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为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隋唐时期主要在哪些方面对前代制度进行调整?”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B.西汉时期实行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
    C.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D.明朝建立了行省制度,行省的作用主要是在为中央收权的同时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

    答案:D
    解析:
    本题属于中国历史题目。
    A项,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三省六部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说法正确,排除;
    B项,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说法正确,排除;
    C项,战国商鞅变法第二次变法涉及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说法正确,排除;
    D项,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说法错误,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 第2题:

    简述隋唐时期中央政府主要的职能机构?


    正确答案:(1)隋唐中央政府职能机构以尚书六部为主,以诸寺、监为辅,形成相互平行,既有分工,又有制衡的行政职能部门体系。从分工上看,六部执掌政令,九寺五监分掌具体事务,两者之间形成总领和具体分管的关系。从制衡上看,六部与诸寺、监形成双层制约的关系。六部执掌政令而不管具体事务,而具体管理各项事务者又无政令之权,形成一层制约关系。具体分管各项事务的诸寺监要接受六部的指导和监督,但诸寺、监长官也可以直接听从皇帝的指示,并在对六部指令有不同看法时可直接上奏请示皇帝,形成又一层制约关系。
    (2)六部十十四司。隋唐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人事、财经、文教礼议、军事、司法监察和建设等事务,是执掌政令的重要中央职能部门。六部每部之下各辖四司,共二十四司。各司之间分工清楚,职责分明。
    (3)九寺、五监。九寺五监与尚书六部在职能上基本上处于平行地位,与六部无法定隶属关系,但职权与六部重迭之处甚多。九寺各设卿一员、少卿二人为正、副长官,寺丞管理寺内日常事务。各监职官设置情况则较为复杂。

  • 第3题:

    关于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监察制度是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制度,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 B、隋唐时期的门下省主要职能是监察和谏议
    • C、这种制度在防止腐败、低效,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D、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权力,防止了决策失误

    正确答案:D

  • 第4题:

    汉武帝时期是古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在政治制度上,通过“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使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其“定型”的主要表现在()①解除相权对君权的威胁②加强对中央和地方监察制度③巩固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④确立摒弃法治,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

    • A、①②④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 A、A隋唐时期
    • B、B北宋时期
    • C、C元朝时期
    • D、D清朝时期

    正确答案:B

  • 第6题:

    试述中央银行制度强化时期,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国有化成为设立中央银行的中央原则;实行国家控股是所有中央银行的共同变化;货币政策运用的发展。
    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特点:
    (1)法兰西银行。法兰西银行原为私人资本银行,1945年12月2日法国公布国有化法念,收归国有。法兰西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由总裁、副总裁2人和10名理事组成。由于国有化法令,法国三大商业银行,即巴黎国民银行、里昂信贷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也实行国有化,因此设立了国家信贷委员会。根据1973年1月3日的《法兰西银行法》规定,它在全国政治经济金融领域中承担有关监督货币与信贷的总任务。在货币政策发面,1961年规定各银行的现金对存款总额应保持一个最低比率。1967年实行准备金制度以取代现金比率制度,法兰西银行根据市场情况决定准备金比率,各银行无息存入准备金。该行还采取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手段,直接影响各银行的业务活动。
    (2)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是继法兰西银行国有化之后,被英国政府于1946年收为国有的。在货币政策方面,1946年英格兰银行确认了8%的现金准备率。1971年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其合格负债的12.5%保持流动性资产。1980年3月,为控制通货膨胀,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合格负债中的0.5%以现金形式无息存入英格兰银行。此外,伦敦清算银行还应按合格负债的1.5%无息存入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的再贴现率通称银行利率。商业银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关系自由决定利率,但英格兰银行可以对利率提出建议并规定银行利率。英格兰银行为了控制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活动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但由于商业银行不愿买进政府债券而愿意放款,以致公开市场活动不得不求助于其它手段。1973年12月17日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增加率超过规定部分,视增加程度的不同,按不同比率无息交存补充性特别存款。这种特别存款制度,实际上是存款准备金制度与公开市场活动的综合运用。
    (3)德意志联邦体系。联邦德国与1957年7月26日公布了《德意志联邦银行法》,将10个州的中央银行和柏林中央银行合并为德意志联邦银行,即联邦德国的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运用上,与传统做法有所不同。存款准备金制度比较复杂,根据地区远近、银行规模大小、存款种类等规定比率的高低。再贴现率与再贴现限额常配合运用。当商业银行再贴现额度已满,而临时周转有困难时,可以将证券、票据及贷款另做抵押贷款,利率比再贴现高1%—2%,时间很短,一度规定限额,以后因紧缩银根,曾一度停止使用。德意志联邦银行在西方国家是较早采用控制货币供应增量的办法的,即根据生产发展潜力、货币流通速度、物价上涨程度等,决定下一年度的货币供应增量。
    (4)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在权力方面联储原来存在地方与中央的矛盾,1935年的银行法有使地方分权转向中央集权的倾向。联邦储备银行在理论上可决定短期贴现率,但最后须经联邦储备理事会审批。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会议,曾是决策机构,现成为讨论业务、交换意见、改进工作的场所。联邦储备理事会事实上成为美国的中央银行,而各联邦储备银行已成为分行了。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作用已明显发生了变化,最早的联邦储备法就规定它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弹性的货币,为商业票据提供再贴现的手段,建立对银行更有效的监督等。这一规定虽未修改,但1935年联储改组后,国家已开始利用这一机构干预经济。

  • 第7题:

    中国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不断得到强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是在()。

    • A、秦汉时期
    • B、隋唐时期
    • C、宋元时期
    • D、明清时期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判断题
    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达到鼎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各项制度都达到了成熟阶段。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隋唐时期的主要成就在于建立中国数学教育制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我国在隋唐时期就产生了上计制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隋唐对前代地方行政体制的主要调整措施。

    正确答案: 针对两汉以来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弊端,隋唐时期进行了以下调整。首先是对地方行政层级进行简化。鉴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设置冗杂繁多情况,隋之初将原地方管理中的州、郡、县三级体制改为州(郡、县两级体制,以此简化行政层次,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唐初,又在州之上设置作为监察区的道,以加强中央对全国的行政管理。其次是削弱地方的自主权。隋朝以前,西汉代以来,地方长官有自辟属吏的权力,属吏与主官之间关系亲密,其权势甚至超过中央直接委派的佐官,这种辟用制,使官员掌握用人权,很容易造成官吏勾结,形成地方势力。所以隋统一后,为强化中央集权,控制地方官员,废除了地方官自辟属吏的制度,将官吏的任免权一律收归中央。这一举措强化了中央集权,地方的自由权则大为缩小。第三,在地方采取军民分治,分散州级权力。唐初,州设刺史负责民政,只是在边远重镇设总管(后改名为都督)兼管军民要政。州之行政事务由六曹负责,六曹参军统称为判司,诸曹分工与中央六部对口。这样各判司既要对本州长官负责,又要对中央相应部门负责,州刺史的权力因此被削弱和分散。但安史之乱后,刺史多兼军职握有军权,再次重复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隋唐对前代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主要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1、道及其他中央派出机构。地方行政层级由州郡县裁减为州(郡)县。另设道为监察区协调中央地方关系。唐中后期藩镇辖区亦称道。还有中央派往地方办理州府有关专项事物的官员。
    2、州府领县制和县下基层官员。
    3、特殊行政区的行政体制。设都护府、羁縻府州协调少数民族的关系,管理归附少数民族。南诏国在国王下设清平官主管军国大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东汉时期,一再削弱地方的军权,强化中央控制下的军队,在下列中央控制的军队中,主要负责保卫京师的是()

    A.北军
    B.南军
    C.雍营
    D.黎阳营

    答案:A
    解析:
    东汉的中央军队共有四支,在中央的有北军和南军,其中北军负责保卫京师,南军负责保卫宫廷。在地方上有雍营和黎阳营,其中雍营负责守卫三辅,而黎阳营负责拱卫黄河以北。考生需对此有大致的了解,可能在细节题中出现。

  • 第14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在总结前代抗灾救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市镇普遍设立义仓,储备粮食,以备饥荒。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比较两汉和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后者的最大进步在于()

    • A、更加注重官员的道德品质
    • B、更加注重人才在地方的声望
    • C、中央政府参与到选官过程中
    • D、突破官僚世家对选官的控制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中国古代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 A、隋唐时期
    • B、北宋时期
    • C、元朝时期
    • D、清朝时期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隋唐时期教育管理体制包括()。

    • A、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
    • B、在中央成立国子监
    • C、地方官学有地方官长史领导
    • D、专科性学校实行对口管理方法

    正确答案:A,B,C,D

  • 第18题:

    东汉时期,一再削弱地方的军权,强化中央控制下的军队,在下列中央控制的军队中,主要负责保卫京师的是()

    • A、北军
    • B、南军
    • C、雍营
    • D、黎阳营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中央银行制度强化时期,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国有化成为设立中央银行的中央原则;实行国家控股是所有中央银行的共同变化;货币政策运用的发展。
    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特点:
    (1)法兰西银行。法兰西银行原为私人资本银行,1945年12月2日法国公布国有化法念,收归国有。法兰西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由总裁、副总裁2人和10名理事组成。由于国有化法令,法国三大商业银行,即巴黎国民银行、里昂信贷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也实行国有化,因此设立了国家信贷委员会。根据1973年1月3日的《法兰西银行法》规定,它在全国政治经济金融领域中承担有关监督货币与信贷的总任务。在货币政策发面,1961年规定各银行的现金对存款总额应保持一个最低比率。1967年实行准备金制度以取代现金比率制度,法兰西银行根据市场情况决定准备金比率,各银行无息存入准备金。该行还采取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手段,直接影响各银行的业务活动。
    (2)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是继法兰西银行国有化之后,被英国政府于1946年收为国有的。在货币政策方面,1946年英格兰银行确认了8%的现金准备率。1971年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其合格负债的12.5%保持流动性资产。1980年3月,为控制通货膨胀,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合格负债中的0.5%以现金形式无息存入英格兰银行。此外,伦敦清算银行还应按合格负债的1.5%无息存入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的再贴现率通称银行利率。商业银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关系自由决定利率,但英格兰银行可以对利率提出建议并规定银行利率。英格兰银行为了控制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活动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但由于商业银行不愿买进政府债券而愿意放款,以致公开市场活动不得不求助于其它手段。1973年12月17日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增加率超过规定部分,视增加程度的不同,按不同比率无息交存补充性特别存款。这种特别存款制度,实际上是存款准备金制度与公开市场活动的综合运用。
    (3)德意志联邦体系。联邦德国与1957年7月26日公布了《德意志联邦银行法》,将10个州的中央银行和柏林中央银行合并为德意志联邦银行,即联邦德国的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运用上,与传统做法有所不同。存款准备金制度比较复杂,根据地区远近、银行规模大小、存款种类等规定比率的高低。再贴现率与再贴现限额常配合运用。当商业银行再贴现额度已满,而临时周转有困难时,可以将证券、票据及贷款另做抵押贷款,利率比再贴现高1%—2%,时间很短,一度规定限额,以后因紧缩银根,曾一度停止使用。德意志联邦银行在西方国家是较早采用控制货币供应增量的办法的,即根据生产发展潜力、货币流通速度、物价上涨程度等,决定下一年度的货币供应增量。
    (4)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在权力方面联储原来存在地方与中央的矛盾,1935年的银行法有使地方分权转向中央集权的倾向。联邦储备银行在理论上可决定短期贴现率,但最后须经联邦储备理事会审批。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会议,曾是决策机构,现成为讨论业务、交换意见、改进工作的场所。联邦储备理事会事实上成为美国的中央银行,而各联邦储备银行已成为分行了。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作用已明显发生了变化,最早的联邦储备法就规定它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弹性的货币,为商业票据提供再贴现的手段,建立对银行更有效的监督等。这一规定虽未修改,但1935年联储改组后,国家已开始利用这一机构干预经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中国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不断得到强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是在()。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东汉时期,一再削弱地方的军权,强化中央控制下的军队,在下列中央控制的军队中,主要负责保卫京师的是()
    A

    北军

    B

    南军

    C

    雍营

    D

    黎阳营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隋唐时期主要在哪些方面对前代制度进行调整?

    正确答案: (1)对地方行政层级进行调整。鉴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州郡设置的失控而造成中央对地方管理难以应付的历史教训,隋唐之初将原地方管理中的州郡县三级体制变革为州县二级体制,随后又在州之上设置作为监察区的道,以加强中央对全国的行政管理。
    (2)削弱地方政府的自主权。隋朝以前,地方长官有自辟属吏的权力,属吏与主官之间关系亲密,隋统一中国后,为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了地方官自辟属吏的制度,将官吏的任免权一律收归中央,这一举措强化了中央集权,地方的自主权则大为缩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在总结前代抗灾救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市镇普遍设立义仓,储备粮食,以备饥荒。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隋唐时期教育管理体制包括()。
    A

    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

    B

    在中央成立国子监

    C

    地方官学有地方官长史领导

    D

    专科性学校实行对口管理方法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