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不能。
斯蒂格里茨的批判:
① 人数问题。
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是和人口联系在一起的。就私人产品而言,人均效益与消费者人数成反比,而
公共产品恰恰相反,人数最大其效益才会最大化——人们只有选择一个最大社区,从而失去了讨论公共产品的意义。
② 社区内公共产品供应水平和种类的选择方法问题。社区内无远见的投票行动导致了公共产品的无效供应。在成本一定的前提下,当社区提供公共产品存在多种选择时,采取多数投票决定,几乎不会考虑迁移问题。而少数人付出成本没有收益,便会迁移到可以实现个人偏好的社区,从而形成社区公共产品供应的无效率。
③ 社区的数目和居民组合问题。在国家疆域一定的前提下,社区数目是有限的不可能使每种偏好相似的人群走到一起,每个社区的居民构成是混合型的,他们对公共产品的意见不可能一致,从而导致地方公共产品供应上的无效率和将各种人组合在各个地区之内的无效率。
④ 进一步研究还可以发现:
由于空间限制、边界划分的历史性和政治性,外部性导致地方公共产品供应不足或过剩,如电视的利益外溢和垃圾处理的成本外溢;
经济规模不足(最佳成本的产出往往高于社区的需求量,供给能力闲置)导致成本与效率不对称。 由于社区间客观存在财政收入能力于支出的差异,净财政收益(居民从公共产品得到的收益大于所负担的税收成本的净收益)抵消了自由移居带来的竞争效果——脱离了向边际产出搞的社区流动的效率原则。
富人驱逐穷人的意欲限制了地方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更多“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是否能够做到有效均衡供给?”相关问题
  • 第1题:

    地方政府间的(),是指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数量在各地区的均等化。

    A:纵向均衡
    B:横向均衡
    C:上下均衡
    D:内外均衡

    答案:B
    解析:
    略。

  • 第2题:

    预算管理体制中的横向均衡是指(  )。

    A.基本公共物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数量在各地区的均等化;
    B.基本公共物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数量在中央与地区的均等化
    C.基本公共物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数量在上下级间的均等化
    D.基本公共物品供给标准和供给数量在全国的均等化

    答案:A
    解析:
    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横向均衡是指基本公共物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数量在各地区的均等化。换句话说,作为一国的公民,其所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因居住地的不同而有差异。这种横向均衡是社会公平的要求在公共资金分配上的体现,但在基本公共物品的供给上,各地区应保证有与国家经济实力与发展状况相应的起码水平,如义务教育、公共安全、基本医疗保健、水电设施、交通设施等。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各地的财政能力会存在较大的差别,即使按公共物品供给的最低标准,也会有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的财政困难,这就要求要通过预算管理体制的合理设计,兼顾不同地区的财政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横向均衡目标的实现。

  • 第3题:

    下列各项供求变动中,能够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的是( )。

    A.供给不变,需求量增加
    B.供给不变,需求量减少
    C.需求不变,供给量增加
    D.需求不变,供给量减少

    答案:D
    解析:
    如果需求不变,供给量增加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相反,供给量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 第4题:

    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它与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是什么关系?
    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
    地方政府通过提供地方公共产品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而公共产品的层次性决定了地方公共产品必须由地方政府提供。

  • 第5题:

    混合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的有效供给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政府提供的产品中更多的还是仅具有公共产品的部分特征的产品,即所谓的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主要类型及有效供给的特点:
    ① 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的产品。
    最优化配置要求产品和劳务的定价原则是:单位价格=边际成本。
    许多基础设施运行的边际成本为零,理应由政府来提供,但其排他性是可能的(收费),可有私人提供。然而收
    费将导致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垄断利润+社会福利净损失),征税与政府提供则更好。
    ②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的产品。
    有些基础设施其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免费供应会出现拥挤和过度消费问题。私人提供,能
    解决拥挤和过度消费问题,但是要考虑定价,以不出现过度拥挤为准。
    ③ 具有利益外溢性特征的产品——狭义的准公共产品。
    有些产品所提供的利益部分由所有者享有,部分可有所有者以外的人享有,如教育,具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特征,称为准公共产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外溢会带来效率损失,为此,政府资助准公共产品的提供,以较低的价格股利消费,达到有效率的消费量。由于某些公民可以受到直接的利益,所以也应向他们收取一定的费用。

  • 第6题:

    政府应从更适合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领域退出,因为()。

    • A、政府在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比市场配置更有效率
    • B、在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市场配置更有效率
    • C、在私有品的供给方面,市场配置资源更有效率
    • D、在私有品的供给方面,政府比市场配置更有效率
    • E、各种投资主体并存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

    正确答案:A,C,E

  • 第7题:

    如果公共产品的消费者能够平均自愿分担公共产品的成本,就可以使公共产品的供给量达到最佳水平。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预算管理体制中的横向均衡是指()。

    • A、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数量在各地区的均等化
    • B、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数量在中央与地区的均等化
    • C、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数量在上下级间的均等化
    • D、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数量在全国的均等化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问答题
    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的实现条件可以具体的写成:MSR=∑MRi=MSC。
    公共产品一旦被提供,任何人都可以消费,而且只能视为同等消费;每个人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满意度是不同的,全社会对公共产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应该由每个人愿意支付价格的加总得到,如果多数人对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不满意,就可能出现“用脚投票”的现象。因为消费者的出价是与其消费公共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相一致的,所以所有消费者出价的总和就是其边际效用的总和,即社会边际收益。这样在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的那个点,实现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公共产品的价格事实上就是税收。关于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分析基本上是假定以个人缴纳的税收来负担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一般说来,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
    A

    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B

    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C

    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D

    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从经济学理论上说,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会造成()。
    A

    资源均衡配置

    B

    资源有效配置

    C

    产品供给过少

    D

    产品供给过多


    正确答案: D
    解析: 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对于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生产者倾向扩大生产,产出水平就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多。

  • 第12题:

    问答题
    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它与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是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
    地方政府通过提供地方公共产品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而公共产品的层次性决定了地方公共产品必须由地方政府提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预算管理体制中的横向均衡是指( )。

    A.基本公共物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数量在各地区的均等化;
    B.基本公共物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数量在中央与地区的均等化
    C.基本公共物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数量在上下级间的均等化
    D.基本公共物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数量在全国的均等化

    答案:A
    解析:
    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横向均衡是指基本公共物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数量在各地区的均等化。换句话说,作为一国的公民,其所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因居住地的不同而有差异。这种横向均衡是社会公平的要求在公共资金分配上的体现,但在基本公共物品的供给上,各地区应保证有与国家经济实力与发展状况相应的起码水平,如义务教育、公共安全、基本医疗保健、水电设施、交通设施等。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各地的财政能力会存在较大的差别,即使按公共物品供给的最低标准,也会有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的财政困难,这就要求要通过预算管理体制的合理设计,兼顾不同地区的财政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横向均衡目标的实现。

  • 第14题:

    从经济学理论上说,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会造成( )。


    A.资源均衡配置

    B.资源有效配置

    C.产品供给过少

    D.产品供给过多

    答案:D
    解析:
    考查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所谓外部不经济就是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或其他企业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对于那些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来说;由于其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私人成本与外部成本之和),于是倾向于扩大生产,其产出水平就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导致产品供给过多。

    ABC选项说法错误。

  • 第15题:

    下列各项供求变动中,能够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的是( )。

    A、供给不变,需求量增加
    B、供给不变,需求量减少
    C、需求不变,供给量增加
    D、需求不变,供给量减少

    答案:D
    解析:
    如果需求不变,供给量增加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相反,供给量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 第16题:

    纯粹公共产品虽与私人产品有区别,但它的供给同样遵循供给法则,即其供给量与供给价格呈反向变动。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市场制度为什么无法有效地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政府能够有效地供给公共物品吗?


    正确答案:公共物品是指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这些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以某种形式来提供,这是由其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的。
    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非排他性。一旦某公共物品被生产出来,就无法阻止他人对其消费,即是说要排斥任何潜在消费者从这些物品上获益通常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它存在,你可以消费,我也可以消费,而不管你是否为此交了费。二是非竞争性。一个人对某一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妨碍或影响他人对该物品的同时消费,即并不减少其他人从该物品身上获取利益,因为向一个或向多人提供该物品的成本是相同的。典型的如警察、国防,警察保一方社会平安;国防为全体
    国民提供安全保护,它不可能也不应该把任何人排除在外。这与私人物品根本不同。私人物品具有消费上的排他性和竞争性,譬如我消费了一个面包,你就不能再消费这个面包;同时,我消费了这个面包,并不意味着你必然是另一个面包的“潜在消费者”。
    公共物品的特性决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和明显优势。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其不同的提供方式。在私人物品领域大行其道的市场机制,在公共物品领域却显得无能为力。这是因为,公共物品具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搭便车”行为不可避免。正由于公共物品消费存在着不花钱而搭便车的可能,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理性经济人”从自己的成本——收益角度考虑,以最低的成本甚至没有成本去享受公共物品的最大利益,即采用搭便车的方法。长此下去,任由搭便车现象存在,那么最终结果必然出现公共物品的短缺现象,即没有路灯,社会将再一次陷入“黑暗或无序状态”。这决不是一个社会的正常状态。这表明,公共物品领域靠市场机制是难以奏效的,由政府提供就成为人们自然而然的选择。
    如果国力强大,政府有经济实力,可以多提供些纯公共物品,如果政府没有经济能力提供纯公共物品,政府就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准公共物品,到一定的时候再把它变成纯公共物品,这样一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提高。

  • 第18题:

    政府解决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定量配给,向所有合乎条件的人给予同等量的供应,不合乎条件者不能享用这些公共产品;
    2、排队供给,消费者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队消费,愿意等候者可以在自己的顺序上得到消费;
    3、收费供给,向公共产品消费者收费,无力支付或不愿支付费用者不能消费;
    4、免费供给,统一向所有公共产品消费者免费提供

  • 第19题:

    一般说来,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

    • A、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 B、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 C、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 D、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从经济学理论上说,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会造成()。

    • A、资源均衡配置
    • B、资源有效配置
    • C、产品供给过少
    • D、产品供给过多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单选题
    从经济学理论上说,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会造成(  )。[2008年真题]
    A

    资源均衡配置

    B

    资源有效配置

    C

    产品供给过少

    D

    产品供给过多


    正确答案: B
    解析:
    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对于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倾向于扩大生产,产出水平就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多。

  • 第22题:

    不定项题
    当农产品的供给变动后,对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是(  )。
    A

    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

    B

    供给增加,均衡数量增加

    C

    供给增加,均衡数量减少

    D

    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是否能够做到有效均衡供给?

    正确答案: 不能。
    斯蒂格里茨的批判:
    ① 人数问题。
    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是和人口联系在一起的。就私人产品而言,人均效益与消费者人数成反比,而
    公共产品恰恰相反,人数最大其效益才会最大化——人们只有选择一个最大社区,从而失去了讨论公共产品的意义。
    ② 社区内公共产品供应水平和种类的选择方法问题。社区内无远见的投票行动导致了公共产品的无效供应。在成本一定的前提下,当社区提供公共产品存在多种选择时,采取多数投票决定,几乎不会考虑迁移问题。而少数人付出成本没有收益,便会迁移到可以实现个人偏好的社区,从而形成社区公共产品供应的无效率。
    ③ 社区的数目和居民组合问题。在国家疆域一定的前提下,社区数目是有限的不可能使每种偏好相似的人群走到一起,每个社区的居民构成是混合型的,他们对公共产品的意见不可能一致,从而导致地方公共产品供应上的无效率和将各种人组合在各个地区之内的无效率。
    ④ 进一步研究还可以发现:
    由于空间限制、边界划分的历史性和政治性,外部性导致地方公共产品供应不足或过剩,如电视的利益外溢和垃圾处理的成本外溢;
    经济规模不足(最佳成本的产出往往高于社区的需求量,供给能力闲置)导致成本与效率不对称。 由于社区间客观存在财政收入能力于支出的差异,净财政收益(居民从公共产品得到的收益大于所负担的税收成本的净收益)抵消了自由移居带来的竞争效果——脱离了向边际产出搞的社区流动的效率原则。
    富人驱逐穷人的意欲限制了地方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