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论崇高的一个基本观点是()。
第1题:
A、数学的崇高
B、力学的崇高
C、体积大
D、威力大
E、逻辑的崇高
第2题:
如何理解《论崇高》中的“崇高”?
第3题:
康德分析崇高,认为其特征是“无形式”的着作是()
A《判断力批判》
B《美学》
C《论崇高》
D《谈美书简》
第4题:
康德认为,崇高的事物往往是巨大的,巨大表现在()
A数学的崇高
B力学的崇高
C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D艺术的崇高
第5题:
康德论崇高
第6题:
康德是从哪两个方面讨论“崇高”的“无形式”特性()
第7题:
崇高的特征是“无形式”,即对象的形式无规律、无限制或无限大。
而美的形式是有规律、有限制的。
崇高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学的崇高,一种是力学的崇高。
崇高是人对自己伦理道德的力量、尊严的胜利的喜悦,是与理性观念直接相联系的。
必须有众多的“理性观念”和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对崇高进行欣赏。欣赏崇高需要有更多的主观条件,因此,崇高比美更具有主观性。
第8题:
数学的崇高
力学的崇高
体积大
威力大
第9题:
柏拉图
朗吉弩斯
康德
博克
第10题:
《判断力批判》
《美学》
《论崇高》
《谈美书简》
第11题:
古罗马时期的朗加纳斯在《论崇高》中最早使用了“崇高”这一范畴。
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者博克,详尽研究了崇高与美的不同特点。
康德对崇高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他认为崇高的特征是“无形式”,即对象的形式无规律、无限制或无限大。
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崇高就是绝对理念大于感性形式。
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崇高的定义,强调了崇高在客观事物本身,而不是观念或“无限“引起的。
第12题:
崇高具有进步力量
崇高具有观念的力量
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崇高一般都是庞然大物
第13题:
A、崇高只能在心灵的想象中去把握
B、崇高是表现在作为“艺术前的艺术”的古代的象征型艺术中的
C、崇高的特征就是内容的表现,同时也就是对表现的否定
D、理念是崇高的本质
E、形式是崇高的本质
第14题:
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朗吉诺斯
C博克
D康德
第15题:
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的美学家是()
A柏拉图
B朗吉弩斯
C康德
D博克
第16题:
应该如何理解《论崇高》中的“崇高”?
首先,崇高是一种伟大的事物和景观。它一方面存在于生活中,宇宙万物中。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植根于我们心灵中的热情与渴望。热爱崇高是人类的天性。当我们培养了崇高的感情,对崇高充满渴望,我们的思想就会超越客观存在的界限,就会用想象力、创造力去发现万物的丰富、雄伟和美丽。欣赏崇高,领悟崇高,发现崇高,创造崇高,这才是人生的目的。 郎吉努斯所谓的崇高,主要指文章风格的审美特质。其本质是美学上的阳刚之美。崇高的风格代表着高洁、深沉、不同凡响的意味,激昂、磅礴、如火如荼的热情,旷达、豪放、宛如浩海的气概,刚劲、雄健、炮击弩发的劲势,以及高超、绝妙、光芒四射的文采。总之,崇高既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又是作用于我们主观的热情与渴望。崇高激励我们超越周围的界限,去发现,去创造。从根本上讲,崇高是一种宏大的境界。
略
第17题:
康德把崇高分为()。
第18题:
第19题:
“数学的崇高”
“力学的崇高”
“体积的崇高”
“精神的崇高”
第20题:
A数学的崇高
B力学的崇高
C体积大
D威力大
E逻辑的崇高
第21题:
第22题:
毕达哥拉斯
朗吉诺斯
博克
康德
第23题:
数学的崇高
力学的崇高
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艺术的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