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试析《门罗宣言》。
1823年8月,英国外交大臣G.坎宁邀请美国共同反对俄、普、奥3国“神圣同盟”对拉美各国的干涉,禁止再把拉丁美洲殖民化,得到门罗的赞同。
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在致国会咨文中宣称: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美国承认并且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实际上,宣布拉丁美洲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讲,门罗主义在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已独立的拉美国家再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的作用。
门罗宣言包含的原则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主义”。门罗主义的含义主要有三个方面:
⑴要求欧洲国家不在西半球殖民。这一原则不仅表示反对西欧国家对拉美的扩张,也反对俄国在北美西海岸的扩张;
⑵要求欧洲不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条;
⑶保证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包括欧洲现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务。
门罗主义在当时未产生多少影响,因为英国在拉美的影响要大大超过美国。19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又重新提起门罗主义。
第2题:
试析《开罗宣言》及其重大意义。
⑴背景:1943年,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初露的时候,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于1943年12月1日在开罗发表宣言,宣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承诺了处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这就是有名的《开罗宣言》。
⑵意义:会议发表的宣言,向全世界宣告反法西斯同盟国团结合作,彻底打败日本的决心,鼓舞了世界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士气,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宣言决定的对日作战的方针和战后处置日本的原则,成为战后各有关国家应遵循的国际法文件之一。
《开罗宣言》表达了盟国联合一致的坚定意志,最后战胜德日法西斯的坚强决心,以及战后的构想。从形成过程看,它是在中美英三国政府最高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另经数月的反复研究讨论,经过精心的起草准备,最后由三国元首确认,并以三国元首的名义,于1943年12月1日在三国首都同时发表,告知世界。它三国国家和人民意志的明确、慎重、坚定的一致表示。
《开罗宣言》从内容上规定了战争的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对德日提出了其侵略行为所必须承担的责任。最重要的是,它有具体的目标和履行的意志,明确体现出各方的意志一致,因而,构成了关于二战时期重要的里程碑性的文件之一,具有相当的法律效力和意义。如同《大西洋宪章》一样,它对以后一些重要法律文件的产生及其相关内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开罗宣言》是第一份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条约性文件,它从法律上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的非法性,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试析分税制的特点。
(1)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
(2)维护中央财政的主导地位;
(3)各级财政拥有自己独立的主体税种;
(4)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
略
第6题:
德意志统一过程中,俾斯麦提出()
第7题:
埃尔·门罗的投篮命中率仍保持在()
第8题: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时的总统是()。
第9题:
试析试析徐渭以《四声猿》命名自己杂剧的用意。
第10题:
门罗主义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试析东方问题。
⑴东方问题是什么?
东方问题最早出现在欧洲协调的维罗纳会议上讨论希腊问题时使用的。其中东方是指欧洲的东方,具体是指奥斯曼土耳其。用恩格斯的话来说,东方问题就是对土耳其怎么办的问题。东方问题源于土耳其帝国的衰落,所以它的本质是对土耳其领土的蚕食、侵略和争夺,以及这种侵略和争夺对欧洲大国均势的影响。
⑵东方问题的由来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自17世纪开始衰落。同时,随着欧洲资义的发展。列强日益对外扩张。19世纪以来,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的巴尔干以及东南端的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两海峡成为欧洲列强必争的战略要地。黑海是俄国通向地中海的重要通道,巴尔干是东南欧的门户。上述两海峡扼守黑海出入地中海的咽喉。因此,侵占土耳其,夺取黑海出海口,占领巴尔干,打通黑海通向地中海的通道,是历代俄国沙皇追求的目标。经过一系列的军事斗争,1744年俄国迫使奥斯曼帝国签订《楚库克——凯尔那吉和约》,这一条约标志着俄国势力在近东地区膨胀的开始,也埋下了东方问题的种子。此后,俄国又多次进攻土耳其,并获得大量利益。1821-1829年,欧洲列强纷纷插手东方问题。东方问题开始成为具有全欧性质的焦点和国际政治纷争的中心。
⑶欧洲列强如何卷入东方问题
在整个19世纪东方问题的争端舞台上,主要国家为俄国、英国、法国、奥地利和统一后的德国。沙皇俄国对东方问题的政策基调是肢解奥斯曼帝国,蚕食其领土并力求取得独占优势,控制黑海、君士坦丁堡和两海峡,以便自由出入地中海。英国对东方问题的政策基调是保持一个由它控制的表明独立的奥斯曼帝国,维持其庞大的殖民体系中这条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以保障它在东方特别是印度的权益,并借此控制黑海海峡,遏止俄国势力伸向地中海,为此俄英双方在近东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并成为19世纪东方问题角逐场上的两个主要对手。法国在近东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利益,其对东方问题的政策通常与英国保持一致。奥地利对东方问题的政策一开始与俄国较一致,双方还曾联合入侵土耳其,但随着双方关系的恶化,奥地利开始与统一后的德国联合推进东进政策,与英法俄在近代展开激烈争夺。
⑷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东方问题对欧洲国际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东方问题重要性使欧洲列强均参与其中。东方问题开始成为具有全欧性质的焦点和国际政治纷争的中心。东方问题是威胁维也纳体系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东方问题的发展在最终摧毁正统秩序和大国均势和平,使维也纳体系走向解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试析样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产业,并相应地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活动。洋务运动分两个阶段:“自强”和“求富”
洋务运动前期,即19世纪60至7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满洲贵族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性,同时也开始具有一些新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内容。
洋务运动后期,即70至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总的来说,洋务派民用企业彼军用企业发展水平较高它虽然仍在企业管理上带有很浓的封建性,但它们采用雇佣劳动,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已是资本主义近代企业,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先行地位。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起到延缓作用。
有专家认为:
一、中国之所以会沦为半殖民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打进中国的外来侵略者势力太强了,另一是中国太落后”。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认为沦为殖民地、遭到瓜分也是可能的。
二、洋务派利用西方新式武器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当然是反动的,但他们主张学习西方‘长技’以防止外人觊觎的思想,在当时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使清政府初步拥有一支使用近代化武器的海陆军,这支军队在抵抗外国军事侵略上是出过一些力的。
三、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较明显地具有‘收回利权’、‘堵塞漏卮’的意义”,这些近代企业在抵抗外国经济侵略上也起过一些积极作用。
因此,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抵制外国资本主义扩大在华政治经济势力的积极作用,延缓了而不是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本人认为,除以上观点外,洋务运动还起到了如下作用:
1)洋务运动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国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贤之道为惟一理想,不再鄙视“奇技淫巧”的技术,奠定了“科学”的根基与土壤。洋务派先后向外国派出留学生,去吸取西方科技之营养,后来为中国的独立与富强作出巨大贡献如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飞机设计师冯如以及改良派代表人物严复等。
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经济管理理念。
3)洋务运动引起思想领域的一次变革。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原因。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重农轻商”的观念。掀起了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使中国的现代化商业萌生并渐渐成长。
略
第17题:
试述门罗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对美国外交地位的影响。
第18题:
下列四个“宣言”发表的正确顺序是()
第19题:
()是喜欢引用的一句格言是“不要议论别人,别人才不会议论你。”
第20题:
单边主义是以下面哪一位提出并坚持的“门罗主义”为代表的:()
第21题:
美国一直觊觎拉丁美洲。()年发表的门罗宣言,目的固然是为了抵制神圣同盟对拉丁美洲的干涉,要维护拉丁美洲独立国家免受欧洲列强的侵略,但是美国政府同时也企图把拉丁美洲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
第22题:
门罗政策似乎是改变现状政策的典型例子。
第23题:
林肯总统
尼克松总统
杜鲁门总统
门罗总统
第24题:
《共产党宣言》——《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世界人权宣言》
《共产党宣言》——《人权宣言》——《独立宣言》——《世界人权宣言》
《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产党宣言》——《世界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共产党宣言》——《独立宣言》——《世界人权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