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画与“儒教”所言的“道”关系。
第1题:
简述你对中国画的“诗趣”的看法。
第一种是画与诗表面的结合。1、依诗作画。即用画描写诗人所述的境地或事象。2、为画题诗。即诗人在画中引发了诗的感情,因而把画作为诗的题材、对象加以题咏。
第二种看法,是诗与画的内面的结合。即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就是说,画面上并没有题诗,却有诗的意境,因此,中国画又称为“有形诗”或“无形诗”。这种诗与画内面的结合,是中国画独具的特色。
第2题:
论述“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在中国画形象塑造上的体现。
①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主张。界定了中国画形象塑造以“写神”为目的的重要特征。
②“形”的解释。P186、形是揭示事物外延的,因此说他是外在的,表象的,具体的,可视的
③“神”的解释。神是揭示事物内涵的,因此说他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隐含的。
④“形与神”的内在关系。他们是对立统一的,形是神赖以存在的躯壳,形无神不活;神是形赋予生命的灵魂,神无形不存。行不等于神,但作者对形的严格要求,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神。顾恺之在追求神似的过程中,对于形似的重视。他的“以形写神”的论点是具有现实主义美学意义的。
⑤“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在形与神矛盾着的对立面两个方面,神是主要的,起主导作用方面,中国肖像画不叫写形,写貌,而称传神,写真,写心,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历代的绘画批评家无不以神似作为绘画的最高要求。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理论,对当时和后人以很大影响。他们认为一幅画“不止于求其形似”“当不惟其形,惟其神也”“贵其神也”。在艺术上,所以不满足于“形似”而强调“神似”主要因为“神似”的作品能深刻揭示物象的本质特征,塑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
第3题:
简述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第4题:
在台湾创立的宗教有()。
第5题:
“宗教伦理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是()讨论的主题之一。
第6题:
简述中国画技法顶峰:六法。
第7题:
简述当代中国画创新的几种类型。
第8题:
简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简述中国画与“道教”所言的“道”关系。
第14题:
简述对中国画的“诗趣”的看法。
第15题:
简述VE70喂料机吸丝道堵丝现象与大、小风机风压的关系。
第16题:
简述艺术创造中“技”与“道”的关系。
第17题:
简述中国画与油画的区别。
第18题:
1999年,以台湾南部鸾堂为中心,结合有关鸾堂与寺庙,组成()向当局登记。
第19题:
对中国文化性格的塑造起最大作用的是()。
第20题:
第21题:
《论法的精神》
《儒教与道教》
《经济与社会》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