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知”的看法,朱熹承认“格,来也”和“知,接也”的说法。
第1题:
“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中“知”的含义是()。
第2题:
朱熹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里“穷”是指()。
第3题:
“彼知丘之著於己也,知丘之适楚也,以丘为必使楚王之召己也,彼且以丘为佞人也。”中的“著”是指()。
第4题:
“不唤人知不己知,唤不知人也”是()自谏的格言。
第5题:
下列各句中,“知”字可以释作“知道”的是()。
第6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也。”
第7题:
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第8题:
《荀子》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第13题: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第14题:
翻译: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第15题:
翻译:义者,正也。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
第16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句中的最后一个“知”指的是智慧。
第17题: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 问题:请简要翻译上文?
第18题:
翻译: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第19题:
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是知也”的“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明智
知识
了解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