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①与整体规则布置协调
②方便货物的装卸
③通过能力与其它系统协调
④与城市规划密切配合
⑤考虑远景规划,留有发展余地
更多“简述港口铁路的布置原则。”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港口铁路的组成。


    正确答案: 1)港口车站
    2)分区调车场
    3)联络线
    4)铁路装卸线
    5)连接线
    6)其他

  • 第2题:

    完整的港口铁路布置应由()、()以及()三部分组成。


    正确答案:港口车站;分区车场;货物装卸线

  • 第3题:

    在工艺布置与流程方面的港口装卸工艺合理化原则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减少作业数原则;
    2)直线原则;
    3)作业线各环节相互协调原则;
    4)保证运载工具高效作业原则;
    5)防止工艺中断原则;
    6)灵活性原则。

  • 第4题:

    简述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原则。


    正确答案: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除非受绝缘距离条件限制区段,一般情况下,上、下行支柱应对齐布置。
    (2)考虑大机养护作业的需要,有砟轨道区段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均不小于3.1m;无砟轨道区段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为3.0m。
    (3)为缩短停电事故范围,AT所附近和长度大于6km的隧道或隧道群需设置绝缘锚段关节。
    (4)车站站台范围内不宜设置接触网下锚支柱。同一车站范围内的支柱类型宜统一。
    (5)隧道进、出口外100m范围内不宜设置锚段关节下锚支柱。隧道口内距洞口2m左右宜设置AF线对向下锚,PW线下锚转换方式宜根据隧道断面、净空、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情况等综合考虑,一般可采用沿隧道侧壁贯通或在隧道口侧壁下锚后转换到线路中心。隧道外第一根距洞口帽檐顶部结构外缘的距离宜为30~35m。相邻两隧道出入口间距不大于200m时可采用硬横梁安装附加导线或线路侧安装附加线,尽量避免附加线多次跨越接触悬挂。
    (6)平面布置时要避免出现接触网张力补偿装置与线路CPIII桩及声屏障、接触网张力补偿装置与桥栏杆、接触网支柱与声屏障、接触网桥支柱与避车台、接触网支柱基础与排水沟等干扰问题。
    (7)桥梁上和隧道内需要预留支柱基础,悬挂点基础,下锚或锚段关节的空间位置(当需要时)。桥隧设计时应考虑接触网的要求,并将该部分工程的施工也纳入相应的土木工程中,这一方面可节约成本,避免二次施工对桥隧的破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加接触网基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一点在高速铁路的施工中特别重要。

  • 第5题:

    港口铁路的主要组成比分,简述分区车场的主要功能。 


    正确答案:1)港口车站:承担港口列车到发、交接、解编、集结等作业并向各分区车场或装卸线取送车辆的车站。
    2)分区调车场:承担本分区内的车列到发、取送及调车作业的车场。
    3)联络线:港口站至分区车场的衔接线路。
    4)铁路装卸线(码头前沿、库场两侧 等):专供货物车辆装卸作业用的铁路线。
    5)连接线:分区车场至码头、库场装 卸线间的衔接线路及其他连接线路。
    6)其他设施:通信信号、机车、机务 设备、给水排水、供电照明和房建等。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港口陆域布置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适应建港地点的地形、地质条件、后方集疏运条件和施工条件,布置出一个能满足港口陆域功能的平面方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原则。

    正确答案: 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除非受绝缘距离条件限制区段,一般情况下,上、下行支柱应对齐布置。
    (2)考虑大机养护作业的需要,有砟轨道区段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均不小于3.1m;无砟轨道区段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为3.0m。
    (3)为缩短停电事故范围,AT所附近和长度大于6km的隧道或隧道群需设置绝缘锚段关节。
    (4)车站站台范围内不宜设置接触网下锚支柱。同一车站范围内的支柱类型宜统一。
    (5)隧道进、出口外100m范围内不宜设置锚段关节下锚支柱。隧道口内距洞口2m左右宜设置AF线对向下锚,PW线下锚转换方式宜根据隧道断面、净空、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情况等综合考虑,一般可采用沿隧道侧壁贯通或在隧道口侧壁下锚后转换到线路中心。隧道外第一根距洞口帽檐顶部结构外缘的距离宜为30~35m。相邻两隧道出入口间距不大于200m时可采用硬横梁安装附加导线或线路侧安装附加线,尽量避免附加线多次跨越接触悬挂。
    (6)平面布置时要避免出现接触网张力补偿装置与线路CPIII桩及声屏障、接触网张力补偿装置与桥栏杆、接触网支柱与声屏障、接触网桥支柱与避车台、接触网支柱基础与排水沟等干扰问题。
    (7)桥梁上和隧道内需要预留支柱基础,悬挂点基础,下锚或锚段关节的空间位置(当需要时)。桥隧设计时应考虑接触网的要求,并将该部分工程的施工也纳入相应的土木工程中,这一方面可节约成本,避免二次施工对桥隧的破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加接触网基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一点在高速铁路的施工中特别重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港口铁路的组成。

    正确答案: 1)港口车站
    2)分区调车场
    3)联络线
    4)铁路装卸线
    5)连接线
    6)其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港口规划与布置.

    正确答案: (1)港口的组成。港口由水域和路域两大部分组成。水域包括进口航道、港池和锚地。天然掩护条件较差的海港须建造防波堤。港口陆域岸边建有码头,岸上设港口仓库、堆场、港区铁路和道路,并配有装卸和运输机械,以及其他各种辅助设施和生活设施。
    (2)港口规划:一般分选址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两个阶段。
    (3)港口布置三种基本类型:自然地形的布置,也称为天然港;挖入内陆的布置;填筑式布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吞吐量大的港口,其铁路设备布置一般由()、()、()等三部分组成。

    正确答案: 港湾站,港区车场,码头线区货物装卸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港口道路布置原则与方法。

    正确答案: 1.平行、垂直岸线的干道数条
    2.进出港口的道路1∼2条
    3.联系各港区的道路按主要道路考虑
    4.港内道路尽量布置成环形系统
    5.交叉路口设圆弧转角
    6.路面高程与码头、作业区适应,与铁轨顶齐平
    7.道路尽头处设掉头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港口工程选址的原则

    正确答案: 港址的选择:1、有广阔的经济腹地,有足够的货源2、与腹地有方便的交通运输3、与城市发展相协调4、有发展的余地5、满足船舶航行与停泊要求6、有足够的岸线长度与陆域面积7、满足舰船调动的迅速性8、对附近水域、生态、景观不影响9、尽量利用荒地、劣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完整的港口铁路布置由()、()、()三部分组成。


    正确答案:港口车站;分区车场;码头装卸线

  • 第14题:

    在工艺布置与流程方面的港口装卸工艺合理化原则有()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


    正确答案:减少作业数;直线;作业线各环节相互协调;保证运载工具高效作业;防止工艺中断;灵活性

  • 第15题:

    试述港口平面布置的原则。


    正确答案: (1)平面布置应以港口的发展规划为基础,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远近结合和合理分区,并应留有综合开发的余地。各类码头的布置既应避免相互干扰,也应相对集中,以便于综合利用港口设施和集疏运系统。
    (2)新建港区的布置应与原有港区相协调,并有利于原有港区的改造,同时应减少建设过程中对原有港区生产的干扰。
    (3)港口平面布置,应力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安全生产和方便船舶及物流运转。
    (4)平面设计应考虑方便施工,并根据建设条件,注意施工场地的安排。
    (5)港口建设应考虑港口水域交通管理的必要设施,并应留有口岸检查和检查设施布置的适当位置。

  • 第16题:

    吞吐量大的港口,其铁路设备布置一般由()、()、()等三部分组成。


    正确答案:港湾站;港区车场;码头线区货物装卸线

  • 第17题:

    简述港口陆域布置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适应建港地点的地形、地质条件、后方集疏运条件和施工条件,布置出一个能满足港口陆域功能的平面方案。

  • 第18题:

    填空题
    完整的港口铁路布置由()、()、()三部分组成。

    正确答案: 港口车站,分区车场,码头装卸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填空题
    在工艺布置与流程方面的港口装卸工艺合理化原则有()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

    正确答案: 减少作业数,直线,作业线各环节相互协调,保证运载工具高效作业,防止工艺中断,灵活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港口铁路的布置原则。

    正确答案: ①与整体规则布置协调
    ②方便货物的装卸
    ③通过能力与其它系统协调
    ④与城市规划密切配合
    ⑤考虑远景规划,留有发展余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完整的港口铁路布置应由()、()以及()三部分组成。

    正确答案: 港口车站,分区车场,货物装卸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港口陆域布置应遵循的要求。

    正确答案: (1)按照生产区、生活区、辅助区等使用功能分区布置
    (2)仓库堆场与前方泊位相对应
    (3)码头的陆域纵深应根据泊位性质、货种、货运量、装卸工艺及集疏运条件等综合确定。
    要求:陆域设施面积足够、尺度合理、位置适当、车辆进出方便,以便于货物的装卸、储存及集疏运的顺利进行,同时应尽可能争取以较少投资、较快的速度建成投产。
    确定码头前沿高程时应考虑因素:船型、潮位、波浪、陆域地形、港口营运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港口平面布置的原则。

    正确答案: (1)平面布置应以港口的发展规划为基础,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远近结合和合理分区,并应留有综合开发的余地。各类码头的布置既应避免相互干扰,也应相对集中,以便于综合利用港口设施和集疏运系统。
    (2)新建港区的布置应与原有港区相协调,并有利于原有港区的改造,同时应减少建设过程中对原有港区生产的干扰。
    (3)港口平面布置,应力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安全生产和方便船舶及物流运转。
    (4)平面设计应考虑方便施工,并根据建设条件,注意施工场地的安排。
    (5)港口建设应考虑港口水域交通管理的必要设施,并应留有口岸检查和检查设施布置的适当位置。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