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论述《史记》艺术特色。”相关问题
  • 第1题:

    论述〈一千零一夜〉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一千零一夜》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是其框架式结构形式。作品中大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中又包孕着别的故事,所有的故事在一个总纲性故事中。这些故事有重叠、有平行,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上下衔接,前后呼应,形成连绵不断的有机整体。这种“框式结构”后来被众多国家的小说家所采用。
    第二是其浓郁的东方情调和瑰丽的想象色彩,表现了它浪漫主义的特点。诸如珍珠、翡翠、麝香等东方宝物,诸如神灯、魔戒指、飞毯等神怪世界,诸如六神魔怪、暗语神算等奇思异想,其丰富生动的想象,大胆荒诞的夸张,曲折离奇的情节,形成特有的传奇色调,创造了一个可以实现一切奇迹的充满美丽幻想的神话世界。第三是其人物塑造,善于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如真、善、美的形象,总是与它的对立面假、丑、恶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互为反衬。这种鲜明的对比方法蕴含着民间说书艺人对故事人物的褒贬,突出了人物性格,加强了故事的感染力。第四是其诗文并茂,流畅自然的语言风格,吟歌、吟诗、谚语、俚语与通俗易懂的叙述语言相结合,生活气息浓厚。总之,它那丰富生动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它不仅成为阿拉伯艺术的瑰宝,也成了世界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第2题:

    试论述《史记》纪传体的特色。


    正确答案: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的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虽然这五种体例各有区别,但它们却是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十二本纪是纲领,统摄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3000年的兴衰沿革。十表、八书作为十二本纪的补充,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网络。三十世家围绕十二本纪而展开,用司马迁自己的话来说,世家与本纪的关系,犹如“二十八宿环北拱,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太史公自序》)。如果说本纪是北斗,那么,世家就是环绕北斗的二十八宿;如果说本纪是车毂,那么,世家就是汇集于车毂的辐条。至于七十列传,则是历史天宇上北斗、二十八宿以外的羣星。《史记》由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而形成的结构框架,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在设计上颇具匠心,同时也使它的叙事范围广泛,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图。十二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各朝兴衰终始,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八书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世家主要是贵族之家的历史,列传是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史记》这部纪传体通史著作,在体例上冲破了以往历史散文的局限,能够把更多的内容纳入其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总体风貌。

  • 第3题:

    论述吴门画派的形成发展及其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苏州远在唐代就是繁荣的都市之一,为各种艺术活动的集中地区.明中期以后,吴门画派在此兴起.沈、文、唐、仇的出现不仅仅打破了“院体”和“浙派”垄断画坛的局面,而标志明代绘画独立面貌的形成.他们以在野士大夫、文人学士的角色,有着不大受约束力,在艺术上,他们在继承上,追求气韵神采的笔墨效果,以一种新倾向,接近世俗生活.

  • 第4题:

    简要论述吴门画派的形成发展极其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中国明代中期的绘画派别,亦称“吴派”。因苏州为古吴都城,有吴门之谓,而其主要代表人物如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均属吴郡人,故名。
    在吴门派崛起之前的明代初期,江南苏州、无锡地区已经有一批画家,如杜琼、刘珏、陈汝言、徐贲、陈暹等人,他们大都擅长诗文,有较高的文学修养。绘画上主要继承元代黄公望、王蒙传统,创作以笔情墨趣为主的文人画。他们的艺术给吴门派的开宗人沈周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故可称为这一画派的前驱。由于当时受皇室赏识的宫廷院体绘画以及别具一格的浙派称雄画坛,杜琼等人的作品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注意,他们的主要活动为文学创作,故未自成派系。吴门派在山水画上成就突出,无论对元四家或南宋院体绘画,都有新的突破。在人物画和花卉画方面也各有建树,除仇英外,另外3人尤其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使文人画的这一优良传统更臻完美、普遍,有力地影响了明代后期直至清初画坛。

  • 第5题:

    论述朦胧诗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朦胧诗强调对人的自我价值的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诗人在觉醒与叛逆、迷茫与清醒、痛苦与庄严、失落与寻找、追悔与重建的感伤诗情中建构了一个新的诗学主题。
    朦胧诗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反叛和变革,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朦胧诗高扬主体意识,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屏弃客观再现,意象的瞬间撞击和组合、语言的变形与隐喻构成整体象征,使诗的内涵具有多义性。捕捉直觉与印象,用情感逻辑取代物理逻辑,于时空转换和蒙太奇造成诗歌情绪结构的跳跃性和立体感,使诗歌情绪内涵获得了弹性张力空间。朦胧诗意味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探索的再出发,意味着诗坛恢复了与世界现代诗坛的某些联系。

  • 第6题:

    问答题
    试论述《史记》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史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总的特点是善序事理、善写人物。
    ①、《史记》采用采用“互见法”,让各个纪传相互配合,该详就详,能简就简。在挑选和组织材料方面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平。
    ②、《史记》注重叙事方法,讲究结构艺术。不论是个人单传还是数人合传,都能写得脉络清楚又摇曳多姿。
    ③、《史记》写人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对此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让历史人物的个性鲜明地突现在读者面前。
    ④、《史记》善于抓住矛盾冲突,营造紧张气氛,让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的发展和解决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⑤、《史记》的语言通俗、简练富于情感,富有表现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从《左转》、《史记》中任选一部作品,论述其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 史记艺术成就:
    《史记》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有典型性。其塑造人物形象,善于准确捕捉历史人物的特征和精心选材,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虚实相生手法、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映衬等来刻划人物。
    (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史记》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壮之美悲剧人物,与此相应,其叙事与场面描写多具有悲壮色彩。《史记》的叙事和场面描写,还有诙谐滑稽的喜剧美。这类描写虽不及前者多,但也不在少数,最集中的表现是《滑稽列传》,其中的人物言谈行事,均注重讽谏,诙谐风趣,轻松幽默,逗人发笑。
    (3)浓郁的抒情性。司马迁的不幸遭遇使他满怀悲愤,他将这种浓郁的感情融入《史记》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划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如《屈原列传》是一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项羽本纪》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伯夷列传》是一首喷发出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诗。
    (4)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艺术风格。《史记》的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美。而总体上看,全书则以阳刚之美为主。这主要表现在:气魄宏伟,笔力千钧;内容奇伟,惊心动魄;气势凌厉,一泻千里。
    (5)结构和语言。《史记》整体结构系统宏伟,人物传记的结构,一般开头先介绍人物姓氏、籍贯,中间是记叙主体,选择与人物性格、事功最相关的几事件进行叙述,结尾以太史公曰表作者自己之意见。具体每篇传记的写作,有时又比较灵活。其人物传记,又有分传、合传、寄传、杂传,这也是作者根据人物的性格及事功,进行的结构安排。其结构对后世史书及传记文学的创作有深远影响。语言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首先是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特征。如正直口吃的周昌廷争之言、毛遂自荐之语,最突出的是陈涉、项羽、刘邦表述早年的抱负之语的不同表现。其次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通俗、简洁、精炼,富于感情,有很强的表现力。有些语言接近当时口语,有的直接用民谣、谚语,这使其语言更丰富,富于表现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论述《红与黑》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红与黑》是斯丹达尔的代表作,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主要表现在下面几方面:
    第一,小说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了时代的本质特征。作家选取了3个典型环境:先是惟利是图的维立叶尔城,平庸下流的官员哇列诺有一段妙言,他对商人说:“给我两个你们中间最笨的。”对律师说:“给我两个最无知识的。”对医生说:“指出两个欺诈的庸医”。然后挥挥手,“让我们一块儿统治吧]”然后是阴森可怖的贝尚松神学院,表面是上帝的场所,实际上尔虞我诈,同样的争名夺利。最后是政治中心巴黎,弥漫着政治阴谋腐败以及森严的等级关系,对下层平民的警惕与敌意,这三种环境由下至上,从外省到京城,构成了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基本面貌。这就是主人公于连要面对的社会现实。这样的典型环境为于连的行为方式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同时也为他的悲剧性结局铺垫了基础。于连从本质上与这个社会本是格格不人的,但他清楚地知道现在已不是拿破仑时代,只能以虚伪换取信任,以玩弄手腕获得地位,以绝顶的聪明才智“跟整个社会作战”。于连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既揭示了法国大革命留下的深厚影响、复辟时期贵族与教会的腐败统治,又说明了平民青年在专制特权社会中失败的必然性。
    第二,出色的心理描写,斯丹达尔自称是“人类心灵的观察家”,《红与黑》中,他几乎对所有人物的心理都有细致的分析。特别对于连在各种情境下的感受,内心斗争,爱与恨、勇敢与怯懦、骄傲与自卑、狂热与颓废、欢乐与痛苦等心理活动,都分析的细致人微。例如,在德·瑞那市长家的花园里,他已感到市长夫人对他的好感,但由于对等级关系的极度戒备,他误以为是市长夫人对他的戏弄,但他又不能退却,认为去征服对方才是自己的责任。于是暗地订下计划,要在几点钟握住夫人的手。在这之前,一直是他紧张、激烈、矛盾的思考,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这无疑给于连的行动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并突出了他的高傲、自卫、进攻性的性格。还有于连在高山上看着雄鹰在天空飞翔,心潮起伏,感慨人类的渺小、无能,表现了于连的精神世界,使他的进击和失败都具备了丰厚的内涵,增加了人物的力度和分量。
    第三,《红与黑》情节紧凑,结构严谨,故事单线发展,线索分明,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以他与市长夫人、侯爵小姐的恋爱生活为“纬”,辅之以三个典型环境,前后衔接自然顺畅,条理清晰,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 第9题:

    从《左转》、《史记》中任选一部作品,论述其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 史记艺术成就:
    《史记》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有典型性。其塑造人物形象,善于准确捕捉历史人物的特征和精心选材,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虚实相生手法、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映衬等来刻划人物。
    (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史记》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壮之美悲剧人物,与此相应,其叙事与场面描写多具有悲壮色彩。《史记》的叙事和场面描写,还有诙谐滑稽的喜剧美。这类描写虽不及前者多,但也不在少数,最集中的表现是《滑稽列传》,其中的人物言谈行事,均注重讽谏,诙谐风趣,轻松幽默,逗人发笑。
    (3)浓郁的抒情性。司马迁的不幸遭遇使他满怀悲愤,他将这种浓郁的感情融入《史记》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划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如《屈原列传》是一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项羽本纪》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伯夷列传》是一首喷发出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诗。
    (4)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艺术风格。《史记》的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美。而总体上看,全书则以阳刚之美为主。这主要表现在:气魄宏伟,笔力千钧;内容奇伟,惊心动魄;气势凌厉,一泻千里。
    (5)结构和语言。《史记》整体结构系统宏伟,人物传记的结构,一般开头先介绍人物姓氏、籍贯,中间是记叙主体,选择与人物性格、事功最相关的几事件进行叙述,结尾以太史公曰表作者自己之意见。具体每篇传记的写作,有时又比较灵活。其人物传记,又有分传、合传、寄传、杂传,这也是作者根据人物的性格及事功,进行的结构安排。其结构对后世史书及传记文学的创作有深远影响。语言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首先是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特征。如正直口吃的周昌廷争之言、毛遂自荐之语,最突出的是陈涉、项羽、刘邦表述早年的抱负之语的不同表现。其次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通俗、简洁、精炼,富于感情,有很强的表现力。有些语言接近当时口语,有的直接用民谣、谚语,这使其语言更丰富,富于表现力。

  • 第10题:

    论述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扬州八怪”以怪著称,系因他们的艺术风貌背离了当时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画派。清代的正统画派包括以“四王”为首的山水画派和以恽寿平为代表的花鸟画派,他们受明末董其昌等文人画风的影响,讲求恪守古法,到了后期更是缺乏生气和个性。
    扬州八怪”在艺术观上最突出的是重视个性表现。他们提倡风格独创,主张“自立门户”,他们公然宣布,自己的作品是为了卖钱谋取生活,撕破了过去文人画家把绘画创作视为“雅事”的面纱。在作品的题材上,他们一方面继承了文人画的传统,把梅、兰、竹、菊、松、石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此来表现画家清高、孤傲、绝俗外,另一方面他们还运用象征、比拟、隐喻等手法,通过题写诗文,赋予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思想表现形式。在笔墨上,他们不受约束,纵横驰骋,直抒胸臆。由于他们的作品和当时流行的含蓄典雅的花鸟画风相违背,所以常受到评论家猛烈批评,被称之为“怪”。尽管“扬州八怪”的艺术当时只流行于扬州及其邻近的地区,但是它在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画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扬州八怪”一生的志趣大都融汇在诗文书画之中,绝不粉饰太平。他们用诗画反映民间疾苦、发泄内心的积愤和苦闷、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在封建制度极端残酷又大兴文字狱的时代,他们却敢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邓拓在咏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时曾写道“歌吹扬州惹怪名,兰香竹影伴书声”。
    “扬州八怪”主要以泼墨写意花鸟画为主,诗、书、画、印融会贯通,丰富了绘画的表现形式,并以金石书法入画,崇尚恣肆雄强的磅礴气势和朴茂奇崛之美,在艺术面貌上开一代新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们的艺术大都取材花鸟,以写意为主要表现方式。在创作中重视个性,力求创新,不同程度地突破传统美学规范,带有某些反传统的意义,作品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但在当时,他们并不能够被完全理解,甚至被视为左道旁门,而受到“非议”。但正是他们开创了画坛上新的局面,为花鸟画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 第11题:

    试论述《史记》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史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总的特点是善序事理、善写人物。
    ①、《史记》采用采用“互见法”,让各个纪传相互配合,该详就详,能简就简。在挑选和组织材料方面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平。
    ②、《史记》注重叙事方法,讲究结构艺术。不论是个人单传还是数人合传,都能写得脉络清楚又摇曳多姿。
    ③、《史记》写人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对此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让历史人物的个性鲜明地突现在读者面前。
    ④、《史记》善于抓住矛盾冲突,营造紧张气氛,让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的发展和解决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⑤、《史记》的语言通俗、简练富于情感,富有表现力。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它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问答题
    论述《史记》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不仅是伟大的史学著作,同时是杰出的传记文学名著。其文学成就表现在:
    (1)发愤抒情。全书包含作者强烈感情。作者把对英雄行为赞美景仰,对邪恶行为愤恨鄙视之情凝聚笔端,渗透字里行间,使作品具有震撼心灵的感染力。尤其将英雄人物悲剧命运写得壮美动人。例如项羽乌江自刎,屈原抱石投江等,令人感叹流泪。
    (2)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项羽刘邦,廉颇蔺相如等。
    (3)运用多种文学手段叙事记人。叙述历史事件,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剪裁得当,使故事情节生动曲折,矛盾冲突高潮迭起,颇具小说、戏剧意味。刻画人物,善于在激烈矛盾冲突中,运用对比、烘托、反衬、细节描写、个性化语言、气氛渲染等各种手法,多侧面展示和突出人物性格。
    (4)语言生动传神,简洁明快,富于表现力。既吸收先秦散文书面语言,又提炼民间口头语言。叙述语言简洁流畅,人物对话切合身份、个性、处境,生动形象传达音容笑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5)书中著名篇章成为后代戏曲创作丰富源泉。如“霸王别姬”、“将相和”、“赵氏孤儿”等,皆取材于《史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试论述《史记》纪传体的特色。

    正确答案: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的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虽然这五种体例各有区别,但它们却是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十二本纪是纲领,统摄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3000年的兴衰沿革。十表、八书作为十二本纪的补充,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网络。三十世家围绕十二本纪而展开,用司马迁自己的话来说,世家与本纪的关系,犹如“二十八宿环北拱,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太史公自序》)。如果说本纪是北斗,那么,世家就是环绕北斗的二十八宿;如果说本纪是车毂,那么,世家就是汇集于车毂的辐条。至于七十列传,则是历史天宇上北斗、二十八宿以外的羣星。《史记》由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而形成的结构框架,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在设计上颇具匠心,同时也使它的叙事范围广泛,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图。十二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各朝兴衰终始,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八书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世家主要是贵族之家的历史,列传是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史记》这部纪传体通史著作,在体例上冲破了以往历史散文的局限,能够把更多的内容纳入其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总体风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