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经济思想:
1、知足。“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适可而止,就不会受到危险。“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尚足矣。”罪孽没有再大于任情纵欲,祸患没有再大于不知满足,罪过没有再大于贪得无厌。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2、去奢崇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祸令人行妨”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的杂味使人
味觉受伤;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于不轨。
3、反对工艺技巧。“人多技巧,奇物滋起”“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
4、对私有财产的态度。“生而不有,为而不持”生养了万物而不强加自己的倾向(使其发展);有作为于万物而不因功成业就自居“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满屋子的金玉财宝,并不能长久保持。由富贵而生骄纵之心,是自己给自己遗留祸殃。
5、理想社会——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效率高达十倍百倍的机械也不使用;
使人民爱惜生命,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和车,却没有地方要乘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陈列它。使人民再用
结绳的方法来记事。使人民对他们的吃食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对他们的住宅感到安适,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
影响:
被后代思想家利用来作为反对政府经济干涉政策的理论依据。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不给老百姓摊派赋税老百姓就可以富裕了;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不做什么而老百姓自己就可以养活自己;
“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没有什么欲望老百姓就自然的朴素生活;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应该象烹小鱼一样小心、动作轻;
“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要以正大光明的方法安邦定国,要出奇制胜、灵活用兵
(①老子的思想客观上迎合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缓慢和墨守成规的倾向,满足了统治维护其生产方式的要求,因而为一些古代正统经济思想所吸纳,对历代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②老子崇俭、节欲、不积的思想无论对广大劳动者产生积极影响。崇俭、节欲一方面可以限制有限的劳动产品无节制地用于过度地消费。另一方面,又可以限止剥削者残酷剥削、聚敛财富的欲望,减轻百姓所受剥削压榨的痛苦。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希望均贫富和反对社会财富极端不均的愿望,成为历史上不断兴起的农民起义的理论根据;
③现代社会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模式所主张的“国家不干预”或“最小干预”法,可以从老子所主张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思想中找到承脉。)
更多“简述老子的经济思想及影响。”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丘浚经济思想的土地问题及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

    从“民多田少”的前提出发谈土地问题,反对井田制与限田、均田等办法,认为这些措施“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提出一种“配丁田法”,其基本原则“因其已然之俗而立未然之限,不追咎其既往而惟限制其将来”。
    具体措施:丘浚试图通过土地买卖形式,影响土地的再分配。


  • 第2题:

    简述路德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于16世纪初,是文艺复兴在宗教领域的继续,反对天主教的腐败、愚昧、虚伪,企图以新的宗教取代原有的旧宗教,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其中比较大的教派有三个: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派,而路德派是最早发起这场改革的教派,他们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包括在教育上的一些见解。
    中世纪时期教育上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教育权统统归罗马天主教会所有,国家无法掌握教育权,而路德派在宗教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把教会置于国家权力之下办教育。路德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宗教性的,在于使人虔信上帝,使人灵魂得救,办学校不仅益于教会,也益于国家,因而他们主张:
    (1)国家应重视教育,掌握教育权;
    (2)国家应推行普及义务的教育;
    (3)重视各类教育的发展;
    (4)重视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管理。这样就强调了教育国有和教育为国家服.务的宗旨。
    总之,路德派的宗教和教育改革改变了上帝主宰一切,教皇按照上帝的规定主管人间一切事物的思想,导致了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即由历来以管理国家是世俗君主的责任,劝慰人们的精神世界是教会的责任,进而发展为上帝给世俗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每个国家的教会都应附属于君主。这个思想为近代教育由教会控制过渡到国家控制奠定了基础。

  • 第3题:

    简述旅游经济对环境的作用及影响。


    正确答案: 1.作用: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使世界上许多国家竞相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促使各国重视对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
    2.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也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的情况。因此,发展旅游经济必须同保护环境协调起来。

  • 第4题:

    在中国,谁创建的思想范式产生过历史影响?()

    • A、庄子
    • B、孟子
    • C、老子
    • D、孔子

    正确答案:D

  • 第5题:

    简述庄子对老子“道”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正确答案: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最早提出“道”这个哲学概念,庄子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并有所发挥。
    1)道是世界的本原,又具有超越性——物物者非物。产生万物的是与物相对的“道”,在庄子的思想里,道是产生万物的精神实体。庄子认为,天没有道不高,地没有道不广,日月没有道不能运行,万物没有道不能繁荣昌盛,所有的东西都依靠着道,由道来决定。
    2)庄子的道具有普遍性,他无所不在。在道和物的关系上,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但庄子对“道”与“物”的关系做了一些更为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庄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又不同于具体的事物,但又无所不在地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
    3)道是自本自根,道以自己为本原。

  • 第6题:

    简述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主要逻辑基础?


    正确答案: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他以自然之道为依据,指出世间事物是相反相成,多样统一的。有无相生,难易相城,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对对矛盾,既相互区别,对立,又相互依赖、转化,在和而不同中实现辩证统一。这是老子社会政治思想和人生哲学的基本逻辑。

  • 第7题:

    汉初恢复经济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 A、黄老政治
    • B、儒家政治
    • C、老子哲学
    • D、法家思想

    正确答案:A

  • 第8题:

    问答题
    论老子的艺术理论思想观点及影响?

    正确答案: 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观点)《老子》一书中有不少关于绘画的论述,概括起来可分为如下几个特点:
    1、注重对绘画要素的论述,确立了早期中国人的玄素色彩观,这是最为直接的绘画理论。
    2、画论观点往往与其哲学思想互为论证,体现出哲学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导向制约作用。因而讨论老子的艺术主张必须密切联系其基本的哲学观点。
    (影响)1、历代画家将老子的“有”“无”观点运用在绘画上,解放了视觉画面的局限性,将欣赏者的视线引向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正是中国画在唐宋以后弃真求写、偏重神似,逸笔草草的重要出发点。正因为如此,“计白以当黑”“挂一而漏万”才成为中国文人画创作的基本法则,成为真情实景的补充和升华
    2、总之,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独特的审美思想、朴素的艺术观念,不仅对中国的政治理想、人生哲学、审美态度有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绘画实践与绘画理论同样富于启示。这一思想既有与众不同之处,又与其他学派的绘画理论相互映照,共同作用。其中,道家哲学美学思想与儒家哲学美学的互补关系,构筑了中国文化艺术审美理想的基本框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丘浚经济思想的土地问题及具体措施。

    正确答案: 从“民多田少”的前提出发谈土地问题,反对井田制与限田、均田等办法,认为这些措施“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提出一种“配丁田法”,其基本原则“因其已然之俗而立未然之限,不追咎其既往而惟限制其将来”。
    具体措施:丘浚试图通过土地买卖形式,影响土地的再分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老子的思想观点。

    正确答案: 老子,道家(道德家的简称),姓李名耳,字聃,一称老聃,一称伯阳,春秋末期楚国人。据说曾为周王朝“守藏室之吏”,著《道德经》五千言,出函谷关后不知所踪。《道德经》又叫《老子》。
    儒家是“入世之学”,主要讲的是政治教化,其作用偏重于社会,就个人来说;偏重于人的品格修养;道家是“出世之学”,主要讲的是宇宙人生,其作用偏重于个人,而且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
    道:老子最重要的思想是他把“道”作为最高范畴,用以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在老子的哲学中,“道”表示宇宙的原始状态,它在天地形成之前已经存在,即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还表示世界的本源,认为天地万物都从“道”产生出来,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强调,“道法自然”,认为宇宙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演进和发展的,是“无为自化”的,所以他说“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讲究“无为而治”。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事物的自身都包含着他物,任何事物都是正与反、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的甚至相反相成,所谓“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些对立统一的关系,都可以物极必反,互相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从这些辩证观点出发,老子建立了他的策略思想,即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知雄守雌,知荣守辱等,都是老子“贵柔”、“守弱”思想的体现,具有一定的真理性。但过分强调“柔弱”,也给他的思想带来许多消极性,如消极退让,无为而治,否定进步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老子、庄子社会思想对比。

    正确答案: ㈠不同点:
    ①庄子思想有出世的倾向,老子没有。庄子理想中的神人是不是人间烟火、吸风饮露、游于四海之外的神仙,而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则绝无出世之想,只是要在人群中做一个“被褐怀玉”、权谋术数混兮若浊的世俗中人。
    ②对后世的影响不同。老子之学与法家、兵家的权谋数术颇有渊源关系,而庄子的思想则赋予艺术情味,中国后世的文学艺术常作山林的出世之想,似乎可以追溯到庄子。
    ㈡相同点:
    ①二者的社会整合方案的核心都是任其自然之道,无为而治。
    ②庄子的社会理想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朝自然主义的方向更推进一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老子》的说法正确的有()。
    A

    《老子》又称《道德经》

    B

    《老子》主要讲述宇宙万物之源及变化之道

    C

    《老子》思想内核是“仁政”

    D

    《老子》中的思想含有朴素的辩证思维

    E

    《老子》中的思想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体系


    正确答案: E,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包豪斯的教学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答案:

    包豪斯的办学宗旨是创造一个艺术与技术接轨的教育环境,培养出适合于机械时代理想的现代设计人才,创立一种全新的设计教育模式。主张在教学中“艺术与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制度。强调设计的目的是功能,而不是产品。认为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法则进行。并把这些思想贯彻于教学体系中,改变以往美术院校对学生片面的教学方法,实施“双轨制”教育,每一门课程都由造型老师和技术老师共同教授,并有实习工厂与教学相结合,避免学生偏于技术而忽略审美因素方面的偏差。另外特别注意:一、设计艺术的整体观念;二、坚持教学合一;三、认为国际风格是艺术追求的目标;四、充分认识到东方哲学在其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
    影响:首先,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给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后来设计艺术领域,从平面设计、到产品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开创了面向现代工业的设计方法,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艺与工业之间的鸿沟。再次,为德国培养了一批设计师,影响了当时和以后德国的工业设计的面貌和特征。


  • 第14题:

    谈谈老子的思想方法和行为追求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最主要的有三方面:
    一是言不尽意的倾向:任何可以表达的道理都不是恒久不变的道,任何可以称呼的名称都不是恒久不变之名。
    二是反对世俗的价值:回归于天性,天性即自然。
    三是启发了重自我的一派:强调为我利已,轻物重生。

  • 第15题:

    简述老子、庄子社会思想对比。


    正确答案: ㈠不同点:
    ①庄子思想有出世的倾向,老子没有。庄子理想中的神人是不是人间烟火、吸风饮露、游于四海之外的神仙,而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则绝无出世之想,只是要在人群中做一个“被褐怀玉”、权谋术数混兮若浊的世俗中人。
    ②对后世的影响不同。老子之学与法家、兵家的权谋数术颇有渊源关系,而庄子的思想则赋予艺术情味,中国后世的文学艺术常作山林的出世之想,似乎可以追溯到庄子。
    ㈡相同点:
    ①二者的社会整合方案的核心都是任其自然之道,无为而治。
    ②庄子的社会理想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朝自然主义的方向更推进一步。

  • 第16题:

    简述老子的思想观点。 


    正确答案: 老子,道家(道德家的简称),姓李名耳,字聃,一称老聃,一称伯阳,春秋末期楚国人。据说曾为周王朝“守藏室之吏”,著《道德经》五千言,出函谷关后不知所踪。《道德经》又叫《老子》。
    儒家是“入世之学”,主要讲的是政治教化,其作用偏重于社会,就个人来说;偏重于人的品格修养;道家是“出世之学”,主要讲的是宇宙人生,其作用偏重于个人,而且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
    道:老子最重要的思想是他把“道”作为最高范畴,用以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在老子的哲学中,“道”表示宇宙的原始状态,它在天地形成之前已经存在,即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还表示世界的本源,认为天地万物都从“道”产生出来,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强调,“道法自然”,认为宇宙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演进和发展的,是“无为自化”的,所以他说“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讲究“无为而治”。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事物的自身都包含着他物,任何事物都是正与反、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的甚至相反相成,所谓“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些对立统一的关系,都可以物极必反,互相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从这些辩证观点出发,老子建立了他的策略思想,即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知雄守雌,知荣守辱等,都是老子“贵柔”、“守弱”思想的体现,具有一定的真理性。但过分强调“柔弱”,也给他的思想带来许多消极性,如消极退让,无为而治,否定进步等。

  • 第17题:

    简述老子对儒家批判及其政治理想和政治影响


    正确答案:批判:
    (1)对仁义礼智的批评:老子认为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是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认为要使天下太平,没有争夺,就要取消知识,取消道德,取消新颖的器具和财货。
    (2)对儒家神会结构的批评(治国方法论):治国的目的是和谐,在老子看来,应该是自然无争的小国寡民;治国的目的不是要增加些什么,而是不要增加些什么;主术的自然无为,统一执众之术;治术的自然无为。
    政治理想:“小国寡民”的状态。“小国寡民”的中心内容要求实现“无为而治”,统治者少一点欲望和作为,使人民自然生活放弃知识,才各得其所。理想的社会和政治应该是“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消极无为的政治态度决定了对待人生看法也是消极无为的。
    影响:汉初,黄老之学受当时朝廷尊崇,《老子》为其经典之一,其代表人物曹参主张清静无为,儒家思想受排斥。

  • 第18题:

    下列关于《老子》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老子》又称《道德经》
    • B、《老子》主要讲述宇宙万物之源及变化之道
    • C、《老子》思想内核是“仁政”
    • D、《老子》中的思想含有朴素的辩证思维
    • E、《老子》中的思想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体系

    正确答案:A,B,D,E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老子的经济思想及影响。

    正确答案: 经济思想:
    1、知足。“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适可而止,就不会受到危险。“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尚足矣。”罪孽没有再大于任情纵欲,祸患没有再大于不知满足,罪过没有再大于贪得无厌。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2、去奢崇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祸令人行妨”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的杂味使人
    味觉受伤;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于不轨。
    3、反对工艺技巧。“人多技巧,奇物滋起”“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
    4、对私有财产的态度。“生而不有,为而不持”生养了万物而不强加自己的倾向(使其发展);有作为于万物而不因功成业就自居“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满屋子的金玉财宝,并不能长久保持。由富贵而生骄纵之心,是自己给自己遗留祸殃。
    5、理想社会——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效率高达十倍百倍的机械也不使用;
    使人民爱惜生命,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和车,却没有地方要乘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陈列它。使人民再用
    结绳的方法来记事。使人民对他们的吃食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对他们的住宅感到安适,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
    影响:
    被后代思想家利用来作为反对政府经济干涉政策的理论依据。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不给老百姓摊派赋税老百姓就可以富裕了;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不做什么而老百姓自己就可以养活自己;
    “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没有什么欲望老百姓就自然的朴素生活;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应该象烹小鱼一样小心、动作轻;
    “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要以正大光明的方法安邦定国,要出奇制胜、灵活用兵
    (①老子的思想客观上迎合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缓慢和墨守成规的倾向,满足了统治维护其生产方式的要求,因而为一些古代正统经济思想所吸纳,对历代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②老子崇俭、节欲、不积的思想无论对广大劳动者产生积极影响。崇俭、节欲一方面可以限制有限的劳动产品无节制地用于过度地消费。另一方面,又可以限止剥削者残酷剥削、聚敛财富的欲望,减轻百姓所受剥削压榨的痛苦。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希望均贫富和反对社会财富极端不均的愿望,成为历史上不断兴起的农民起义的理论根据;
    ③现代社会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模式所主张的“国家不干预”或“最小干预”法,可以从老子所主张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思想中找到承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谈谈老子的思想方法和行为追求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最主要的有三方面:
    一是言不尽意的倾向:任何可以表达的道理都不是恒久不变的道,任何可以称呼的名称都不是恒久不变之名。
    二是反对世俗的价值:回归于天性,天性即自然。
    三是启发了重自我的一派:强调为我利已,轻物重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包豪斯的教学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包豪斯的办学宗旨是创造一个艺术与技术接轨的教育环境,培养出适合于机械时代理想的现代设计人才,创立一种全新的设计教育模式。主张在教学中“艺术与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制度。强调设计的目的是功能,而不是产品。认为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法则进行。并把这些思想贯彻于教学体系中,改变以往美术院校对学生片面的教学方法,实施“双轨制”教育,每一门课程都由造型老师和技术老师共同教授,并有实习工厂与教学相结合,避免学生偏于技术而忽略审美因素方面的偏差。另外特别注意:一、设计艺术的整体观念;二、坚持教学合一;三、认为国际风格是艺术追求的目标;四、充分认识到东方哲学在其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
    影响:首先,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给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后来设计艺术领域,从平面设计、到产品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开创了面向现代工业的设计方法,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艺与工业之间的鸿沟。再次,为德国培养了一批设计师,影响了当时和以后德国的工业设计的面貌和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主要逻辑基础?

    正确答案: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他以自然之道为依据,指出世间事物是相反相成,多样统一的。有无相生,难易相城,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对对矛盾,既相互区别,对立,又相互依赖、转化,在和而不同中实现辩证统一。这是老子社会政治思想和人生哲学的基本逻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庄子对老子“道”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正确答案: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最早提出“道”这个哲学概念,庄子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并有所发挥。
    1)道是世界的本原,又具有超越性——物物者非物。产生万物的是与物相对的“道”,在庄子的思想里,道是产生万物的精神实体。庄子认为,天没有道不高,地没有道不广,日月没有道不能运行,万物没有道不能繁荣昌盛,所有的东西都依靠着道,由道来决定。
    2)庄子的道具有普遍性,他无所不在。在道和物的关系上,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但庄子对“道”与“物”的关系做了一些更为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庄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又不同于具体的事物,但又无所不在地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
    3)道是自本自根,道以自己为本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老子》中的经济思想。

    正确答案: 正如顾颉刚所言,《老子》一书非一人之言,亦非一时之作,而由于若干时代的积累而成。
    其主要经济思想有:
    第一,无为论。无为是老子的最高准则。主张绝圣弃智,无知无欲,甚至认为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反对私有制,反对贫富不均,反对过重的财政捐税,及兼并战争。
    第二,欲望观念。其最高要求是无欲,其次是寡欲。他将知足作为从主观上分辨贫富的标准。“知足者富”,“富莫大于知足”,知足常足,常足当然可以视为富裕,如因客观财富虽多,由于主观的不知足,贪得无厌,能酿成极大的祸害。
    第三,去奢崇俭。《老子》说俭为天下三宝之一,(三宝为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第四,反对工艺技巧。认为工艺技巧为人为制作,认为工艺技巧是社会祸乱的原因。
    第五,反对私有制主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其分配观念主张均富。《老子》认为宝贵是不能长保的,所以要均富,因为天道是“损有余以补不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