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惩罚令的内容中一般不包括()。A、所搜集的证据B、被告人的家庭情况C、所使用的刑法条款D、被告的有过失的行为

题目

德国惩罚令的内容中一般不包括()。

  • A、所搜集的证据
  • B、被告人的家庭情况
  • C、所使用的刑法条款
  • D、被告的有过失的行为

相似考题
更多“德国惩罚令的内容中一般不包括()。A、所搜集的证据B、被告人的家庭情况C、所使用的刑法条款D、被告的有过失的行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被告人是马车夫,是从1895年起受雇于经营马车出租业的雇主。在受雇期间,被告人驾驭双辔马车,而其中一匹马为绕缰之马,时时用尾巴绕缰绳,并用力压低缰绳,被告人与雇主对该马的缺点都清楚。1896年7月19日,被告人正驾驭马车之际,该马在某街头突然用尾巴绕缰绳并用力下压,被告人虽然想拉缰绳制御该马,但不奏效,马向前飞跑,致行人受伤。检察官以过失伤害罪提起公诉,但原判法院宣告无罪,检察官不服,提出上诉,案件移至德国帝国法院。该法院驳回上诉,理由是,要肯定基于违反义务的过失责任,不能仅凭被告人曾认识到“驾驭有恶癖之马可能伤害行人”,还要以被告人当时是否能基于该认识而向雇主提出拒绝使用此马。但我们不能期待被告人不顾自己的职业损失、违反雇主的命令而拒绝使用此马,因此,被告人不负过失责任。 【答题要求】 1.运用所掌握的刑法学知识论述本案中所包含的法理; 2.要点充分,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表述准确。


    正确答案:
    【答案及解析】
    上述案例中,法官在判决时所用到的理论即为期待可能性理论。所谓期待可能性,是指根据具体情况。有可能期待行为人不实施违法行为而实施其他适法行为。期待可能性的理论认为,如果不能期待行为人实施其他适法行为,就不能对其进行法的非难,因而不存在刑法上的责任。期待可能性不仅存在着有无的问题(是否排除责任),而且还存在程度问题(是否减轻责任)。刑法不能强人所难。具体到上述案例来说,我们不可能期待被告人不顾自己的职业损失、违反雇主的命令而拒绝使用此马,因此,被告人不负过失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刑法条文大多将缺乏期待可能性的行为排除在犯罪之外。例如,依照《刑法》第207条第2款的规定,只有“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才成立犯罪。立法者之所以将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排除在犯罪之外,即是考虑到了犯罪发生后,当事人不实施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是根本不可能的。再者,期待可能性的概念比较模糊,其要件与界限并不明确,如果将其作为一般性的责任阻却事由,会导致法的不安定性。因此,只是在极为稀有的案件中才以缺乏期待可能性为由,排除犯罪的成立。
    在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上,理论界存在争议。大致有以下学说:行为人标准说、平均人标准说、法规范标准说或国家标准说。上述三种学说只是把握了期待可能性判断标准的部分侧面,并无重要意义。就行为人身体的、心理的条件等能力而言,必须以具体的行为人为基准,而不可能以一般人为基准,但这并幂意味着,以“因为是这个行为人所以没办法”为由而排除责任。“平均人”也不意味着统计学意义上的平均人,而是在何种程度上可以期待适法行为的意义上而言的,纯粹是规范的概念。在期待一方与被期待一方存在紧张关系时,如何判断就是规范问题。总之,要在考虑行为人能力的前提下,判断能否期待行为当时的行为人通过发挥其能力而不实施违法行为。

  • 第2题:

    证人证明他所看见的放火者不是被告人,此证言是反驳证据(无罪证据) 。()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B.只要被告人对其犯罪行为供认不讳,认罪服法,即使没有其他证据,也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处以刑罚,但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C.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D.只要被告人对其犯罪行为供认不讳,认罪服法,即使没有其他证据,也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处以刑罚,但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答案:A,C
    解析:
    《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据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C。
    @##

  • 第4题:

    被告人周某、常某等五人持枪抢劫、杀人案中,下列哪些案件事实需要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
    A.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
    B.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
    C.对被告人从重处罚的事实
    D.被告人有刑事责任能力


    答案:A,B,C,D
    解析:

  • 第5题: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刑事诉讼中,必须运用证据予以证明的案件事实是()。

    • A、被告人的身份
    • B、法律规定的推定事实
    • C、被告人的行为目的
    • D、被告人的责任

    正确答案:A,C,D

  • 第6题:

    根据刑法罪行法定原则,下列陈述中哪一个陈述是错误的()。

    • A、只有刑法明文规定的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才能给被告人定罪
    • B、对被告人的量刑须依照刑法的规定
    • C、未经人民法院的审判,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 D、在对被告人的量刑中,从重、从轻、减轻处罚的量刑,须按照刑法的规定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无罪判决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形()。

    • A、被指控的犯罪事实根本不存在
    • B、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了被指控的犯罪行为
    • C、被告人的行为并没有构成犯罪
    • D、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死亡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被告人的供述一般都是()

    • A、直接证据
    • B、间接证据
    • C、传来证据
    • D、辩护证据

    正确答案:D

  • 第9题:

    下列关于口供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有()。

    • A、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 B、只有被告人口供,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 C、没有被告人口供,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 D、口供也是证据的一种,经查证属实后可以作为定案的一种根据
    • E、只有本案共同被告人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一般不能据以定罪判刑

    正确答案:A,B,C,D,E

  • 第10题:

    下列陈述中,属于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有()。

    • A、被告人揭发非同案犯的犯罪行为
    • B、被告人揭发同案犯的共同犯罪行为
    • C、被告人否认犯罪
    • D、被告人认罪

    正确答案:B,D

  • 第11题:

    单选题
    德国惩罚令的内容中一般不包括()。
    A

    所搜集的证据

    B

    被告人的家庭情况

    C

    所使用的刑法条款

    D

    被告的有过失的行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口供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有()。
    A

    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B

    只有被告人口供,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C

    没有被告人口供,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D

    口供也是证据的一种,经查证属实后可以作为定案的一种根据

    E

    只有本案共同被告人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一般不能据以定罪判刑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对被告人执行监视居住的有()

    A、当地公安派出所

    B、受委托的乡政府

    C、受委托的被告人的所在单位

    D、被告人近亲属


    参考答案:A,C

  • 第14题: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B.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C.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D.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重证据不轻信E1供原则。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 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 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 第15题:

    与被告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被告人有利的证言,或者 与被告人有利害冲突的证人所作的对该被告人不利的证言应当慎重使用,有其他证据印证的, 可以采信。以上说法体现了哪一刑事证据规则?
    A.关联性规则 B.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C.补强证据规则 D.最佳证据规则


    答案:C
    解析:
    【考点】刑事证据规则
    【解析]补强证据规则,是指为了防止误认事实或发生其他危险性,而在运用某些证明力显然薄弱的证 据认定案情时,必须有其他证据补强其证明力,才能被法庭采信为定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 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_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本题题干中表述出 自《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7条,对于有下列情形的证据应当慎重使用,有其 他证据印证的,可以采信:(1)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的被害人、证人和被告人,在对案件事实的认知和表达上 存在一定困难,但尚未丧失正确认知、正确表达能力而作的陈述、证言和供述;(2)与被告人有亲属关系或者 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被告人有利的证言,或者与被告人有利害冲突的证人所作的对该被告人不 利的证言。这是我国关于证人证言补强的规定,故本题选择C。

  • 第16题:

    德国惩罚令内容不包括()。

    • A、被告的有过失的行为
    • B、所搜集的证据
    • C、所使用的刑法条款
    • D、被告人的家庭情况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若用p、q、r表示逻辑变项,则“只有被告人口供而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这一语句所表达的是( )命题,可用符号公式表示为()。


    正确答案:((p∧~q)→~r)

  • 第18题:

    对同时构成()的被告人,应当同时引用相关的《刑法》条款从重处罚。

    • A、主犯
    • B、从犯
    • C、累犯
    • D、毒品再犯

    正确答案:C,D

  • 第19题:

    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对被告人执行监视居住的有()

    • A、当地公安派出所
    • B、受委托的乡政府
    • C、受委托的被告人的所在单位
    • D、被告人近亲属
    • E、被告人聘请的律师

    正确答案:A,C

  • 第20题:

    根据证据所证明的事实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还是不利,证据可划分为()和()。


    正确答案:控诉证据;辩护证据

  • 第21题:

    刑法所惩罚的主观罪过只有故意或过失。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2题:

    判断题
    刑法所惩罚的主观罪过只有故意或过失。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德国惩罚令内容不包括()。
    A

    被告的有过失的行为

    B

    所搜集的证据

    C

    所使用的刑法条款

    D

    被告人的家庭情况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