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牵涉到个人和他人、社会的利益关系,而且又可以做善恶评价的行为,才可称之为道德行为。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保卫人员非道德行为是指()。
第4题:
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判断人们行为的是非善恶的一种标准称为()。
第5题: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以经济地位为尺度,调节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第6题:
教师道德原则在教育领域中体现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关系是()
第7题:
对教师道德评价的认识正确的是()
第8题:
划分道德行为类型的客观基础是()。
第9题:
以行为善恶为评价标准
可以通过法律来进行评价
是把他人的道德行为作为评价对象
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以上均正确
第10题:
行为者如何看待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问题
行为者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问题
行为者如何看待他人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
行为者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内部的关系问题
行为者如何看待和处理非个人利益方面的关系问题
第11题:
认为社会整体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认为社会整体利益是个人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
把个人利益作为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
认为社会整体利益是道德行为发展的动力
第12题:
保卫人员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同他人、社会和国家发生利害关系的行为
具有社会意义的,只能运用纪律规范对其进行评价的行为
具有法律意义的,可以对其进行善良与罪恶评价的行为
具有善恶意义的,可以对其进行法律评价的行为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保卫人员道德行为是指()。
第16题: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
第17题:
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调节人与人之间和个人与()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第18题:
有关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认识正确的是()
第19题:
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第20题:
下列行为中,属于以追求个人利益为基础的道德选择是()
第21题:
没有社会意义的,不能对其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
具有善恶意义的,可以对其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
仅仅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可以对其进行法律评价的行为
具有社会意义的,只能运用纪律规范对其进行评价的行为
第22题:
道德评价
道德规范
道德认识
道德行为
第23题:
道德品质又称“品德”和“德性”
是个人处理个人同他人、个人同社会的利益关系的习惯
是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集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