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沈家本“会通中外”的法律思想的主张。
第1题:
沈家本“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的法律思想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了好的法律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执法之人。那么,怎样才能有好的执法之人呢?沈家本主张:
第一,所有国家官吏,上至,下至百里长吏,都要知法。尤其是有权发布命令的中枢长官更要知法,否则就会给司法实践造成极大的危害。
第二,“治狱乃专门之学,非人人之所能为。”因此,司法官吏应具有专门学识,都应该象皋陶、苏公那样精通法律。“虞舜施刑,必属皋陶,周公敬狱,必推苏公。”
第三,设置律学博士,教授法学。沈家本认为,因为法律为专门之学,所以律学博士一职十分重要,不可或无。为了培养法学专门人才,就应当设立专门的学校,并从邻国日本东京请来博士讲学。
第2题: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法贵得人”的思想主张的是()。
A.康有为
B.严复
C.洪仁玕
D.沈家本
第3题:
试述沈家本的资产阶级法治主张及其意义。
沈家本既是清王朝中力图“变法自强”的谋臣,又是近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在考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法学文献的同时,还热心探索西方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他认为,实行资产阶级的法治主义,就能使国家强盛。他论述资产阶级法治主义的内容甚多,而且还夹杂着儒家的德主刑辅思想:
(一)论法的性质和作用
沈家本认为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是衡量天下万事万物的一种客观标准。同时也认为法律是人民生命所系的大事,决不可等闲视之。他认为,法律的作用在于治民和治国。
(二)法随时变,“会通中外”
沈家本认为,法律应该随着古今形势的不同,而为之损益,不能简单袭用。
(三)法须统一、平等
沈家本针对清末制定新律之后,旧律并未废除,新旧参差,轻重互异,提出断罪之律必须统一的主张。在适用法律时也必须贯彻统一、平等的原则。
(四)教化为先,以刑辅之
沈家本继承了儒家的法律与教育相结合、德主刑辅的思想,并结合世界发展的潮流,阐明了法律乃道德教化之辅的思想。
第4题:
简述沈家本“会通中西”的修律主张。
(1)将儒家的德主刑辅思想与资产阶级法治揉合在一起论证法的性质和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治民。认识到只有法度立,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2)执法原则。主张在适用法律时应贯彻统一、平等原则。抨击传统中国法律适用上的特权现象,引进西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原则,提出旗人汉人“一体同科”的主张。另外,从仁恕之心出发,沈家本还提出用法从宽思想,反对严刑重罚。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刑法,已“日趋于轻”,中国应顺应世界潮流,改重为轻。这种轻刑思想较之封建重刑主义思想,是一大历史进步。
(3)注重法律人才的培养。他认为,只有公正贤良的执法者,才能更好地执行法律。“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主张所有国家官吏,“皆宜知法”,尤其司法官吏,更应具有专门知识,方能胜任自己职责。为此,他设置律学博士,传授法学,又奏请清政府成立法律学堂,并从外国聘请法学家,培养法律人才。
(4)重视法理学的研究和宣传。认为法学的盛衰与政治息息相关:政治决定法律,法学盛,政未必盛,但法学衰,政则必衰。这一主张对法学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总之,“会通中西”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民主科学性和人民性,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法律与法学的进步思想性质,是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一份宝贵的学术遗产。
略
第5题:
沈家本实行资产阶级法治主义的法律思想
第6题:
清末主张变法,提出“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的思想家是()
第7题:
下列主张中不属于沈家本的是()
第8题:
沈家本认为()为审断之本.
第9题:
谭嗣同
沈家本
张之洞
梁启超
第10题:
第11题:
会通中外
平恕
德主刑辅
一体同科
第12题:
沈家本
张之洞
李鸿章
梁启超
第13题:
沈家本认为()为审断之本.
A.会通中外
B."平恕"
C.德主刑辅
D.一体同科
第14题:
清末主张“平恕”为审断之本的思想家是()
A.沈家本
B.张之洞
C.李鸿章
D.梁启超
第15题:
沈家本修律的基本原则是“(),博稽中外。”
参与古今
略
第16题:
清末主张“平恕”为审断之本的思想家是()
第17题:
提出“专以法律为治”的思想家是()
第18题: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法贵得人”的思想主张的是()。
第19题:
明清之际,主张“严以治吏”、“宽以养民”的思想家是()
第20题:
康有为
严复
洪仁玕
沈家本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