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简述孟子的井田制。
第2题:
论述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度。
井田制度是商周时普遍推行的土地国有制度,商代是井田制的发展时期,西周是其发达时期。西周灭商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土地国有制。周统治区之内的土地和居民,都属于周天子所有。广大农业劳动者则以农奴的身份出现。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者,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王以天子的名义把土地和农奴分封给诸侯,诸侯再把封区内的土地和农奴分赐给自己的卿大夫,以至于士。受封的各级贵族对封国或采邑内的土地,只有占有权,没有所有权。农奴对土地连占有权都没有,只有在努力生产劳动,保证其为领主贵族提供规定的剥削的前提下,获得使用一块份地的权利。因为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所以不准买卖。这种土地所有制就是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历史上称之为“井田制度”。
所谓井田制度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田地的形式;井田的疆里,一般是以每一块为一百亩(约合今31亩),作为一个耕作的单位,称为一田,是当时一个劳动力所能耕种的标准。纵横相连的九田合为一井,面积约为一平方里。十井称为一成,百井称为一同。也有以一田为一夫,十夫为一井,再以百夫、千夫作为计算大田的单位。二是经营田地的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在井田制下,农奴们在一起集体劳动。
第3题:
蓝本
第4题:
张载从其“气元本体论”出发,提出的恤民思想是()
第5题:
礼制的经济基础制度是“井田制”。
第6题:
基站蓝本数据按照哪些内容划分为不同的蓝本基站协商数据表()
第7题:
西周分封制度首次在中国范围基本废除,主要是因为()
第8题:
井田制有何意义?
第9题:
封建制
井田制
宗法制
民吾同胞
第10题:
第11题:
以唐代楼为蓝本
以明代楼为蓝本
以清同治楼为蓝本
以清光绪楼为蓝本
第12题:
第13题:
简述井田制思想的蓝本。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汙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不正,井田(的面积)就不均,作为俸禄的田租收入就不公平,因此暴君污吏必定要搞乱田地的界限。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滕国虽然地万狭小,但也要有人做君子,也要有人做农夫。没有(做官的)君子,就没有人来治理农夫;没有农夫,就没有人来供养君子。请考虑在农村实行九分抽一的助法,在都市自行交纳十分抽一的赋税。卿以下(的官吏)一定要有可供祭祀费用的五十亩田,对家中未成年的男子,另给二十五亩。(百姓)丧葬迁居都不离乡。乡里土地在同一井田的各家,出入相互结伴,守卫防盗相互帮助,有病相互照顾,那么百姓之间就亲近和睦。一里见方的土地定为一方井田,每一井田九百亩地,中间一块是公田。八家都有一百亩私田,(首先)共同耕作公田;公田农事完毕,才敢忙私田上的农活,这就是使君子和农夫有所区别的办法。这是井田制的大概情况;至于如何改进完善,那就在于你的国君和你(的努力)了。”
第14题:
黄鹤楼于1985年建成,其主楼:()
第15题:
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蓝本,哪种是正确的()。
第16题:
现今通行的《素问》版本,是()整理的()为蓝本。
第17题:
井田制是带有捆绑销售性质。
第18题:
壬戌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
第19题:
关于“井田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20题:
井田制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