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曾就读于日本仙台东北大学的中国人是()。A、藤野B、胡适C、鲁迅D、茅盾”相关问题
  • 第1题:

    曾发表《狂人日记》的是()。

    • A、陈独秀
    • B、李大钊
    • C、胡适
    • D、鲁迅

    正确答案:D

  • 第2题:

    祥林嫂是()在短篇小说《祝福》中塑造的艺术典型。

    • A、郁达夫
    • B、茅盾
    • C、胡适
    • D、鲁迅

    正确答案:D

  • 第3题:

    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鲁迅为什么选择学医?又为什么决定弃医从文?


    正确答案: A.鲁迅选择学医,因为他从阅读中得知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也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遇到战争则去做军医救护伤员。
    B.鲁迅决定弃医从文,缘于在医学课间插播的时事性幻灯画片中所见:日俄战争中,一个中国人为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同胞却麻木地充当看客。使他认识到思想不觉醒,医好了身体又能奈何?

  • 第4题: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正确答案:弃医从文

  • 第5题:

    说徐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的评论家是()。

    • A、茅盾
    • B、鲁迅
    • C、阿英
    • D、胡适

    正确答案:A

  • 第6题:

    《藤野先生》中,‘我’是在日本的()上学。

    • A、东京
    • B、水户
    • C、仙台
    • D、神奈川

    正确答案:C

  • 第7题:

    问答题
    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鲁迅为什么选择学医?又为什么决定弃医从文?

    正确答案: A.鲁迅选择学医,因为他从阅读中得知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也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遇到战争则去做军医救护伤员。
    B.鲁迅决定弃医从文,缘于在医学课间插播的时事性幻灯画片中所见:日俄战争中,一个中国人为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同胞却麻木地充当看客。使他认识到思想不觉醒,医好了身体又能奈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藤野先生》回忆作者早年学医时的生活经历,地点不是在()
    A

    日本

    B

    仙台

    C

    北京

    D

    仙台医专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且介亭杂文》是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
    A

    胡适

    B

    郭沫若

    C

    鲁迅

    D

    茅盾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曾就读于日本仙台东北大学的中国人是()。
    A

    藤野

    B

    胡适

    C

    鲁迅

    D

    茅盾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正确答案: 弃医从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下面是一堂语文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师:《藤野先生》的作者是谁?(鲁迅) 师:鲁迅的原名叫什么?(周树人) 师:《藤野先生》写于哪一年?(1926年) 师:鲁迅是哪一年到日本学习的?(1902年) 师:鲁迅在日本学习的地点有几个?(两个) 师:哪两个?(东京、仙台) 师:鲁迅在仙台学的是什么专业?(医学) 师:鲁迅学了多长时间的医学?(两年) 师:藤野是鲁迅的第几个老师?(第二个) …… [注]:第二个括号内的内容为学生的答案。试从教学相长的视角出发,对这段对话加以分析和评论。

    正确答案: (1)从教学相长的角度来看,上述对话的方式是不合理的,它实际已经走入了师生对话的误区。在这堂课上,教师问了很多问题。如果只看这堂课的形式,不能不说这是一堂"对话"课。但是这种对话虽然比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有进步之处,但它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说,仍然是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种对话具备了真正对话的“形”,而不具备其“神”,即深入人的精神世界,拓展人的精神自由,因而缺乏实效性,无法实现教学相长。
    (2)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应当: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着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双向交流、沟通与理解;②是师生双方互相倾听、反馈的过程;③是一种师生之间围绕某个问题或主题进行持续探讨的过程。
    (3)因此,教师在对话教学中应该改变满堂灌式的对话,注重创设对话轻松自由的氛围,科学设计对话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实现教学相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 A、琐记
    • B、范爱农
    • C、藤野先生
    • D、无常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且介亭杂文》是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

    • A、胡适
    • B、郭沫若
    • C、鲁迅
    • D、茅盾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

    • A、本城书塾
    • B、南京水师学堂
    • 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
    • D、仙台医专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藤野先生》回忆作者早年学医时的生活经历,地点不是在()

    • A、日本
    • B、仙台
    • C、北京
    • D、仙台医专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1919年提出“整理国故”口号的是()。

    • A、胡适
    • B、鲁迅
    • C、李大钊
    • D、茅盾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单选题
    我国第一位白话诗人是(  )。
    A

    胡适

    B

    鲁迅

    C

    郭沫若

    D

    茅盾


    正确答案: A
    解析:
    胡适(1891.12.17~1962.2.24),中国新诗的第一人。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率先发表《白话诗八首》,是最早尝试新诗创作、最有代表性的初期白话诗人。因此A项正确。

  • 第19题:

    单选题
    祥林嫂是()在短篇小说《祝福》中塑造的艺术典型。
    A

    郁达夫

    B

    茅盾

    C

    胡适

    D

    鲁迅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
    A

    本城书塾

    B

    南京水师学堂

    C

    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

    D

    仙台医专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1919年提出“整理国故”口号的是()。
    A

    胡适

    B

    鲁迅

    C

    李大钊

    D

    茅盾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藤野先生》中,‘我’是在日本的()上学。
    A

    东京

    B

    水户

    C

    仙台

    D

    神奈川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教师准备选择一篇语言“如话家常”“平淡自然”的散文指导学生品味散文语言。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

    朱自清《春》

    B

    茅盾《白杨礼赞》

    C

    汪曾祺《昆明的雨》

    D

    鲁迅《藤野先生》


    正确答案: 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