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为什么做到了人尽其才,也就必然做到了物尽其用?
第1题:
群体互补原理是指使不同素质的人员搭配合理,从而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第2题:
网站下有某个目录涉及到了隐私数据,不想被搜索引擎收录时,可以怎么做?
第3题:
《时代广场的蟋蟀》中出了名的柴斯特最后却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你觉得它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第4题:
只要做到了不贪污,也就做到了廉政。
第5题:
如果你上课迟到了,该怎样做?
第6题:
为什么三毛最初拒绝死亡,荷西死后又想到了死亡,而想到父母又决心做一只不死鸟再次拒绝死亡?
第7题:
产品达到用户满意水平也就达到了立足市场的标准
第8题:
如果到了单位,领导让你做琐碎的小事,你有什么看法?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需要休息
遭到了抢劫
遇到了大风
遇到了强盗
第12题:
底层平面层
标准层
立面图
总平面图
第13题:
试论为什么做到了人尽其才,也就必然做到了物尽其用?
据说日本有家公司曾大量购买中国的某种瓷碗,中国人眼见其粗暴卸装造成破损,后来才知道这些瓷碗到了日本就进了粉碎机,从原料中提取稀有金属,价值高昂。
所以,对资源的利用能到什么程度,是与人的认识水平密切相关的。认识水平越高,对资源的利用才能越充分。反过来说也是正确的。对资源利用不可能超过人们既有的认识水平。到此我们可以猜测出一个重要的政治学和社会学命题:资源配置最核心的是人尽其才,也就必须会做到物尽其用。因为所谓理想社会,并不是一个无比华丽却又死气沉沉的水龙宫,而是一个以最佳方式发展的动态社会。社会所面临的任何问题,包括经济问题,如果所有的人都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也就等于说达到最优状态了。我们之所以认为某些社会状态不理想,其实就是说,原来还可以做得更好些,或者说,虽然我更发的办法,但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是归结到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美国社会之所以发展较快,与其说是资本主义制度好,不如说美国能较好的重视人才和发挥人才。反过来说,正是由于美国社会重视和发挥了人才,才有这的进步和强大。因此,只要时时处处都做到了人尽其才,也就等同于时时处处做到了经济上的最优化,等同于做到了政治上的平等,公正和公平,实现了理想的社会,所以说追求理想的社会经济系统,只追求“人尽其才”一个目标就行了。
第14题:
上课迟到了要怎么做?
第15题: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句话反映了人员配备的因事择人原则。
第16题:
能级层序原理又称()原理
第17题:
离开食人国,辛巴达又来到了一个王国,他靠()赚了许多钱,成了岛国上家喻户晓的人物。
第18题:
同素异构原理又称()原理
第19题:
鲁滨逊从一些烂帆布中间,找到了()帆布,做船帆。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做马鞍卖
卖宝石
做苦工
第23题:
第24题:
她们见到了暖房
她们见到了花园
她们只见到了绿色的叶子
她们见到了橘树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