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通过“强化”、“消退”等途径来塑造和控制儿童的行为。
第1题:
强调儿童知识来自探究和建构的心理学家是()。
A:洛克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华生
第2题:
A、斯金纳
B、华生
C、洛克
D、皮亚杰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模式是由()提出的。
A斯金纳
B华生
C布鲁纳
D桑代克
第6题:
掌握学习模式的提出者()
第7题: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第8题:
道德发展阶段论最早是由()提出的。
第9题:
斯金纳提出了行为改造方式有:()
第10题:
正性强化效果最佳
负性强化效果最佳
惩罚效果最佳
消退效果最佳
惩罚效果居中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模式是由()提出的。
A.斯金纳
B.华生
C.布鲁纳
D.桑代克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第18题:
根据Skinner(斯金纳)的观点,行为塑造是通过正性强化、负性强化、惩罚及消退来完成的,其中:()
第19题:
行为预测和控制点的提出者是()。
第20题:
在斯金纳看来,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
第21题:
加涅
华生
布鲁纳
斯金纳
第22题:
华生
布鲁纳
皮亚杰
斯金纳
第23题:
斯金纳
华生
布鲁纳
桑代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