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论述错误的是?()
第1题: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莫寿於殇子,()。天地与我并生,()。
第2题: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宜。”《庄子》这句话的思维模式属于()。
第3题:
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是()。
第4题:
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模式的是()
第5题:
下列观点中,反映了古人“参天化育”的生态观的是()
第6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第7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柔弱胜刚强
主张“灭智弃圣”“使民无知”
提出“损不足而补有余”的救世方案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第8题:
“上下与天地同流”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第9题:
第10题: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上下与天地同流。”
“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第11题:
老子
孔子
庄子
荀子
第12题: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第13题: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体认“()”的人生。
第14题: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出自()。
第15题:
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
第16题:
“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思想的萌芽。
第17题:
《论语》
《孟子》
《中庸》
《庄子》
第18题: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论衡》: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论语》: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第19题: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儒家思想的缺陷
表达了万物齐一,浑然一体的思想
出自《庄子•逍遥游》
与“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表达的思想一致
第20题:
第21题:
春秋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
《道德经》是他思想的代表作
他的思想代表了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悲观失望的低迷精神状态
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反映了他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第22题:
环境决定论
人类中心论思想
人定胜天论思想
人地协调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