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韩非的财政观点。
第1题:
简述韩非反足民论。
儒家主张藏富于民,墨家以饥、寒、劳为民之三患。道家主张在不同程度上要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要求,管子虽说“民富不可使”,但也说,“民贫则难治也。”商鞅最早提出“国富民贫”的理论,目的是建立强力政治,而韩非从理论上公开反对足民,认为足民不独不足以言治,而且是有害的。他认为财货足用以后,会产生奢侈及怠惰两种害处,两者应除去,使人贫困。
第2题:
简述韩非的财政观点。
租税政策,没有明确提出重税,但不赞成租税过轻,他认为轻税会使人民因财用多而流于奢侈,由奢侈而使家贫,以及因财用多而不努力工作。韩非已有把税收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认识。
第3题: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的观点。
A管仲
B韩非
C孔子
D子产
第4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观点?()
第5题:
简述韩非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
第6题:
韩非的变法观点是法与时转则治。
第7题:
以下人物在人性论上的观点相似的一组是()
第8题:
第9题:
权利
赏罚
君臣
功过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简述韩非经济思想的人口观点与贫富问题。
关于人口问题,人们主要谈两个问题:
一是感觉人口少,要求增加人口;
二是注意人口与土地的对比关系。韩非在此基础上有新的发展。
首先,韩非认为古代人口少而他所处的时代人口众多,现实的问题不是人口少而是人口过多的问题。其次将过去人口与土地的对比关系发展为人口与财货的对比关系。从人口与财货的对比关系去分析社会治乱的原因,韩非是最早的。说明他已模糊认识到人本身的再生产与财富再生产问题。他认为社会的一般贫困,是由于人多财少,而个别人有贫有富是因为贫穷是奢侈与懒惰造成的,富有是勤俭的结果。
第14题:
简述隋唐时期租庸调体现的财政观点。
租、庸按丁征收,调按户征收,反映的财政观点主要有:
第一,实物赋税稳定观。实物税。
第二,农业单一税源观。这是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
第三,对劳役征课的否定。将原来的劳役征课改为实物形式。
第15题:
“利出一孔”是谁的观点?()
第16题:
简述韩非的历史观
第17题:
简述资产阶级财政学说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第18题:
简述韩非子的思想观点。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孔子;荀子
孟子;荀子
荀子;韩非
韩非;孟子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