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西餐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1)西餐传入我国可追溯到13世纪,据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将某些西餐烹饪法传至中国。
    (2)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大量入侵中国时也带来了他们本国的烹饪技法。
    (3)1885年,广州开设了中国第一家西餐厅——太平馆。
    (4)到20世纪20年代,西餐在我国一些沿海城市和大城市发展较快.
    (5)改革开放后,中外合资饭店相继在各大城市建立,外国著名的饭店管理集团进入我国,带来了新的西餐技术和管理方法,我国西餐业迅速与国际接轨,并培养了一批技术和管理人才。

  • 第2题: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1.酝酿提出阶段。从党的十六大以后,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可以看做是酝酿阶段。在这一阶段,酝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吹响了新一轮理论创新的号角,是科学发展观确立的宣言书。之后,总书记又先后提出了“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观点,至此,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思想已初步形成。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首次系统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2.逐步形成阶段。从十六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七大召开,是丰富完善阶段。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不但指导了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而且体现在规划之中,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发展观。
    3.成熟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成熟。十七大的召开,既是科学发展观成熟的标志,也是科学发展观发展的崭新起点。

  • 第3题:

    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从195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率先开办“计算装置与仪器”专业起,到现在主流采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专业教育在中国的大学里已经走过了逾50年的历程。这个历程中总的来看,分为三个突出的时期。
    1.初创时期(1956-1960)
    在这一段时期共开办了14个计算机专业。当时新建的计算机专业大多称为“计算装置”,强调从基本元器件开始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大多设置在自动控制系。  同时,一些重点大学新建了计算数学专业,从事算法设计人才的培养。
    2.发展时期(1978-1986)
    随着十年动乱的结束,国家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在国家科委主持起草的《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又把电子计算机列为8个影响全局的综合性课题,放在突出的地位。我国计算机教育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潮,在这一段时期共开办了74个计算机专业。出现计算机及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专业。在部分重点大学批准建立了计算机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多层次的计算机人才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3.高速发展时期(1994年至今)
    1995年左右,World Wide Web在世界范围的蓬勃兴起使“计算”的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突然觉得需要很多很多的“计算机人才”。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教育中。一方面,若干相关课程被引入到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干脆办起了“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新专业。同时,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计算机教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该阶段的计算机教育特点是:
    (1)计算机专业的内涵和外延发生较大变化
    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内容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理论与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技术、多媒体及其应用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教育内容得以强化。
    (2)办学单位和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
    (3)教材内容逐步与国际接轨
    2000年前后,我国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从国外著名出版公司引进了成套的计算机专业教材,其中包括不少经典的著名教材。

  • 第4题:

    简述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第一阶段大致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可以看成是嵌入式系统的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是以嵌入式微处理器为基础,以简单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
    第三阶段是以嵌入式操作系统为标志的嵌入式系统,也是嵌入式应用开始普及的阶段;
    第四阶段是以基于Internet为标志的嵌入式系统,这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阶段。

  • 第5题:

    简述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①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②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 第6题:

    简述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迄今为止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等阶段,C++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也属于高级语言。

  • 第7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 该专业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计算机理论,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以及计算机应用等五个方面。计算机理论研究内容包括算法分析理论、程序设计语言理论、程序设计方法学。计算机软件研究软件设计、开发、维护和使用过程中涉及的软件理论、方法和技术。具体内容有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程序设计基础、信息管理、软件工程、图形学与可视化计算等。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内容涉及网络结构、数据通信、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等。计算机应用研究应用计算机到各个领域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所涉及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

  • 第8题:

    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包括科学和技术两方面。   


    正确答案: (1)科学侧重于研究现象、揭示规律;
    (2)技术侧重研制计算机和研究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科学是技术的依据,技术是科学的体现;技术得益于科学,它又向科学提出新的课题。科学与技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二者高度融合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的突出特点。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广播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呼号是ECO;
    1924年8月交通部公布了《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无线电广播的第一个法令。
    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是刘瀚;中国自办的第一批广播电台是官方电台,在哈尔滨广播电台开播后,又出现了天津电台和北京电台;
    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民办广播电台;
    1928年,国民党创办了中央广播电台,呼号是XKM,发展为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台;
    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试验广播,标志着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从195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率先开办“计算装置与仪器”专业起,到现在主流采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专业教育在中国的大学里已经走过了逾50年的历程。这个历程中总的来看,分为三个突出的时期。
    1.初创时期(1956-1960)
    在这一段时期共开办了14个计算机专业。当时新建的计算机专业大多称为“计算装置”,强调从基本元器件开始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大多设置在自动控制系。  同时,一些重点大学新建了计算数学专业,从事算法设计人才的培养。
    2.发展时期(1978-1986)
    随着十年动乱的结束,国家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在国家科委主持起草的《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又把电子计算机列为8个影响全局的综合性课题,放在突出的地位。我国计算机教育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潮,在这一段时期共开办了74个计算机专业。出现计算机及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专业。在部分重点大学批准建立了计算机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多层次的计算机人才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3.高速发展时期(1994年至今)
    1995年左右,World Wide Web在世界范围的蓬勃兴起使“计算”的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突然觉得需要很多很多的“计算机人才”。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教育中。一方面,若干相关课程被引入到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干脆办起了“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新专业。同时,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计算机教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该阶段的计算机教育特点是:
    (1)计算机专业的内涵和外延发生较大变化
    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内容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理论与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技术、多媒体及其应用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教育内容得以强化。
    (2)办学单位和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
    (3)教材内容逐步与国际接轨
    2000年前后,我国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从国外著名出版公司引进了成套的计算机专业教材,其中包括不少经典的著名教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谈谈你的专业发展规划,你将成为哪类人才?

    正确答案: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分为3个类型:
    研究型、工程型和应用型。
    研究型人才以知识创新为基本使命,研究的内容可以是计算机系统结构,也可以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还可以是计算机应用技术。
    工程型人才需要考虑基本理论和原理的综合应用,不仅要考虑建造一个系统的性能,还需要考虑代价以及其他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而具体的工程可以是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系统,也可以是软件的系统,包括应用软件或者系统软件。
    应用型人才在各种企事业单位承当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同具体应用领域的人才相比,他们更了解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更善于系统的集成和配置,更有能力管理和维护复杂信息系统的运行。
    各种类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呈金字塔形,从上至下依次为研究型,工程型和应用型。 网络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旨在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及计算机行业发展需要,掌握信息科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研究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我希望我能够成为应用型人才,因为虽然它位于金字塔形的底端,但确是提供数据支持最需要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西餐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1)西餐传入我国可追溯到13世纪,据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将某些西餐烹饪法传至中国。
    (2)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大量入侵中国时也带来了他们本国的烹饪技法。
    (3)1885年,广州开设了中国第一家西餐厅——太平馆。
    (4)到20世纪20年代,西餐在我国一些沿海城市和大城市发展较快.
    (5)改革开放后,中外合资饭店相继在各大城市建立,外国著名的饭店管理集团进入我国,带来了新的西餐技术和管理方法,我国西餐业迅速与国际接轨,并培养了一批技术和管理人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20世纪20年代儿童心理学来到中国。陈鹤琴在1925年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
    30年代肖孝嵘著有《实验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书。由朱智贤主编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于1962年出版,是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密切联系我国儿童教育实际编写教科书的最初尝试。
    80年代中期,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有两个特点:1、社会性发展和社会化的研究开始提到重要地位。2、结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性研究增强。

  • 第14题:

    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


    正确答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基本上有两条路线: 第一类路线,纯技术路线。信息产业是朝阳产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技术更新快,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断补充新知识,同时对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第二类路线,由技术转型为管理。这种转型尤为常见于计算机行业,比方说编写程序,是一项脑力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从事这个行业的专业人才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因而由技术人才转型到管理类人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 第15题:

    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谈谈你的专业发展规划,你将成为哪类人才?


    正确答案: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分为3个类型:
    研究型、工程型和应用型。
    研究型人才以知识创新为基本使命,研究的内容可以是计算机系统结构,也可以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还可以是计算机应用技术。
    工程型人才需要考虑基本理论和原理的综合应用,不仅要考虑建造一个系统的性能,还需要考虑代价以及其他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而具体的工程可以是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系统,也可以是软件的系统,包括应用软件或者系统软件。
    应用型人才在各种企事业单位承当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同具体应用领域的人才相比,他们更了解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更善于系统的集成和配置,更有能力管理和维护复杂信息系统的运行。
    各种类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呈金字塔形,从上至下依次为研究型,工程型和应用型。 网络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旨在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及计算机行业发展需要,掌握信息科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研究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我希望我能够成为应用型人才,因为虽然它位于金字塔形的底端,但确是提供数据支持最需要的。

  • 第16题:

    简述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1、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
    2、试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3、试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4、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 第17题:

    简述我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1)新中国成立以前,出现不少旅游中介机构,但未形成产业化
    2)改革开放以前,成立两个旅行社系统以满足对外接待工作的需要,但接待量不大
    3)中国旅行社行业初创阶段,,由于旅游外联权的下放旅行社行业发展迅速,相关法规条例也相应出台
    4)中国旅行社行业的增长发展阶段,行业结构调整,行业管理更加规范

  • 第18题:

    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1)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
    (2)第二代:1958---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
    (3)第三代:1964---1971年,集成电路计算机;
    (4)第四代:1971----今天,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 第19题:

    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义。 


    正确答案:计算机科学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包括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科学侧重于研究现象、揭示规律;技术则侧重于研制计算机和研究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与技术手段。科学是技术的依据,技术是科学的体现;技术得益于科学,它又向科学提出新的课题。

  • 第20题:

    简述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远古时代,人们利用表情和手势进行思想交流,有了语言之后,可以表达更丰富的信息,文字的创造和印刷术的发明,使信息能够超越时空进行传递。2700年前,我国就出现用烽火传递信息。
    现代通信技术起源于1838年莫尔斯发明的有线电报。它把文字先转换为电信号,传递到远方后再恢复为文字。1876年3月,贝尔发明了最早的电话机。爱迪生在此基础上,利用电磁效应,制成了碳精送话器,使电话机得到重大的改进。1889年第一台自动电话交换机诞生,标志着电话交换走向自动化。此后电话与电视、传真、录用以及因特网结合,出现了电视电话、传真机、录音电话、IP电话等。此外,无绳电话、移动电话也随处可见。
    在无线通信方面,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等人的基础上创立了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87年,德国的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机。1903年无线电话实验成功。1920年无线电广播开始播音。1925年英国人利用机械扫描装置播出了世界上第一幅黑白电视图像,与此同时,美籍苏联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1941年电视大众化开始实现。1929年美国首次完成彩色电视的实验,194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世界第一台电子管彩色电视机。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1.酝酿提出阶段。从党的十六大以后,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可以看做是酝酿阶段。在这一阶段,酝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吹响了新一轮理论创新的号角,是科学发展观确立的宣言书。之后,总书记又先后提出了“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观点,至此,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思想已初步形成。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首次系统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2.逐步形成阶段。从十六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七大召开,是丰富完善阶段。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不但指导了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而且体现在规划之中,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发展观。
    3.成熟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成熟。十七大的召开,既是科学发展观成熟的标志,也是科学发展观发展的崭新起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美国护理专业发展的历程。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

    正确答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基本上有两条路线: 第一类路线,纯技术路线。信息产业是朝阳产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技术更新快,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断补充新知识,同时对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第二类路线,由技术转型为管理。这种转型尤为常见于计算机行业,比方说编写程序,是一项脑力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从事这个行业的专业人才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因而由技术人才转型到管理类人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①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②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