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浙两省交界处某一偏僻山沟里发现一具无名女尸,尸体用石块整齐地覆盖着,中心现场离山路15米,地上灌木丛生,无拖拉、搏斗痕迹,尸检发现,死者身穿红色海马毛毛衣,下穿深白色直条深色裤子,衣着鲜艳、完整,身长160厘米,25岁左右,尸体无抵抗伤,现场勘查确认,死者系他杀无疑。侦查员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走访获取的情况,推断本案或者是抢劫杀人,或者是案犯跟踪强奸后杀人灭口,或者是熟人预谋杀人。而如果是抢劫杀人,则案犯不必采用氰化物杀人这一特殊手段,也不必用石块覆盖尸体,可见不是抢劫杀人;而如果是案犯跟踪强奸杀

题目

在皖、浙两省交界处某一偏僻山沟里发现一具无名女尸,尸体用石块整齐地覆盖着,中心现场离山路15米,地上灌木丛生,无拖拉、搏斗痕迹,尸检发现,死者身穿红色海马毛毛衣,下穿深白色直条深色裤子,衣着鲜艳、完整,身长160厘米,25岁左右,尸体无抵抗伤,现场勘查确认,死者系他杀无疑。 侦查员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走访获取的情况,推断本案或者是抢劫杀人,或者是案犯跟踪强奸后杀人灭口,或者是熟人预谋杀人。而如果是抢劫杀人,则案犯不必采用氰化物杀人这一特殊手段,也不必用石块覆盖尸体,可见不是抢劫杀人;而如果是案犯跟踪强奸杀人灭口,则现场必有搏斗、拖拉痕迹,但从现场情况看,死者衣着完整,中心现场无拖拉、搏斗痕迹;再说案犯为用氰化物杀人也不好解释,可见这种可能性也不大。因此,能解释得通的只能是:熟人预谋杀人。 是怎样运用的?


相似考题
更多“在皖、浙两省交界处某一偏僻山沟里发现一具无名女尸,尸体用石块整齐地覆盖着,中心现场离山路15米,地上灌木丛生,无拖拉、搏斗痕迹,尸检发现,死者身穿红色海马毛毛衣,下穿深白色直条深色裤子,衣着鲜艳、完整,身长160厘米,25岁左右,尸体无抵抗伤,现场勘查确认,死者系他杀无疑。 侦查员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走访获取的情况,推断本案或者是抢劫杀人,或者是案犯跟踪强奸后杀人灭口,或者是熟人预谋杀人。而如果是抢劫杀人,则案犯不必采用氰化物杀人这一特殊手段,也不必用石块覆盖尸体,可见不是抢劫杀人;而如果是案犯跟踪强”相关问题
  • 第1题:

    2018年月9日早6时,公司员工张某被发现死于办公室内。经勘查,死者仰卧于地板上,衣兜被翻动掏出,预部有225px长的切割伤,一把西瓜刀上有两枚灰粉指纹。室内办公桌被翻动,文件散落一地。经法医检验,死者是最后一次进餐后5小时死亡的。经调查发现死者8日晚6时在公司食堂吃的晚饭。
    对于案发现场,侦查人员勘查现场时,正确的做法有

    A.侦查人员对于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应当进行勘验或者检查,及时提取、采集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证、生物样本等
    B.执行勘查的侦查人员勘查现场时,应当持有刑事犯罪现场勘查证
    C.公安机关对案件现场进行勘查不得少于二人。勘查现场时,应当邀请与案件无关的公民作为见证人
    D.勘查现场,应当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图,制作笔录,由参加勘查的人和见证人签名

    答案:A,B,C,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刑事案件现场勘查 。
    第二步,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08条,209条,210条,211条的规定,ABCD选项都正确。
    因此,选择ABCD选项。

  • 第2题:

    黄田村系某县西侧城郊结合部的一个村庄,村东侧建有一处公园,村西北侧建有一座工厂,以下是黄田村民黄某被杀案的分析报告中的部分内容。



    根据案件分析报告中的现场情况(图1),下列对该案件性质分析恰当的是:

    A.激情杀人案
    B.预谋杀人案
    C.抢劫杀人案
    D.过失杀人案

    答案:B
    解析:
    激情杀人是刑法理论上激情犯罪的一种,与预谋杀人相对应,即本无任何故意杀人动机,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失去理智,失控进而将他人杀死。预谋杀人是指在故意杀人动机的支配下将他人杀害。抢劫杀人是指抢劫过程中抢劫财物并杀害被害人。过失杀人是指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过失致人死亡。根据现场勘验结果,死者先是后脑受钝器重击,失去反抗后面部又再次受到击打而死,并且死者财物并未丢失,属于典型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故意杀人,因此选择B选项。

  • 第3题:

    某日凌晨3时,某案犯爬窗进入一金饰店盗窃,作案后,案犯为了毁痕灭迹,逃避侦查,故意向现场洒水,随后沿入口逃离现场,也未引起他人注意。次日早七时左右,店主开门发现金饰店情况异常,并意识到可能发生盗案,因此,没有进入店内,而是立即打“110”报案。公安局侦查人员及时赶到了现场,并开始对现场进行勘查。 问题:此案现场是否原始现场?为什么?


    正确答案:此案现场是原始现场。因为现场在犯罪分子逃离后到勘查人员开始进行勘查前,没有受到认为非故意和重大自然力的破坏。犯罪分子向现场洒水行为仍属犯罪的后续行为,虽然可能破坏了原来的现场,但确又形成了新的现场。

  • 第4题:

    男性,23岁,人称假姑娘,某日发现吊死在办公室,现场无搏斗痕迹。他身着女性假发,女士内衣,乳罩,长裙,高跟鞋。内裤上有大量精斑。如果作司法鉴定,重点考虑()

    • A、他杀后移尸现场
    • B、自杀现场
    • C、性窒息现场
    • D、同性恋失恋后自杀
    • E、窥淫症被发现后自杀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在皖、浙两省交界处某一偏僻山沟里发现一具无名女尸,尸体用石块整齐地覆盖着,中心现场离山路15米,地上灌木丛生,无拖拉、搏斗痕迹,尸检发现,死者身穿红色海马毛毛衣,下穿深白色直条深色裤子,衣着鲜艳、完整,身长160厘米,25岁左右,尸体无抵抗伤,现场勘查确认,死者系他杀无疑。 侦查员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走访获取的情况,推断本案或者是抢劫杀人,或者是案犯跟踪强奸后杀人灭口,或者是熟人预谋杀人。而如果是抢劫杀人,则案犯不必采用氰化物杀人这一特殊手段,也不必用石块覆盖尸体,可见不是抢劫杀人;而如果是案犯跟踪强奸杀人灭口,则现场必有搏斗、拖拉痕迹,但从现场情况看,死者衣着完整,中心现场无拖拉、搏斗痕迹;再说案犯为用氰化物杀人也不好解释,可见这种可能性也不大。因此,能解释得通的只能是:熟人预谋杀人。 上述运用了哪些推理?


    正确答案: 运用了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 第6题:

    在浙江省某山路发现一具无名男尸。现场勘查发现:死者身穿辽宁省某市针织厂产的绒裤,沈阳市某厂产的外衣?现场遗留物中有吉林咨某单位的证明一张和沈阳市某单位的介绍信一张。侦查人员据此提出“该死者很可能是东北人”的侦查假设。该假设的提出运用了()。

    • A、联言推理
    • B、假言推理
    • C、归纳推理
    • D、类比推理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某树林里发现一具男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场的勘查应当持有《勘查证》
    • B、为了确定死因,可以解剖尸体,不需要通知死者家属到场
    • C、死者家属拒绝在《解剖尸体通知书》上签名的,不影响解剖
    • D、对于所有尸体,在通知后家属拒绝领回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及时处理

    正确答案:A,C

  • 第8题:

    死者家属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不影响解剖尸体或者开棺检验,但是应当在()上注明。

    • A、《解剖尸体通知书》
    • B、笔录
    • C、现场勘查记录
    • D、尸体检验报告书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问答题
    在皖、浙两省交界处某一偏僻山沟里发现一具无名女尸,尸体用石块整齐地覆盖着,中心现场离山路15米,地上灌木丛生,无拖拉、搏斗痕迹,尸检发现,死者身穿红色海马毛毛衣,下穿深白色直条深色裤子,衣着鲜艳、完整,身长160厘米,25岁左右,尸体无抵抗伤,现场勘查确认,死者系他杀无疑。 侦查员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走访获取的情况,推断本案或者是抢劫杀人,或者是案犯跟踪强奸后杀人灭口,或者是熟人预谋杀人。而如果是抢劫杀人,则案犯不必采用氰化物杀人这一特殊手段,也不必用石块覆盖尸体,可见不是抢劫杀人;而如果是案犯跟踪强奸杀人灭口,则现场必有搏斗、拖拉痕迹,但从现场情况看,死者衣着完整,中心现场无拖拉、搏斗痕迹;再说案犯为用氰化物杀人也不好解释,可见这种可能性也不大。因此,能解释得通的只能是:熟人预谋杀人。 是怎样运用的?

    正确答案: 侦查人员首先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走访获取的事实材料以及侦查科学知识,提出关于案件性质的选言推理:“本案或者是抢劫杀人,或者是案犯跟踪强奸杀人灭口,或者是熟人预谋杀人。”然后,在选言命题基础之上提出两个假言命题:①“如果本案是抢劫杀人,则案犯不必采用氰化物杀人这一特殊方法,也不必用石块覆盖被害人尸体;”②“如果本案是案犯跟踪强奸后杀人灭口,现场必有搏斗、拖拉痕迹;”在此基础上,侦查人员又通过现场情况:①“用石块覆盖尸体”;②“现场有氰化物”;③“无搏斗、拖拉痕迹”,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从而否定选言推理的两个选言肢,最后,再运用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确定了剩下的一个选言肢“死者系他杀”为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在皖、浙两省交界处某一偏僻山沟里发现一具无名女尸,尸体用石块整齐地覆盖着,中心现场离山路15米,地上灌木丛生,无拖拉、搏斗痕迹,尸检发现,死者身穿红色海马毛毛衣,下穿深白色直条深色裤子,衣着鲜艳、完整,身长160厘米,25岁左右,尸体无抵抗伤,现场勘查确认,死者系他杀无疑。 侦查员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走访获取的情况,推断本案或者是抢劫杀人,或者是案犯跟踪强奸后杀人灭口,或者是熟人预谋杀人。而如果是抢劫杀人,则案犯不必采用氰化物杀人这一特殊手段,也不必用石块覆盖尸体,可见不是抢劫杀人;而如果是案犯跟踪强奸杀人灭口,则现场必有搏斗、拖拉痕迹,但从现场情况看,死者衣着完整,中心现场无拖拉、搏斗痕迹;再说案犯为用氰化物杀人也不好解释,可见这种可能性也不大。因此,能解释得通的只能是:熟人预谋杀人。 上述运用了哪些推理?

    正确答案: 运用了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死者家属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不影响解剖尸体或者开棺检验,但是应当在()上注明。
    A

    《解剖尸体通知书》

    B

    笔录

    C

    现场勘查记录

    D

    尸体检验报告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设“黄××是会使用注射器的”这一命题为假,“黄××是本案同案犯”这一命题为真,则下述命题中必然为真的有()。
    A

    黄××不仅是会使用注射器的人,而且他是本案的同案犯

    B

    如果黄××是会使用注射器的人,那么他就是本案的同案犯

    C

    如果黄××不是会使用注射器的人,那么他就不本案的同案犯

    D

    黄××或者不是会使用注射器的人,或者不是本案的同案犯

    E

    并非黄××既不是会使用注射器的人,也不是本案的同案犯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2018年月9日早6时,公司员工张某被发现死于办公室内。经勘查,死者仰卧于地板上,衣兜被翻动掏出,预部有225px长的切割伤,一把西瓜刀上有两枚灰粉指纹。室内办公桌被翻动,文件散落一地。经法医检验,死者是最后一次进餐后5小时死亡的。经调查发现死者8日晚6时在公司食堂吃的晚饭。
    对于本案的侦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根据法医鉴定意见可以推断,被害人的死亡时间应在2018年1月8日晚11时左右
    B.由于案发现场没有发现破坏痕迹,可以推定为原始现场
    C.侦查人员应当将提取的指纹等痕迹与情报信息系统进行比对,以确定是否可以与其他案件并案侦查
    D.本案作案动机可能是抢劫杀人

    答案:A,B,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和取证,犯罪动机判断。
    第二步,题中鉴定意见说明死者是最后一次进餐后5小时死亡的,经调查发现死者8日晚6时在公司食堂吃的晚饭,故死亡时间为2018年1月8日晚11时左右,A正确。原始现场为犯罪嫌疑人离开作案现场到侦查人员到来之间这段时间未被他人或外力破坏的现场,根据题意,死者处于办公室内,可以推定为原始现场,B选项正确。侦查人员对提取的证据进行比对,目的是寻找线索,有助于破案,C选项正确。题中死者衣服被翻动,办公室也被翻动,可能是抢劫杀人,D选项正确。
    因此,选择ABCD选项。

  • 第14题:

    甲在被羁押期间,得知同监舍的乙(因聚众斗殴被刑事拘留)掌握乙的同案犯丙曾经入室抢劫杀人的情况,就将这一线索报告给看守所警察,并设法说服乙揭发了丙抢劫杀人的事实。公安机关据此侦破了丙的抢劫杀人案件。此案中( )。

    A.甲和乙均成立重大立功
    B.甲不成立立功,乙成立重大立功
    C.甲和乙均成立立功
    D.甲成立立功,乙成立重大立功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重大立功。重大立功是犯罪分子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所谓“重大”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情形。本案中甲获得线索,揭发了丙,并说服丙的同案犯乙揭发丙的罪行,并查证属实,二人均符合立功的条件。又因抢劫杀人属于重大罪行,所以甲乙均属于重大立功,故答案为A项。

  • 第15题:

    以下行为属于工具性攻击行为的是()

    • A、甲因仇视乙而将其杀害
    • B、2012年8月14日,警察将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案犯周XX击毙
    • C、丙被人辱骂后因愤怒而将其打伤
    • D、精神分裂症患者丁受命令性幻听的影响而伤人毁物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在皖、浙两省交界处某一偏僻山沟里发现一具无名女尸,尸体用石块整齐地覆盖着,中心现场离山路15米,地上灌木丛生,无拖拉、搏斗痕迹,尸检发现,死者身穿红色海马毛毛衣,下穿深白色直条深色裤子,衣着鲜艳、完整,身长160厘米,25岁左右,尸体无抵抗伤,现场勘查确认,死者系他杀无疑。 侦查员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走访获取的情况,推断本案或者是抢劫杀人,或者是案犯跟踪强奸后杀人灭口,或者是熟人预谋杀人。而如果是抢劫杀人,则案犯不必采用氰化物杀人这一特殊手段,也不必用石块覆盖尸体,可见不是抢劫杀人;而如果是案犯跟踪强奸杀人灭口,则现场必有搏斗、拖拉痕迹,但从现场情况看,死者衣着完整,中心现场无拖拉、搏斗痕迹;再说案犯为用氰化物杀人也不好解释,可见这种可能性也不大。因此,能解释得通的只能是:熟人预谋杀人。 写出其推理形式和推理过程。


    正确答案: 其推理形式为:
    或者p或者q或者r;
    如果p则s,非s,所以非p;
    如果q则t,非t,所以非q;
    所以r。

  • 第17题:

    对病理尸体解剖的准备,下面不正确的是()

    • A、主持尸检人员确认尸检手续,包括死亡证明、尸检申请或委托等
    • B、主持尸检人员认真阅读和熟悉有关死者的临床资料
    • C、进行尸检编号并登录于尸检登记本上
    • D、尸检过程现场文字记录、摄影或录像等工作的准备
    • E、当尸检手续齐备时,不必请死者家属或委托代理人确认尸体

    正确答案:E

  • 第18题:

    某日深夜,室内有男女二人同居,死者为女性,据嫌疑人男性林某自述,因夜晚喝酒过量睡死过去,半夜醒来时发现同居女性已死,自己配带的手枪在死者身旁,拿枪时,不慎走火又开一枪,就报警。经现场勘查检验,死者身高1.64米,在右侧太阳穴有一2×3厘米的创口,创口表皮外翻,创口边缘有灼烧痕迹,创口周围有黑褐色烟晕及射击残留物,系射入口。死者衣著整齐,无挣扎搏斗伤痕。射入口离死者足跟1.53米,在左侧太阳穴有一射出口,射出口离死者足跟1.53米。在室内东墙上距地面1.5米处有一直径为2厘米的园形弹着点痕迹。系垂直射击形成,在死者右手检出射击残留物12个,左手未检出射击残留物。现场勘查时地面确有枪弹弹着点并能形成跳弹的痕迹特征。嫌疑人右手亦检出射击残留物,但数量较少,试述该死者是自杀还是他杀?并申述理由?


    正确答案: 死者系自射而死,开枪时贴近射击,因创口有火药气体灼烧痕迹特征。根据东墙上弹着点的痕迹特征,死者是站立姿势,开枪时头略向左侧倾斜,其右手检出射击残留物达12个之多,较嫌疑人数量多。只有贴近射击时才有可能有这么多的射击残留物。且死者衣著整齐无挣扎搏斗的伤痕,故系自射而死。

  • 第19题:

    某小区大门口发生一起持枪抢劫杀人案,死者倒在小区门前公路,公安机关到达现场后使用警戒带。小区居民张某为看热闹擅自进入警戒区,经警告无效,可以将其强制带离现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问答题
    在皖、浙两省交界处某一偏僻山沟里发现一具无名女尸,尸体用石块整齐地覆盖着,中心现场离山路15米,地上灌木丛生,无拖拉、搏斗痕迹,尸检发现,死者身穿红色海马毛毛衣,下穿深白色直条深色裤子,衣着鲜艳、完整,身长160厘米,25岁左右,尸体无抵抗伤,现场勘查确认,死者系他杀无疑。 侦查员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走访获取的情况,推断本案或者是抢劫杀人,或者是案犯跟踪强奸后杀人灭口,或者是熟人预谋杀人。而如果是抢劫杀人,则案犯不必采用氰化物杀人这一特殊手段,也不必用石块覆盖尸体,可见不是抢劫杀人;而如果是案犯跟踪强奸杀人灭口,则现场必有搏斗、拖拉痕迹,但从现场情况看,死者衣着完整,中心现场无拖拉、搏斗痕迹;再说案犯为用氰化物杀人也不好解释,可见这种可能性也不大。因此,能解释得通的只能是:熟人预谋杀人。 写出其推理形式和推理过程。

    正确答案: 其推理形式为:
    或者p或者q或者r;
    如果p则s,非s,所以非p;
    如果q则t,非t,所以非q;
    所以r。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对病理尸体解剖的准备,下面不正确的是()
    A

    主持尸检人员确认尸检手续,包括死亡证明、尸检申请或委托等

    B

    主持尸检人员认真阅读和熟悉有关死者的临床资料

    C

    进行尸检编号并登录于尸检登记本上

    D

    尸检过程现场文字记录、摄影或录像等工作的准备

    E

    当尸检手续齐备时,不必请死者家属或委托代理人确认尸体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浙江省某山路发现一具无名男尸。现场勘查发现:死者身穿辽宁省某市针织厂产的绒裤,沈阳市某厂产的外衣?现场遗留物中有吉林咨某单位的证明一张和沈阳市某单位的介绍信一张。侦查人员据此提出“该死者很可能是东北人”的侦查假设。该假设的提出运用了()。
    A

    联言推理

    B

    假言推理

    C

    归纳推理

    D

    类比推理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某日凌晨3时,某案犯爬窗进入一金饰店盗窃,作案后,案犯为了毁痕灭迹,逃避侦查,故意向现场洒水,随后沿入口逃离现场,也未引起他人注意。次日早七时左右,店主开门发现金饰店情况异常,并意识到可能发生盗案,因此,没有进入店内,而是立即打“110”报案。公安局侦查人员及时赶到了现场,并开始对现场进行勘查。此案现场是否原始现场?为什么?

    正确答案: 此案现场是原始现场。因为现场在犯罪分子逃离后到勘查人员开始进行勘查前,没有受到认为非故意和重大自然力的破坏。犯罪分子向现场洒水行为仍属犯罪的后续行为,虽然可能破坏了原来的现场,但确又形成了新的现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