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1957年-1961年新中国第3次课程改革中出现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转折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新中国第1次课程改革在()年,这一阶段统一了课程,制定了《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正确答案:1949年—1952

  • 第2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8次大的课程改革。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1986年—2001年新中国第7次课程改革构建了适应()的小学数学课程。


    正确答案:义务教育

  • 第4题:

    1961年—1966年新中国的第4次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围绕“加强()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展开“精讲”与“多练”的讨论。


    正确答案:基础知识

  • 第5题:

    素质教育思想是我国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


    正确答案:指导思想

  • 第6题:

    我国解放后的第一个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是()

    • A、《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 B、《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 C、《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 D、《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正确答案:C

  • 第7题:

    简述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之前时期:百废待兴,全面学习苏联,以及大跃进后的精雕细琢,开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探索。
    第二阶段:1978年至1986年:十年动乱后的拨乱反正,适应四化建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建立
    第三阶段:1986年至2000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一纲多本”
    第四阶段:2001年以来,进行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8题:

    填空题
    新中国第1次课程改革在()年,这一阶段统一了课程,制定了《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正确答案: 1949年—1952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差异、“预设”与“生成”、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以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等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分析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在呈现方式上的改革。

    正确答案: 主要体现在:
    ①价值的主体性
    ②知识的现实性
    ③学习的探究性
    ④经历的体验性
    ⑤过程的开放性
    ⑥呈现的多样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有?

    正确答案: 1)百废待兴,统一课程(1949-1952)
    2)学校、模仿和初步总结苏联经验(1952-1957)
    3)开展“教育革命”,中学内容下移小学(1957-1961)
    4)纠正急躁冒进,加强基础教学,初步构建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体系(1961-1966)
    5)“文化大革命”时期,课程遭到严重破坏(1966-1976)
    6)拨乱反正,课程教材重建(1976-1986)
    7)构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义务教育(1986-2001)
    8)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和实验新教材(2001-)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1986年—2001年新中国第7次课程改革构建了适应()的小学数学课程。

    正确答案: 义务教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建国以来,我国中学数学课程大致经历了几次大的教学改革?()

    • A、5次
    • B、6次
    • C、7次
    • D、8次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简述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差异、“预设”与“生成”、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以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等关系

  • 第15题:

    试分析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在呈现方式上的改革。


    正确答案: 主要体现在:
    ①价值的主体性
    ②知识的现实性
    ③学习的探究性
    ④经历的体验性
    ⑤过程的开放性
    ⑥呈现的多样性

  • 第16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次数学课程改革。

    • A、6
    • B、8
    • C、2
    • D、4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有?


    正确答案: 1)百废待兴,统一课程(1949-1952)
    2)学校、模仿和初步总结苏联经验(1952-1957)
    3)开展“教育革命”,中学内容下移小学(1957-1961)
    4)纠正急躁冒进,加强基础教学,初步构建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体系(1961-1966)
    5)“文化大革命”时期,课程遭到严重破坏(1966-1976)
    6)拨乱反正,课程教材重建(1976-1986)
    7)构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义务教育(1986-2001)
    8)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和实验新教材(2001-)

  • 第18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第一套全国通用五年制小学算术课本是在第()次课程改革期间编写的。

    • A、1
    • B、2
    • C、3
    • D、4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次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 A、七
    • B、八
    • C、六
    • D、九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之前时期:百废待兴,全面学习苏联,以及大跃进后的精雕细琢,开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探索。
    第二阶段:1978年至1986年:十年动乱后的拨乱反正,适应四化建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建立
    第三阶段:1986年至2000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一纲多本”
    第四阶段:2001年以来,进行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素质教育思想是我国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

    正确答案: 指导思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1957年-1961年新中国第3次课程改革中出现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转折点()。

    正确答案: 小学阶段全部学完算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次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