,并立有二碑。清光绪三十年(1904),二碑被帝俄政府劫去,移置海参崴博物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指的是①承宣布政使司②提刑按察使司③奴儿干都司④都指挥使司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名词解释题
    丑奴儿

    正确答案: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