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相关问题
  • 第1题:

    从城市产生和发展出发,城市可分为哪三种类型,并简述不同类型城市的功能、特点和形成动因。


    正确答案: (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
    1、形成动因:商品农业的出现和发展,物资集散和交换功能的扩大;
    2、功能:满足农村的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
    3、特点:职能的综合性,发展的稳定性,鲜明的等级性;
    4、类别:集镇、城镇、县城。
    (二)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城市
    1、形成动因:天赋的和人为的交通地理位置;
    2、转运功能的三种类型:实体转运、商业性转运、政治性转运;
    3、功能: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
    4、类别:铁路沿线、铁路枢纽、渡口、河海港、边境和特区、综合运输枢纽城市;
    5、特点:职能较单一,发展起伏较大。
    (三)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
    1、形成动因:天赋的资源和人类某种特殊的需要
    2、功能: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的概念
    3、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联系内容单一,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发展起伏大
    4、类别:矿业、工矿、工业、风景旅游、科学文化城等。

  • 第2题:

    简述企业战略联盟特征和形成的动因。


    正确答案: 战略联盟是公司之间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而结成的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
    战略联盟的特征有:组织的松散性,行为的战略性,合作的平等性,合作关系的长期性,整体利益的互补性,管理的复杂性。
    战略联盟形成的动因:提高企业竞争力,开拓新的市场,争取规模经济,促进研究与开发,降低经营风险,防止竞争过度,实现资源互补。

  • 第3题:

    简述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的形成动因、功能与特点。


    正确答案: (1)形成动因:天赋的和人为的交通地理位置;
    (2)功能: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
    (3)特点:职能较单一,发展起伏较大。

  • 第4题:

    简述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的功能、特点和形成动因。


    正确答案: (1)形成动因:天赋的资源和人类特殊需要。
    (2)功能: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规模经济。
    (3)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联系内容单一,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发展起伏大。

  • 第5题:

    简述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因。


    正确答案:第一,艺术发生的动力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想象、幻想等等原始社会的一切,他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了一个合力,推动着艺术的发生。
    第二,在这个动力系统中,并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有一个因素决定着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这就是人类的生产实践。恩格斯说,马克思为无产阶级所创立的崭新的哲学派别就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和派别”,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认为宗教、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都不过是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可见,生产劳动实践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 第6题:

    问答题
    城市的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了大量的农业人口,使之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扩展了吞并了周围的农业用地,失去徒弟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工人。
    2,城市布局的变化。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聚集、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多样化,城市主要交通工具的出现,增加了城市用地的类型。
    3,城市与环境。城市面积的扩展,使市民接触自然环境的距离愈远,工业在城市中必然对环境产生污染,致使城市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对环境也产生了负面效应。
    4,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生产和人口的聚集,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工业的发展、工业门类的增加、科技的进步、多种产业的协作、科技的交流、使城市的产生带来了巨大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

    人类劳动大分工

    B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C

    军事城堡

    D

    科学技术现代化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的形成动因、功能与特点。

    正确答案: (1)形成动因:天赋的和人为的交通地理位置;
    (2)功能: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
    (3)特点:职能较单一,发展起伏较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跨国战略联盟形成与发展的动因

    正确答案: (1)新技术产品研制与开发成本的需要
    (2)提高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3)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需要
    (4)企业组织战略性革新的需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就是因为城市()的存在和强化,导致城市的形成、发展和迅速生长,这是城市存在和成长的根本动力。

    正确答案: 基本职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从城市产生和发展出发,城市可分为哪三种类型,并简述不同类型城市的功能、特点和形成动因。

    正确答案: (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
    1、形成动因:商品农业的出现和发展,物资集散和交换功能的扩大;
    2、功能:满足农村的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
    3、特点:职能的综合性,发展的稳定性,鲜明的等级性;
    4、类别:集镇、城镇、县城。
    (二)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城市
    1、形成动因:天赋的和人为的交通地理位置;
    2、转运功能的三种类型:实体转运、商业性转运、政治性转运;
    3、功能: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
    4、类别:铁路沿线、铁路枢纽、渡口、河海港、边境和特区、综合运输枢纽城市;
    5、特点:职能较单一,发展起伏较大。
    (三)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
    1、形成动因:天赋的资源和人类某种特殊的需要
    2、功能: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的概念
    3、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联系内容单一,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发展起伏大
    4、类别:矿业、工矿、工业、风景旅游、科学文化城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城市是一个()的地域空间形式,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也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 A、宏观
    • B、特定
    • C、动态
    • D、客观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就是因为城市()的存在和强化,导致城市的形成、发展和迅速生长,这是城市存在和成长的根本动力。


    正确答案:基本职能

  • 第15题:

    简述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正确答案:1)商品农业和中心地方型城镇;
    2)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
    3)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

  • 第16题:

    简述以中心地型城市的形成动因、功能与特点。


    正确答案: (1)形成动因:随着商品农业的出现和发展,物资集散和交换功能的扩大而不断产生和发展;
    (2)功能:满足农村的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
    (3)特点:职能的综合性,发展的稳定性和鲜明的等级性。

  • 第17题: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人类劳动大分工
    • B、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 C、军事城堡
    • D、科学技术现代化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以中心地型城市的形成动因、功能与特点。

    正确答案: (1)形成动因:随着商品农业的出现和发展,物资集散和交换功能的扩大而不断产生和发展;
    (2)功能:满足农村的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
    (3)特点:职能的综合性,发展的稳定性和鲜明的等级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城市基层社区的形成和发展。

    正确答案: 我国城市基层社区是在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和居民委员会辖区这种特定法定社区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从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所发挥的职能来看,他们都或多或少从事着我们后来称之为社区建设的工作内容,并在实际上成为社区建设的组织主体,尤其是居民委员会所承担的公共福利、治安保卫、调解纠纷、动员居民、反映民意等职能完全可以归结为社区建设的内容。但是,城市基层社区的形成发育和我国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城市基层街居体制的变革联系在一起,和街居体制的职能转变,以及逐步向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的拓展密不可分。
    1.社区概念的出现
    1978年以后,被“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的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首先得到恢复,而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街居体制开始逐渐发生变化。经济体制的变革必然要求政治体制,尤其是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其相适应,而处于城市基层的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因为直接处于各种社会问题的最前沿,直接面对各种社会问题,为应付各种挑战其进行变革也是必然的。这种变革最初都是在街居体制的基础上以“社区服务”的名义展开的,而正是社区服务的提出将“社区”的概念引入我国城市基层工作的视野之中。
    1987年,民政部在武汉召开部分城市社区服务座谈会,在探讨社区服务理论的同时,交流了多个城市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会后,民政部门开始有选择地进行社区服务试点,以摸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社区开展社区服务的实践经验。1989年,民政部在杭州召开全国社区服务工作会议,总结推广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并明确了进一步开展社区服务的基本思路。此后社区服务的宣传和探索以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并得到了社会上广泛的理解和支持。1989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初步将社区定位于居民委员会层次上,明确了居民委员会开展社区服务的职责,从而促进了社区服务工作的普及推广。
    作为改革开放后满足居民客观需求的产物,社区服务在依靠基层的街道办事处,尤其是依靠居民委员会为社区中的老年人、残疾人和优抚对象提供社会福利性服务的同时,就在实践中大体上明确了社区的定位。正是“社区服务”的开展,首次将“社区”这一概念引入到我国城市管理领域,社区在我国城市基层工作中得以呈现出来,并在民政部门的推动下大体将其定位于居民委员会这一层次上。
    2.社区的形成和发育
    社区服务将社区引入到我国城市管理领域,社区服务的延伸扩展带动了多项社区工作的产生和发展,1991年,有关理论研究者和民政部门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和思路,此后社区服务逐步拓展为社区建设。
    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对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城市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以及社区发展规划等都作出了系统论述。这标志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开始大力推进。
    在社区建设逐步推进中,我国城市社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城市是一个()的地域空间形式,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也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A

    宏观

    B

    特定

    C

    动态

    D

    客观


    正确答案: A
    解析: 城市是一个动态的地域空间形式,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也是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正是这样,现代城市的发展开始凸显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动力机制,这些机制主要有:①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②科技革命与创新;③全球化与新经济;④城市文化特质。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的功能、特点和形成动因。

    正确答案: (1)形成动因:天赋的资源和人类特殊需要。
    (2)功能: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规模经济。
    (3)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联系内容单一,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发展起伏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因。

    正确答案: 第一,艺术发生的动力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想象、幻想等等原始社会的一切,他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了一个合力,推动着艺术的发生。
    第二,在这个动力系统中,并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有一个因素决定着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这就是人类的生产实践。恩格斯说,马克思为无产阶级所创立的崭新的哲学派别就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和派别”,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认为宗教、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都不过是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可见,生产劳动实践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正确答案: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