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竹木简牍的形制。”相关问题
  • 第1题:

    居延汉代遗址与简牍


    参考答案:

    汉代烽遂和塞墙遗址,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的金塔县和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年代为公元前119年~公元91年。居延汉代遗址指的是包括汉代张掖郡所辖边塞上的烽燧和塞墙等遗迹在内的遗址群。边塞遗迹自东北斜向西南,全长约250公里。考古工作者在遗址群内先后发掘清理了3座烽燧遗址,出土汉代简牍近4万枚以及弓箭、铜镞、铁甲片、铁农具、工具等各种生产、生活用具。其中汉代简牍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汉代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法律、哲学、宗教、民族等许多领域,它不仅记录了居延地区的屯戍活动,而且还保存了一批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初年的官方文书,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居延汉代遗址与简牍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历史文化及边塞地区的军事机构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第2题:

    竹木简牍使用的时代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上古至东晋末年(404年)有数千年之久


  • 第3题:

    某厂有木料180个单位、竹料164个单位。生产一个大型竹木产品需要消耗木料6个单位、竹料8个单位,生产一个中型竹木产品需要消耗木料4个单位、竹料2个单位。一个大型竹木产品可获利900元,一个中型竹木产品可获利450元。
    如果要获得最大收益,该安排生产多少件大型竹木产品?

    A.4
    B.10
    C.14
    D.20

    答案:C
    解析:
    解法一:本题属于策略制定。
    设生产了x个大型产品,y个中型产品,则由题意有6x+4y≤180,8x+2y≤164。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图如下:

    最大收益即使900x+450y最大。900x+450y=450(2x+y),可知z=2x+y最大时有最大收益,这条直线的最大值取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即x=14.8,取整为14。
    因此,选择C选项。
    解法二:本题属于策略制定,采用代入排除法。
    代入A选项,若大型产品4个,则花费木料24个单位,竹料32个单位,剩余木料156个单位、竹料132个单位,最多再做中型产品156÷4=39个,收益为4×900+39×450=21150(元)。
    代入B选项,若大型产品10个,则花费木料60个单位,竹料80个单位,剩余木料120个单位、竹料84个单位,最多再做中型产品120÷4=30个,收益为10×900+30×450=22500(元)。
    代入C选项,若大型产品14个,则花费木料84个单位,竹料112个单位,剩余木料96个单位、竹料52个单位,最多再做中型产品96÷4=24个,收益为14×900+24×450=23400(元)。
    代入D选项,若大型产品20个,则花费木料120个单位,竹料160个单位,剩余木料60个单位、竹料4个单位,最多再做中型产品4÷2=2个,收益为20×900+2×450=18900(元)。
    因此,选择C选项。

  • 第4题:

    简牍可以分为简牍文书和简牍典籍两大类。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岱庙正阳门的建筑形制是()

    • A、宋代形制
    • B、明清形制
    • C、唐代形制
    • D、汉代形制

    正确答案:A

  • 第6题:

    竹木


    正确答案: 即竹简与木版的合称。古代把书写的狭长竹片,称作“简”,把木版称为“牍”或“版”。汗青是竹简的代称,烤干竹子里面的水分的这道工序叫杀青。韦编三绝:指读书非常用功。用牛皮编连的称“韦编”。

  • 第7题:

    简述竹木与简牍文献。


    正确答案: 1.竹简、木简、木牍竹简:长而窄的竹片;
    木简:长而窄的木片;
    木牍:较宽的木片;
    竹简、木简、木牍合称简牍,是商周至汉晋的文献载体。
    历史上重要竹木文献实例:
    2.汲冢竹书(战国竹简,发现于晋太康二年)
    3.居延汉简(额济纳河流域)时间范围:自西汉武帝末年至东汉中叶。
    4.银雀山汉简(山东临沂)1972年4月发现于两座汉初墓葬。一号汉墓4942枚。为《孙膑兵法》、《孙子兵法》、《六稻》、《蔚缭子》等兵书,还有《管子》、《墨子》等先秦古籍。
    5.睡虎地秦简(湖北云梦)内容特点:秦代的法律条文6.郭店楚简(湖北荆门)
    内容特点:学术著作。道家著作共2种4篇,即《老子》3篇、《太一生水》1篇。证明战国中期前《老子》其书已存在。
    7.上博藏战国楚简这批楚简中收有《周易》三十四卦的内容,是迄今发现的最早一部。
    8.走马楼吴简(湖南长沙)1996年10月,长沙走马楼街一古井,出土超过15万枚三国吴简。2003年,在走马楼另一古井中又发现万枚汉简,为汉代实用文书。
    9.里耶秦简(湖南)2002年,湘西里耶古镇出土2万余枚,多为官署档案,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
    10.郴州汉简、晋简(湖南郴州)2003年12月,湖南郴州市发现十口古井,从中发现300多枚汉简(东汉末期)。2004年2月,在同一地区另一古井中又发现保存相对完好的7捆700余枚晋简。简牍上“太安二年”(西晋惠帝年号,公元303)字样清晰可见。内容为官府文书,将对研究中国西晋历史和当时南中国的政治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 第8题:

    造纸术发明以前,在我国使用范围最广、通行时间最长的载体是()。

    • A、甲骨
    • B、青铜器
    • C、竹木简牍
    • D、缣帛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多选题
    关于“简牍”的说法,正确的有()。
    A

    竹片称为“简”,木片称为“牍”

    B

    受自然条件所限,简牍的实际使用范围不大

    C

    简牍的书写形式、版式设计等形制对后世的书籍影响很大

    D

    “卷”“尺牍”等书业术语来源于简牍

    E

    多根简编联在一起称为“策”


    正确答案: B,D
    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简牍可以分为简牍文书和简牍典籍两大类。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关于“简牍”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1年初级真题]
    A

    竹片称作“简”,木片称为“牍”

    B

    受自然条件所限,简牍的实际使用范围不大

    C

    简牍的书写形式、版式设计等形制对后世的书籍影响很大

    D

    “卷”“尺牍”等专业术语来源于简牍

    E

    多根简编联在一起称作“策”


    正确答案: E,C
    解析:
    B项,“简牍”是“简”和“牍”的合称,指加工成细长条可供书写的竹片、木片。在纸张大量生产、使用以前,简牍因其便于取材、制作价格低廉而成为文字书写的主要载体,因而得到较大范围的普及,沿用时间超过千年。

  • 第12题:

    单选题
    造纸术发明以前,在我国使用范围最广、通行时间最长的载体是()。
    A

    甲骨

    B

    青铜器

    C

    竹木简牍

    D

    缣帛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牍制度是什么?


    参考答案:

    将整治过的竹片或木板按照一定的形式编连起来,专门用来书写并供人阅读,这种书籍制度就叫“简策制度”,也称“简牍制度”。简牍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


  • 第14题:

    竹木简牍的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祭祷记录、遣策(殉葬记录)和书籍三大类


  • 第15题:

    简牍文书
    是刻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文书,主要用于记事。刻写在竹片上称竹简,也称,简策,汗简,简册,杀青;刻写在木片上的称木牍,版牍。

  • 第16题:

    塑料大棚的种类()

    • A、竹木结构
    • B、悬梁吊柱竹木拱架大棚
    • C、钢材结构大棚
    • D、钢管装配式大棚

    正确答案:A,B,C,D,E

  • 第17题:

    走马楼简牍


    正确答案:走马楼简牍是在长沙市中心的五一广场出土的一批简牍,主要包括三国吴国纪年简牍和西汉简牍。其数量超过历代简牍的总和。1996年长沙在市中心修建平和堂商业广场时,三国吴国简牍在一口井里被发现。总数量高达14万余枚,超过中国历代简牍出土的总和。2003年位于走马楼的湖南省供销社修建综合楼,在新发掘的8号井内再次发现多枚西汉简牍。简牍总数达到1万余枚,主要是汉武帝时期的行政文书。走马楼简牍对研究吴国及西汉历史制度等有重大意义。

  • 第18题:

    简牍


    正确答案: 作为汉代的主要书写工具,不仅发现数量巨大,而且内容丰富,使用一直延续到魏晋时期。一般用竹、木制成,流行时间大约从东周至魏晋时期(约前5世纪-3世纪)纸张普遍使用之后,简牍才逐渐被废除。目前发现最早的简是湖北随州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时代最晚的是新疆罗布泊楼兰遗址、民丰尼雅遗址和吐鲁番晋墓出土的晋简。简牍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官方的各种文书档案、私人信件、各种书籍的抄件、历谱以及专为随葬用的遣册等。

  • 第19题:

    关于"简牍"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竹片称为"简",木片称为"牍"
    • B、受自然条件所限,简牍的实际适用范围不大
    • C、简牍的书写形式、版式设计等形制对后世的书籍影响很大
    • D、"卷""尺牍"等书业术语来源于简牍
    • E、多跟简编联在一起称作"策"

    正确答案:A,C,D,E

  • 第20题:

    竹木简牍


    正确答案:就是把文字写在经过整治的竹片和木板上,一根竹片称“简”,将许多根简编连在一起称“策”(册),合称简策。加工后没有写字的木片简称“版”,写了字的称“牍”,细一些的木条称“木简”,木质的合成“版牍”,竹木合称为“简牍”。

  • 第21题:

    名词解释题
    走马楼孙吴简牍

    正确答案: 1996年考古工作者于长沙市走马楼发掘了历代古井50余口。在其中一口袋状圆井内,出土了带有三国时期孙吴纪年的简牍约10万片,包括竹简、大木简和木牍、封检和和签牌等。走马楼吴简的内容主要为地方文书档案,包括司法文书、黄簿民籍、名剌、缴纳赋税以及出入仓库的簿籍等种类。简牍的字体介于隶书、楷书、行书之间,还有一些优美的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走马楼孙吴简牍的发现,为研究三国时期吴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及相关典籍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严禁混搭脚手架()。.
    A

    钢木、钢竹

    B

    钢木、竹木

    C

    竹木、钢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造纸术发明以前,在我国使用范围最广、通行时间最长的载体是(  )。[2002年中级真题]
    A

    甲骨

    B

    青铜器

    C

    竹木简牍

    D

    缣帛


    正确答案: C
    解析:
    简牍在东周至魏晋间(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3世纪)得到广泛使用。在纸张大量生产、使用以前,简牍因其便于取材、制作价格低廉而成为文字书写的主要载体,因而得到较大范围的普及,沿用时间超过千年。

  • 第24题:

    名词解释题
    走马楼简牍

    正确答案: 走马楼简牍是在长沙市中心的五一广场出土的一批简牍,主要包括三国吴国纪年简牍和西汉简牍。其数量超过历代简牍的总和。1996年长沙在市中心修建平和堂商业广场时,三国吴国简牍在一口井里被发现。总数量高达14万余枚,超过中国历代简牍出土的总和。2003年位于走马楼的湖南省供销社修建综合楼,在新发掘的8号井内再次发现多枚西汉简牍。简牍总数达到1万余枚,主要是汉武帝时期的行政文书。走马楼简牍对研究吴国及西汉历史制度等有重大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