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矫正的目的是()
第1题:
幼儿在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时,若表现出不良行为,教师可及时停止其活动,等表现良好时再让他继续参加,这是学前儿童行为矫正()法的具体运用。
A区别强化
B消退
C隔离
D不兼容行为强化
第2题:
矫正教育中的行为矫正,对矫正教育对象的作用是()。
第3题:
行为矫正的构成要素()
第4题:
认知疗法中使用行为矫正技术的目的是()
第5题:
撤除总是在某种不良行为后出现的强化措施,从而减少该不良行为的发生,这种行为矫正方法是()。
第6题:
健康促进的目的是()。
第7题:
要掌握行为矫正的相关知识
加强思想教育
分析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与已持续的时间
要加强理论学习
第8题:
区别强化
消退
隔离
不兼容行为强化
第9题:
行为塑造
强化训练
在行为和认知之间建立良性循环过程
加强求助者在行为训练中的观察学习
第10题:
良好的行为可习得
不良的行为可习得
某些躯体症状可习得
不良行为可通过行为疗法纠正
以上都正确
第11题:
第12题:
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遵医行为指导
纠正A型行为模式
纠正C型行为模式
采纳促进健康行为
第13题:
既能用来增进行为、也能用来减低行为的行为矫正方法是()
第14题:
要矫正危害大学生健康的不良行为,则应做到:(1)要掌握不良行为的基本特点;(2)要掌握行为矫正的基本理论;(3)();(4)要掌握行为矫正的技术和方法。
第15题:
关于行为学习理论,以下哪项不正确( )
第16题:
当儿童出现不良行为时,施予厌恶刺激或剥夺他正在享受的奖励刺激,这种行为矫正模式是什么?
第17题:
当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教师及时暂停其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以阻止或削弱这种不良行为的再现,这种行为矫正方法是()
第18题:
当儿童出项不良行为时,施与厌恶刺激或剥夺他正在享受的奖励刺激,这种行为矫正模式是()
第19题:
消退法
隔离法
代币制
塑造法
第20题:
是对不良行为或不适应行为矫正
要分析深层的心理冲突
要找出不良行为产生的过去事件
要对行为进行分析以找出不良行为的前提和后果
第21题:
第22题:
大学生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中学生
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
第23题:
积极改变人群不良行为
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改进预防性卫生服务
以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