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政治成了后哲学的文化主题,这在现象上表现为社会现实的泛审美化和泛政治化。
第1题:
后哲学或后主体主义的艺术哲学以非哲学、非美学的多元艺术经验为主题,进行了哪些方向上的艺术哲学尝试?()
第2题:
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的双向融合的体现是()。
第3题:
章士钊曾说:“提倡新文学,自是根本救济之法,然必其国政治差良,其度不在水平线下,而后有社会之事可言。文艺其一端也。欧洲文事之兴,无不与政事(即政论)并进。”作者意在说明()
第4题:
古代社会政治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
第5题:
什么叫做液泛?出现液泛时有什么现象?
第6题:
中国当代文学转型的重要特征有()。
第7题:
宗法与专制的结合,在文化上的反映则是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
第8题:
“十七年”与“文革”时期的文学最大的特征是()
第9题:
社会政治化
政治社会化
政治文化扩散
政治文化传播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哲学与宗教
神学与人学
艺术与政治
诗学与知识
第13题:
中国文化具有一种泛审美主义的文化特征,西方文化具有一种泛科学主义的文化特征。
第14题:
社会的政治文化的学习、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就是()。
第15题:
每次饮酒后都感到“烦闷解除”,逐渐形成了饮酒的嗜好,这种现象属于()。
第16题:
第六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主题是()。
第17题:
塔内溶液出现拦液后,液泛的现象有哪些?
第18题:
简述德育泛政治化的表现。
第19题:
高等教育使受教育者政治化,而政治化的内容是由()决定的。
第20题:
第21题:
泛政治化
多元化的文学生活
趋向个性化和个人化的方向
行政手段仍不时介入文学生产
第22题:
泛东亚论
泛埃及论
泛希腊论
泛罗马论
第23题:
现象学
本质学
解释学
解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