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式七檩举架的飞檐为()举,檐步为()举。
第1题:
小式建筑五檩房的檐步一般为五举。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清官式建筑的典型特征是()
A.减柱移柱
B.举檩
C.侧脚生起
D.叉柱
第3题:
设檐柱径为口,按清宫式建筑举架之法画出一座进深七、八架无廊和前檐廊的大式建筑的屋面剖面求法(标出有关数据)。
略
第4题:
清官式建筑的典型特征是()
第5题:
小式建筑的进深不超过五举、四步。
第6题:
小式建筑七檩房的脊步一般为八五举。
第7题:
小式建筑七檩房的檐步一般为七举。
第8题:
柱式举升器多为()。
第9题:
减柱移柱
举檩
侧脚生起
叉柱
第10题:
砖挑檩
屋面板挑檐
椽子挑檐
挑檐木挑檐
檩条挑檐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第13题:
何谓举折,简述我国古代建筑屋面举架(折)做法。
古代建筑的屋面从上往下呈一优美的曲线,实际上这条曲线是由若干段折线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折”,宋的举折(清的举架)做法就是指屋面曲线的做法。举折做法的步骤为:
(1)先定举高:唐代举高(脊檩上皮到橑檐枋上皮间的水平距离)与进深(前后檐橑檐枋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之比约为1/6,宋代1/4~1/3,清代1/3~1/2。
(2)再定步数(檩数):清代一般各步距(两根相邻檩子间的水平距离)都相等(均分),宋也有不等的。
(3)最后定每步的垂直降幅(从脊檩起往下):降幅从上往下依次递减,因此而形成越往上越陡峭的屋面曲线。
第14题:
举架(举折)
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第15题:
清式建筑做法中,一檩径为()斗口,一椽径为()斗口。
第16题:
坡屋顶纵墙檩口挑檩构造做法有以下几种()
第17题:
小式建筑五檩房的檐步一般为五举。
第18题:
剪式举升器属于()。
第19题:
双柱托举式举升器属于()举升器。
第20题: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