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第1题:
简述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炼丹术。道教徒的炼丹术是一种科学实验,推进了古代化学和药物学的研究。炼丹道士还发明了火药。
(2)道家与医药和养生。许多道家徒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都是著名的医药学家。道教的养生术有服食辟谷、导引行气等。
(3)道教与文学艺术。
①道教的神仙思想,在文学上影响十分深远;
②道教还促进文学上形成了一些专门的体裁,如"步虚词"、"青词"之类;
③在戏剧和小说方面,以道教故事为题材的甚多;
④道教的绘画、音乐,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
(4)《道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丛书,在学术上有重要的价值。
略
第2题:
简述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第一,科瘵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
第二,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友的维护。
略
第3题:
简述佛教职工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寺院,僧徒,也家必变着固有的伦理观念,促击着新的生活和生存方式。
(2)作为宗教,其精神因素渗透到文化的方方面面,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及寺庙建筑中气魄宏大,金碧辉煌的雕塑,缓画艺术都有是艺术中的新景象。
(3)佛理影响着诗歌的内容佛家感受化世人的讲诵和演唱,促使用权新的文学体载体的产生。
(4)佛经的翻译促进了人们对汉语声调的认识,佛经的流传,刺激着印刷业的新变。
(5)佛教节日不仅关乎艺术表演也影响着民间的经济贸易。
(6)寺庙和僧侣其至使一些源于印度的财政制度,如抵押借贷等。
(7)而佛教哲学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更是深入而持久。
略
第4题:
简述科举制对唐宋文化面邈的影响。
第一,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
第二,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大批的文化人才。
略
第5题:
试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特点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6题:
“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及其发展有什么负面影响?
第7题:
论述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正负面影响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简述汉语汉字对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播的贡献。
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和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尽管汉语方言发音差异很大,但是书写系统的统一减少了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
三千余年来,汉字的书写方式变化不大,使得后人得以阅读古文而不生窒碍。但近代西方文明进入东亚之后,整个汉字文化圈的各个国家纷纷掀起了学习西方的思潮,其中,放弃使用汉字是这场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运动的立论以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是繁琐笨拙的。许多使用汉字国家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汉字简化,甚至还有完全拼音化的尝试。日文假名的拉丁转写方案以及汉语多种拼音方案的出现都是基于这种思想。中国大陆将汉字笔画参考行书草书加以省简,于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简化字总表》,在中国及新加坡使用至今。台湾则一直使用繁体中文。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一个汉字一般具有多种含义,也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且很多汉字可独立成词。这导致了汉字极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盖98%以上的书面表达方式。加之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汉字具备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来,同样内容的中文表达比其他任何字母语言的文字都短。
略
第13题:
论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发展的正、负面影响。
(1)正面影响:
第一,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
第二,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2)负面影响:
第一,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
第二,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略
第14题:
简述中国文化对佛教的收纳和交汇。
(1)印度佛教的传入中国休过程,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公元前1世纪,佛教便由克什米尔传入于闻。东汉时期后期度佛教徒陆续来华。
(2)即东汉魏晋时期的发展初传价段,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阶段,隋唐时期繁荣阶段,宋元明清时期的衰落阶段,近代以来革新阶段。
(3)隋唐时期佛教达到鼎盛,形成天台,三论,华严,法相,禅宗,律宗,净土,密宗等教派,其中禅宗,天台宗,华不顾宗,净土宗都是中国化的佛学法治派,特别是禅宗。
(4)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未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下传慧右,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而分为北宗神秀,南宗慧能,可以说禅宗是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
(5)中国文化以菘开放的胸襟与海纳百川的消化吸收能力,将印度佛教核心的佛教哲学思想经过与中国本土儒家,道的渗透,融合,最终成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份。
略
第15题:
()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第16题:
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第17题:
简述科举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局限。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