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一句与自强不息无关()。”
第1题:
下列各句中“为”做动词的有()。
第2题:
下列孔子语录,对道德修养提出要求的是()。
第3题: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自于()
第4题:
翻译: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
第5题:
下列句子中,含有“名词用如动词”的是()
第6题:
自强不息不仅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品格。下列体现自强不息的典故、名言有()。 ①大禹治水 ②愚公移山 ③精卫填海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第7题:
翻译: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第8题: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9题: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10题:
②③⑤
①②⑤
②③④
①③⑤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13题:
《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要善于钻研,不可一味空想的一段话是()
第14题: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第15题:
下列语录中不能提炼出成语的一项是()
第16题:
()在国际上被称为Golden Rule。
第17题:
其善者,吾则行之;其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第18题:
下列选项中哪一句蕴含的意义与其他句子不同()。
第19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谿。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第20题: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第21题: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
第22题:
第23题: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