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吕氏春秋》中的农家议论。
第1题:
简述孟子对农家学派人人自食其力主张的批判。
作为社会分工的不同环节,农、虞、工、商是互相需要,互相依赖的。任何一个农户,也难于在所需的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方面完全自给。然而,战国时期农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许行,则因看到分工所导致的社会等级差异,反对有独立的脑力劳动者存在,主张人人自食其力,并且尽量自给自足,甚至连君主也要“与民并耕而食”,教师也要“种粟而后食”,并且要“捆屦织席”,在手工业产品方面尽量自给自足。可是,在和孟子的辩论中,他也不得不承认完全的、绝对的的自给自足是不可能的,也认为“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孟子,滕文公上》)。也不能不肯定某些独立的手工业者的存在,并肯定这些手工业者同农民之间“以械器易粟”的商品交换。
第2题:
简述会议论文的概念和特点,国内和国外会议论文的检索系统有哪些?
第3题:
简述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地位和作用。
第4题:
农家乐以()为基本接待单位,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
第5题:
简述议论文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
第6题:
简述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叙事与议论并重的写作特点。
第7题:
议论性文章中的议论有什么特点?
第8题:
简述杂文议论的特点。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简述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
第14题:
在安检执勤中,对旅客的外貌举止()。
第15题:
简述《吕氏春秋》中有:“知生也者,不以害生,是谓养生。”的意义?
第16题:
简述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
第17题:
简述议论文的三要素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18题:
简述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第19题:
简述杂文应如何选择有议论价值的问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