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和教育上的两大特点是:()
第1题:
A.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科的发展
B.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C.社会的培养目标
D.社会现实
答案:D
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制定首先要考虑学科的发展,其次是儿童的社会性水平,以及社会提出来的要求,也就是社会的培养目标。
第2题:
知识学习的建构过程包括知识的同化与()
A知识的整合
B知识的顺应
C知识的生成
D知识的迁移
第3题:
设计社会性教育活动,还要根据学前儿童发展水平来进行。
第4题: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整合观的是()
第5题:
目标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中,教师即对儿童进行社会认识观念和社会规则的教育,提高社会认识,又要指导儿童实践,把提高儿童社会认识和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结合起来,使儿童的社会性得到发展。
第6题:
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和()的教育两个方面。
第7题: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的发展特点是()
第8题:
儿童语言发展活动教育观认为,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两种机制是()。
第9题:
第10题:
同化与异化
同化与顺应
异化与发展
同化与理解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说要遵循的原则和使用的方法应以()为指导,采用适合现代学前儿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原则、新方法,以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第15题:
美国心理学家墨森认为,()包括学习社会性情绪、对父母和亲人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等。
第16题:
在现代社会,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第17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教育和训练的一门科学,是以()为主要目标,以()、引导社会行为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第18题: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研究的初步兴起阶段的发展特点是()
第19题:
如何在社会性发展和美的熏陶方面对3-6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第20题:
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可以将迁移划分为()
第21题: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
学前儿童认知心理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情感发展
第22题:
知识的整合
知识的顺应
知识的生成
知识的迁移
第23题:
迁移
熏陶
生成
同化
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